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张洁文集·散文随笔卷 作者:张洁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以一百一十八条命的名义

上一章 下一章

深夜,我点上蜡烛,想为屈死的、冤死的一百一十八条生命唱一支“安魂曲”。

在这个系统设置下,海军方面封锁消息、掩盖事实,一直拒绝公布被困人员名单,甚至不通知被困人员的家属。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为了得到这份名单,向海军官方支付了六百五十美元(我还以为是六百五十万呢),才得以出版一份特别专刊,用来刊登“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被困人员的名单。

所幸早年在克格勃打下的基础,否则世界上还有哪颗肉质的心,面对一百一十八条生命的消亡,能够这样无动于衷、说出这样的话?

如果将此理解为贪图享受胜过对生命的关切,就太善良了。因为亲临“时间就是生命”的残酷现场,将无法逃避,必须马上做出请求外援的决定。

相信俄国当局在第一次营救失败后,就已经知道他们完全没有营救受困官兵的技术能力。

此时,俄国当局又声称从未拒绝过任何国家提出参加营救的要求,之所以迟迟未能达成协议,是因为俄国与外国的一些技术标准不一。

初始说与美国舰只相撞,或遭遇二战遗留水雷,或与巨型干货船相撞。

俄国当局不得不面对“生死抉择”的严峻时刻:为了一百一十八条生命而接受外国救援,或为保全核机密、包括核潜艇技术上的严重缺陷,置一百一十八条生命不顾。

而“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自行爆炸,也说明了类同八艘核潜艇技术上的严重缺陷。

终于有人承认事故原因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自爆,可是紧接着又有人说是与英国潜艇相撞。

库尔斯克启示录

然而每天每天,我们都能听见俄国海军新闻发言人信誓旦旦的保证:“当前的任务是不惜牺牲一切代价,营救艇内官兵。”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引起了全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技术专家乃至平民百姓的思考。最奇怪的当属中国作家张洁,不但撰文《以一百一十八条命的名义》,还于八月二十一日深夜点上蜡烛,“并为死去的一百一十八条命唱一首《国际歌》作为他们的‘安魂曲’”。不知道欧仁·鲍狄埃是否同意她这样干,我是觉得把《国际歌》当俄国水兵的“安魂曲”有点不搭界。正是“古怪年年有,今年古怪多”。

用不着外界人士说三道四,针对黑海舰队司令、前苏联英雄巴尔金上将关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与俄国一艘干货船相撞失事的说法,俄国交通部北海航运公司负责人十八日发表声明:在军事演习期间,没有一艘民用运输船只在该海域出现。

纲举目张。而后的行动、舆论、对外发言,只能按既定方针办。

又,二战时期的水雷如何可以达到两吨炸药的威力,并对“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俄罗斯战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之一,他们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二战中照亮过世界的历史,为消灭法西斯、拯救世界和平做出过伟大的贡献。“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船员,更是俄国核部队中的精英,在早期的报道中有过这样一则消息:“为避免核放射性污染的危险,被困者关闭了艇上的两座核反应堆,这意味着潜艇上的空气将无法得到补充。”——牺牲自己,保卫人民,是俄罗斯战士的天职。

看一看世界核潜艇的海难情况,就可以知道俄国人在世界军备竞赛中的原则——到目前为止,十七起事故中俄国人独占十三起。

(见2000年9月3日《北京晚报》17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相信俄国当局也不愿意发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事故。应该说,这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中,我们唯一可以相信的原始。

何况“库尔斯克”潜艇沉没,涉及一百一十八条生命,关注这一事故的每一进展,更是自不待言。

整个事故中,我从来不曾怀抱“希望”。希望谁,这个系统设置吗?

在这个系统设置下,国家元首才能继续留在度假胜地,理由是:“在事故发生后,我曾想立即飞往出事地点,但我打消了这一念头,现在我认为没有去是正确的,因为高级官员在场不能帮忙只能添乱,大家都应在各自的岗位上。”

孤立的事件通常是没有意义的,很容易被“偶然”搪塞。如果将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相关的因素综合起来看,每每会有“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收获。记得当年日本天皇裕仁过世,我不过根据新闻媒体的报道,将各国政府的态度,包括我国政府的态度,联系二战历史排列对比了一下,竟对比出过去一直不求甚解的原则性问题。然后写了一篇随笔《从裕仁之死说到引导舆论》,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上,题目与内容做得比较疏离,毕竟时代不同,只能拜托读者了。

…………

很快,日本最大媒体《读卖新闻》打电话来,说是他们对我那篇文章很有兴趣,希望对我进行一次采访,就这个题目深入地谈一谈。我回答说:“没什么好谈的,我要说的全在那篇文章里了,你们只需好好学习那篇文章就是。”

除此,我不知道我们还可以相信什么?

