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月亮是天上最重要的星体,人们白天依靠太阳、晚上依靠月亮所提供的光亮活动和生存。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特别重视对太阳、月亮的观测。人们早就注意到,太阳或月亮有时光亮会突然消失,人们不懂得消失的原因,如果一旦消失了不再复明,将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恐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很早就注意对日食和月食的观测,记录它们被食的日期、时刻,被掩盖面积的大小,采取救护太阳和月亮的办法,探索发生日食、月食的原因。有史可查的我国最早的日食记录出现在一块殷代的甲骨上,经过人们的考证,这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这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的可靠记录。关于月食的记录比这个时间还要早,甲骨上就记载有公元前14至13世纪发生的五次月食。
占星家用星象占卜吉凶,当然是很荒唐的事,但正是由于占星的需要,使得中国古代的某些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密切注视着天空异常天象的出没,并且严肃认真地将发生异常天象的名称、现象、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的日期和时刻记录下来,及时报告给政府。很多重要的天象记录,就这样在中国的正史中被保留了下来,这些记录的连续性 和准确性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极为珍贵的遗产,为我们研究这些天象本身的各种问题,以及古代人们对它们的认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对于日月食的观测十分勤奋,记录也十分丰富,并且保持着记录的长期连续性。例如,在《春秋》这部编年史中,就记载了由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294年中的37次日食,据考证,绝大多数记载都是可靠的。此后,自公元3世纪开始的日食记录和自5世纪开始的月食记录,都一直持续到近代。
人们利用这些记载,得以准确推导出各种基本天文数据,例如太阳、月亮和行星的各项数据,包括年长、月长、日长等。通过流星雨、彗星的记载,可以探讨流星雨和周期彗星的周期。通过太阳黑子记录,可以探讨黑子产生的周期性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通过超新星记录,可以探讨恒星演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