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想象中的动物 作者:徐来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鳞部第六 吞食者

上一章 下一章

把饕餮视作贪婪的象征,或许是人类对动物最深的误会。

这些饕餮躲藏在黑暗阴冷的北方群山中,每隔五百年吸口气,再过五百年将这口气呼出去。呼吸的气息就是人间的飓风。在呼吸的过程中,饕餮张开大口,吞下所有被飓风带来的物质。经过精确的分解与重组,饕餮将物质排放出来,输送回这个世界。这样,饕餮通过两个器官完成更新世界的工作:口腔与肛门。

另一些记载称,因为某种原因,少数饕餮并没有完全吃掉自己。他们无意中瞻仰了中国众神领袖白帝朱宣的模样,被他宏大的气势折服,投身于神界。朱宣让饕餮驻守北方的边疆,吞食任何试图侵犯中原的北方魔兽。过了不知多少年,众神之王的头衔传递到帝鸿的手中。因为驻守边界有功,帝鸿下令将它们的名字改成“烛阴”,改变它们的司职,负责物质世界的迁移与更新。这样一来,饕餮在迁移到中国之后,终于恢复了自己最初的面貌。

《山海经》指出,饕餮在北方诸山中的栖息地一片荒芜。这些半蛇半神的家伙体长数百里,颈以下的部分与传说中的龙非常相似,只是不具备龙一样的鬣鬃和金鳞。饕餮与龙的最大区别在头部。它长着牛样的头颅,而非龙的“驼形”。此外,饕餮的角是黑色角质的,叫作“吞荼”,而不是龙那样黄色茸质的“尺木”。黄色的尺木是灵气的渊薮,有了它,龙才可以自由飞行。而吞荼是一切贪欲的根源,所以饕餮无法飞行,并且拥有难以满足的食欲。它会将自己所到之处所有可以食用的东西全部吞食。有时,它们甚至会吞吃质地较柔软的石灰岩。当周围的一切全部被它吞下之后,它就会取食自己的身体。经受了数百年的饥饿之后,这些迁移到中国北方的乌洛波罗斯终于将自己颈部以下的部分消耗干净。《山海经》的作者最后称,该书对饕餮形容的描绘,只是出于传说,以及作者的想象。由于它的惊人食性,没有人能在目击饕餮后幸存下来,也没人知道这群怪物的近况。

早期的中国人不知道饕餮形象的由来,误认为他自衔其尾,是因为太过饥饿,以致自食其身。在此基础上,饕餮被赋予了贪婪好吃的性格。

2008年10月29日22:42

事实上,饕餮很可能是一种外来神兽。根据研究者朱长龄发表于一九九三年的论文,饕餮这一形象,可能与苏美尔中期的创世神有关。在乌尔遗址发现的一块制作于公元前22世纪的泥板上,绘有目前已知最早的乌洛波罗斯神的形象——一条衔住自己尾巴,身体围成圆环的大蛇。苏美尔人认为这条巨蛇是创世者的仆从。蛇头衔蛇尾的造型,象征着世界万物的周而复始。创世之功完成后,这一神兽向东迁移,一度定居于伊朗高原东部的埃兰。埃兰人将它称为tud’ieh,意思是“重新组织”。朱长龄称,“饕餮”一词,就来源于埃兰语的tud’ieh。他说,这些神兽在随后的千余年里逐渐东迁,最后迁居中国,在北方的山脉中找到了居所。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