在这个系统设置下,营救失败的理由最初为气候不佳、水下能见度差,而后突然又被“救生舱盖接口损坏,救生艇无法对接”所替换。

也就是说,一百一十八名被困人员早就死定了,而且死得非常符合计划经济的原则。

事故发生在二〇〇〇年八月十二日,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八月十四日才向国家元首汇报。这个时间上的埋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至少会问一个为什么。

《国际歌》吗?怕是文不对题了。

后来的后来,当挪威潜水员打开潜艇后部的九号救生舱,发现该舱已被淹没,艇上人员全部遇难。这一分歧已经没有意义。

世界上的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就说网络经济吧,花钱办个网站或上网并不难,难的是上网之后如何盈利。换句话说,网络并不等于经济,网络不难经济难,我相信,现在所有的网络公司包括亚马逊的贝佐斯,遇到的问题都不是网络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只有过对奇迹的梦想——生命在面临灾难时,某种无法估量的爆发力,比如“坚韧”。

倘若说到库尔斯克的经验教训,或曰给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人类的知识还远远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记得大约二十年前,我采访钱学森时听他说过,卫星上天的技术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接收技术,让它落在什么地方就落在什么地方(大意)。我的理解是,没有准确的接收技术,把人放在里面放上天,回来就不知道哪去了。核潜艇的问题是,下去不容易,上来更难。

我非常注意这个营救失败理由的替换,果然就有这样的舆论出台:既然救生舱盖接口损坏,谁也对接不上,外国人更是没辙。

如今军事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哪个海域下猫着几条潜艇,个个门儿清,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大路朝天各走一方。

他们只好根据这一严峻的事实,进行救援行动的系统设置。

世人都知道一艘核潜艇不像一颗人体炸弹那样可以信手拈来,还没见过哪个国家牛×到不惜用一艘核潜艇来进行自杀性冲撞,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美国人更不会。

八月二十一日晚上,在挪威潜水员打开救生舱盖之后,我放弃了对奇迹的梦想,然后将相关的剪报收入文件夹。有朝一日它们将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阴魂,在适当的时候显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以及俄国当局的系统设置,必将以高量级的丑闻载入国际社会的史册。

正是这样的一百一十八名精英,为系统设置者们妄图重现核威力的无力挣扎……驾着一堆破铜烂铁驶向了不归之路。

一道道“时间”上的埋伏,足够“库尔斯克”沉没N次来回。

再者,俄国当局为什么不在与外国救援行动接触之始,即刻请求LR5型深海救援艇提前进入该海域待命?一旦俄国决定接受援助,救援艇便可立即进入救援行动,而不必在俄国决定接受援助后,长途跋涉、花费两天时间赶往事故发生地,在“库尔斯克”沉没七天后才到达北极圈内的巴伦支海。

好像英国LR5救援艇是“库尔斯克”沉没五天之后,也就是八月十八日俄国决定接受英国救援那一刻,才按照俄国技术标准制造出来。

除了在虚拟世界,要想在真实世界找到那只具有替换作用的羊,真还不易。

随着“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惨绝人寰的沉没,有些人却不得不浮出海面,或是说不得不走出虚拟世界。不管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隐藏得多么深,表演得多么出色,特别在表演亲善小品方面,几乎比肩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诸如:与群众掰掰腕子、跳一场舞、来两下拳击、抱住哪位小姐无伤大雅地啃一嘴……

俄罗斯今夜无人入睡,除了那些系统设置者。他们声称不能开启救生舱盖,不过可以开启一瓶香槟,干杯,然后睡一个好觉,不要指望这样的人会做噩梦。

为这一托词的“名分”,二十一日,俄国指挥官与挪威救援行动指挥官之间,有过一场严重、激烈的争论。俄国方面坚称:救生舱盖已经损坏,无需动用英国救生艇,因为已经于事无补。挪威潜水员则坚持救生舱盖基本无损,完全可以派英国救生艇下海救援。

作为一个海军上将,居然说出这种连一只傻头傻脑的猪都不肯使用的托词,使人不得不对整个俄国海军的建制发生怀疑。

我坐卧不安,丢三落四,打碎杯子,割破手指,到处打电话,购买各种版本的报纸,守在很少打开的电视机旁,不能写一行《无字》……为一百一十八条生命,也为世间竟有如此残酷的系统设置而义愤填膺。

开着LR5救生潜艇的英国人和挪威救援人员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应该是意料中的事。你们这些好事的人道主义者,难道没听清楚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既然我们俄国人打不开,外国人也没辙”?居然异想天开地想和这个系统设置比试比试,懵懵懂懂地协助俄国当局,友情出演了一场很有看头的戏。

后记:此文发表不久,即有苏文洋先生著文。为聚多家之言,转载如下:

其实,对一百一十八条生命的逝去,全世界每一个人都会深感惋惜与哀悼,包括普京总统。但从世界战略的格局和军事对抗的角度看,这件事也实属正常。马路上开车还死人呢,潜到一百多米水下与导弹为伍的军人死亡,难道值得大惊小怪地唱《国际歌》?

…………

不能说俄国人不想营救那一百一十八条生命。最理想的结果是,既能营救一百一十八条生命,也能保住他们的核机密。可惜世界上的事往往不能两全。

真是匪夷所思,换了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都会马上飞赴事故现场。

就在他向国家元首汇报的这一天,俄国海军向摩尔曼斯克市的一家工厂,下达了紧急制作一百二十具棺木的秘密订单,棺木标准制定得也很具体,士兵为一般材质,军官为贵重材质。

2000年8月22日

不过一旦落实到哪怕拉屎撒尿这样具体的小事,就得走出虚拟世界,进入有茅房的物质世界。网民们这才知道,在虚拟世界中云山雾罩、被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人物原来和自己一样,不但拉屎放屁,可能比自己放的屁还臭。

除了希特勒。

在这个系统设置下,事故的原因几起几落。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