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想象中的动物 作者:徐来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鳞部第八 分分合合的动物

上一章 下一章

作为食物,鱼是美味的象征,因此冯锾在向主君抗议的时候强调“食无鱼”。作为符号,鱼是性愉悦的象征,因此鲤鱼精在穷书生张珍面前流露出诱惑的神情。几百年来,画师、手工艺人、货郎或者铁匠将一枚鱼的图形剖成两半——它们通常用木材、钢铁、玉石、粘土制成,有时甚至使用桃核或有蹄类动物的腹膜。这两片鱼中的一片被涂成黑色,另一片则是白色。有时,也会是相对应的其他颜色,以求更好的装饰性。相互对立的颜色被用来表示世事万物中的二元对立:阴和阳、女性和男性、气体和流质、真相和谎言——真相往往是阴性的。

也有一些作家注意到,这些鱼中的某一些很少成双出游,而更喜欢单独活动。他们于是编造故事,说那些单独游动的是越王扶余的化身。这位贪婪的国王在天下的各条江河中寻找那些脱逃的食物。因为它们太过暴戾,没人愿意接近它们,所以,这些鱼只能永远孤独下去。

把这两片鱼形物合在一起,表示一切事物都保持在其应有的位置上,性的愉悦帮助持有者保持家庭的稳固。把这两片鱼形物分开,就可以当作咒语来使用。将这两片鱼背对背捆绑住,就成为所有咒语中最恶毒的一条。它将引发死亡事件。

因此,当地的渔民常在湖泊与港湾中捕捞到被剁去一半躯干,侧着身体游泳的鱼。他们将这些鱼称为“越王肚”。史料记载,越王扶余执政超过“四世”,约一百二十年。在此期间,从吴国的江河到东方的海湾,到处漂满了这种“越王肚”。侧着身体很难快速游动,因此它们总是两两相依。

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的一些宫廷丑闻被认为与这些鱼形咒语有关。此后,对鱼的解剖与处置成了重要的准宗教活动,只有经过特殊训练的灵媒才能从事这一工作。在一些地区,有人将翻动鱼身视为最大的禁忌。

《临海异物志》的作者沈莹曾经提到,越国被吴国吞并以后,这种“越王肚”开始沿海岸线向南方迁移。闽地的居民也开始频繁捕捞到这些怪异的鱼。他们不知道这种鱼的来历,只是看它们成双成对,形如布鞋,于是称之为“鞋屉”。

唐代旅行家刘恂不知从何处得到了这个故事,并将它记录下来,不过由于抄写错误,这种鱼在他的笔下成了“婢屣”,意思是“女奴的鞋子”。他继续写道,这种鱼的嘴巴长在身体的下方,表示它是一个受到压迫的女奴。告诉自己这个故事的人说,在潞州府的南部有一个村落,当地一名富商从人口市场上购买了这名女奴。他本让她成为自己的第二位妻子,因为他认为元配夫人无法生育。但这个设想付诸实施之前,元配夫人就残酷地打死了这名女奴,将其尸体扔进河里。后来,女奴受到天神的点化,变成鲸鱼吞下了整个潞州城。不过,蛇没有脚,不需要穿鞋,所以她的鞋子略显委屈地变成了婢屣鱼。一只鞋走得很慢,两只鞋子拼凑在一起就可以快行,所以两条婢屣鱼并在一起游动,快得让人觉得眼花缭乱。有幸捉到一对,就可以凭此召唤女奴化成的鲸鱼。

晋国作家干宝在他的《搜神记》中记录了这种禁忌的悲剧起源。华南地区的越国,由一位名叫“无余王”的人建立。由他算起,第十三代越王叫扶余。据说扶余王生平嗜吃鱼脍,活鱼取肉,切成碎末,再倒入经过调味的油料。制作这种食物的要领是,切割用的鱼必须是活的。沸腾的热油与新鲜的鱼血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有强烈刺激性的特殊味道。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烹调方法太过残忍。大部分鱼在切割的过程中激烈跳跃,经常因此逃脱厨娘的掌握。这些被割去半边的鱼跃到空中,白花花的肚皮映着青白的天色,不等落在地上就消失了。

2008年10月29日22:42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