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读后记》中,他表示赞同用“毛”代替毛泽东。他如此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和理由——文中涉及的姓名如在同一节频繁出现,在重时一般只用姓,或用第三人称代名词他她,以求行文简洁。这是古今中外行文通例,如着名的李密《陈情表》在提到作者的祖母时就只说刘,“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庶刘侥痈、卒保馀年”的句子,为许多读者所熟知。又如自己的孔曰取仁,孟曰取义,萧规曹随,屈赋朱注,不可胜举,毛泽东在着作中也常用朱毛红军一类说法,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不周山注中标明“毛按”。据此,用毛代替毛泽东是完全正常的。这特地指出,是因为我国读者现在一般还不习惯于把毛泽东简称毛(如同不说卡尔·马克思而只说马克思),好像这是外国人的用法或含有不礼貌的意味。本文中这样用了,只是因为否则全名连用太多,读来势必显得太累赘太沉重,此外当然也想借此提倡一下。
“所引用的资料是完全可靠的”;
在这篇《校读后记》中,胡乔木还提出对于写作人物传记的一些见解:
《毛泽东诗词选》在1963年出过初版本,收诗词三十七首。1976年再版,收诗词三十九首。这一回,胡乔木为纪念毛泽东去世十周年,编了《毛泽东诗词选》新版本,收入诗词五十首,分正编和副编。正编四十二首,都是毛泽东生前校订定稿的和正式发表过的,编则是从流传较广或较有纪念意义的选了八首(虽未经作者生前校订定稿)。
胡乔木亲自动手编《毛泽东诗词选》新版本,一是基于他对毛泽东一贯的深厚的感情;
除了协助邓小平审定《邓小平文选》之外,胡乔木在晚年还亲自编辑了《毛泽东诗词选》新版本,于198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基本上采取客观叙述的体裁,间或夹入少许评论和抒情的文字”;
二是诗词乃他与毛泽东的共同爱好,他曾非常仔细研究过毛泽东诗词。
在他晚年,还领导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至第四卷的第二版修订工作。这同样表达了他对毛泽东的深深的怀念。虽说毛泽东早已去世,他依然在做着毛泽东的秘书工作……
“涉及的个别的人,为了保存历史原貌,尽量标出真实姓名”;
笔者以为他的这些话颇有见地。在写作这篇关于他的传记时,大体上也遵循他的这些关于写作人物传记的原则。
“历史是不允许删改的。”
也是基于对毛泽东的怀念,以及对挚友田家英的怀念,他写了《我所知道的田家英》,?校读了逄先知的《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还写了《校读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