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文学遗产》增刊第六辑。
他约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卒于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主要活动在文、武、宣、懿宗四朝。
温庭筠的诗,现存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注释本以明人曾益的《温飞卿诗集笺注》最为完备。
——《梦江南》(其二)
2.辛文房:《唐才子传》,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温庭筠的创作,以词的成就为高。在我国词的发展史上,他是文人词的先驱,即致力于填词的第一人。在他以前,如初唐诗人沈佺期、盛唐诗人李白,以及稍后的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虽然也有词作,不过是偶然为之,数量不多,影响有限,作者的词名也远远不及诗名。到了温庭筠,才真正有文人致力于填词,有专集传世。
写一个女子从床上醒来而起床梳妆、穿衣的一系列动态,内容比较简单,但通篇充满了浓烈的脂粉气。
咸通七年(866)左右,温庭筠任国子助教。因主持秋试,得罪了权贵,被罢了官,此后便到处漂泊,约卒于咸通末年,享年六十左右。 二、创作成就
《旧唐书·本传》称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这首词正是以华美侧艳之语,于清丽物色中暗示一位妇女对镜思念远人的苦闷心情,在客观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生活的桎梏。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尽管他才华卓越,但屡试进士不第。他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和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大中九年(855)先后三次赴长安考进士,都名落孙山,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性格傲岸,得罪了权贵。据说他原来和令狐绹私人关系不错,后来令狐绹当了宣宗的宰相。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见《乐府纪闻》),以博得皇帝的欢心,并一再关照温庭筠千万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可温庭筠根本不听,转身就告诉了别人。令狐绹知道后记恨在心。又据说唐宣宗有一次赋诗,上句用了“金步摇”,下句总想不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对仗,便命温庭筠续完,温立即以“玉条脱”对上。令狐绹不知这个典故出自何书,便问温庭筠,温对他说:这个典故见《南华经》,不是罕见的书,并希望他“燮理之暇,亦宜览古”(意谓在公余空闲时,要多读一点书才是)。令狐绹听了这话之后,不禁大怒,说温“有才无行(品行)”。(见《唐诗纪事》)温也私下跟别人讲“中书堂(宰相办公处)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不学无术。令狐绹当宰相后,感到天下姓令狐的太少,自己这个宗族不兴旺,因此凡是姓令狐的宗人投奔他时,他都尽力帮忙,或赠钱赠物,或推荐担任官职。这样一来,许多毫无亲戚关系的人也来投奔,甚至有姓胡的在姓上添上令字后找上门来。对此,温庭筠写诗讽刺道:“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引《唐诗故事》第二集139页)二是生活比较放荡,名声不太好。史书上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旧唐书·本传》),常和歌伎鬼混在一起,又惯于在考场中徇私舞弊,甚至于一次为八人捉刀。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他在考试中还能扶助别人呢?原来他“以文为货”。(见《唐摭言》卷十一)无怪乎当时士大夫都认为他“有才无行”、“德行无取”。
4.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温飞卿系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二)词
一、生平事迹
1.刘煦等:《旧唐书》卷一九〇《温庭筠》,中华书局,1995年。
2.施蛰存:《读温飞卿词札记》,《中华文史论丛》第八辑。
宝函钿雀金,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温庭筠相貌奇丑,别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温钟馗”。但他天资聪慧,年轻时就富有文学才华,才思敏捷,“尤长于诗赋”。(《旧唐书·本传》)相传他参加考试时,押官韵,从来都不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见《唐摭言》卷十三)唐代自文宗大和以后,考场作赋以八韵(十六句)为常,温庭筠在考试时,“叉八手而成八韵”,故外号“温八吟”或“温八叉”(“叉手”是当时一种敬礼动作。温叉手八次即成小赋一首,故被呼为“温八叉”)。
温词虽以秾丽著称,但也有风格清疏淡远的作品。如《更漏子》(其六)和《梦江南》(其二)就是以白描见长:
总的看来,温庭筠词的成就高于诗文。他的词说不上有什么社会意义,思想内容不够深刻,但它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却是相当丰富精彩的。所以前人说“温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温为花间鼻祖”(王士祯《花草蒙拾》),“自唐之词人,李白为首……而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张惠言《词选序》),“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刘熙载《艺概》卷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无论从写作时期还有艺术风格看,都是很中肯的。 三、主要参考文献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2.曾益等:《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一般说来,他的诗多言闺情,过于精雕细琢,文辞显得华美纤弱,思想内容比较贫乏,这与他长期出入歌场舞榭的放荡生活是分不开的。不过,他还有一些吊古伤今、慨叹身世和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很值得一读。如借凭吊古迹来抒发自己身世遭遇之感的《过陈琳墓》(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墓在今江苏邳县),慨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过五丈原》等,都带有悲歌慷慨的情调,而《处士卢岵山居》和《商山早行》等则为山水诗,写得清新自然,时有警句。试举《商山早行》为例:
温庭筠的词集,原有《握兰集》三卷及《金荃集》十卷,早已失传。现在可以见到的温词,只有编录在《金奁集》、《花间集》和附录在《全唐诗》中的。五代时赵崇祚编的《花间集》,录有晚唐五代十八位文人的五百首词,其中以温庭筠为首,收温词六十六首,显然把温庭筠看作“花间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的创作风格直接影响了其他花间词人,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三)其他
温庭筠(或称“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所以他在《呈友人一百韵》诗下注说:“予先祖国朝公相,晋阳佐命,食采于并、汾也。”但到他本人的时候,家道已衰微没落。
又如《菩萨蛮》其十:
温词的题材比较狭窄,大都描写女人和相思,辞藻华艳,造语工细,构成了一种“香而软”(见孙光宪《北梦琐言》)的艺术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菩萨蛮》其一:
这首诗大约是诗人离长安,路经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时写的。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起早赶路时的情景。中间四句,对仗精严,状物工细。特别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以白描手法,组合六个名词,便把山村秋晓的景色(一说写的寒春景色)与作者“早行”的辛苦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意境清新,而又富有生活气息,为历代人们传诵。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言曰:“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这个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4.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3.华钟彦:《花间集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
(二)作品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其六)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两首词写妇女的离愁别恨,不着艳丽色彩,不假雕饰,却情意深长,与温词主要作品中含蓄委婉的特色有明显不同。这分明是受了民间词的影响。可惜的是这类词并不多见。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3.王定保:《唐摭言》。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温庭筠四十八岁时,投靠襄阳刺史徐商,被署为巡官。在襄阳期间,他常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等吟诗唱和,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段成式的儿子段安节。不久,贫病交侵,惨愁殊甚,便解职而游江东。
此外,温庭筠也还有些文。他的文和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号“三十六体”。
提起温庭筠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他是我国晚唐时期的著名作家。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实际上温诗不及李诗),词则与韦庄并称,可谓有唐一代词家的佼佼者,被称为花间词派的鼻祖(王士祯《花草蒙拾》)。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温庭筠途经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这时令狐绹镇守淮南,温庭筠埋怨令狐绹原先当宰相时不为他出力,因此在经过令官府时不肯进去拜访,而与一些新进少年狂游妓院。一天晚上,他丐钱于扬子院,喝醉了酒而闹事,被虞侯打得“败面折齿”。(《旧唐书·本传》)事后,他只得忍气吞声地向令狐绹上诉。令狐绹假意替他缉拿凶手,而在虞侯(唐中叶以后,才镇皆置都虞侯,虞侯主不法)说出温在妓院的丑行后,便不了了之,将双方都释放了。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温到京后,便致《上裴相公启》,为自己雪冤。这时杨收刚当了宰相,听到他在扬州的行为,非常恼火,于是将他贬为方城县(今河南唐河县)尉。
3.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赵崇祚:《花间集》(录温词六十六首),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
(一)传记
(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