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唐诗》卷一三二至一三四,中华书局,1960年。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此诗是李颀送魏万赴长安时所作。魏万,又名颢,上元初登第,是李颀后辈诗人。诗中写离别的愁绪、失意的寂寞,而结以临行赠言,嘱咐魏万不要沉溺于京城的繁华热闹,虚度光阴,可谓语重心长。全诗不仅感情真挚,情调健康,而且长于炼句,气势雄浑,格律严谨,韵味婉厚,为明七子所师法。王世祯说:“盛唐七言律,老杜外,王维、李颀、岑参耳。”这个评价是很高的。
开元二十九年(741)夏,王昌龄贬江宁丞路经洛阳,李颀到白马寺相送。李颀与王维、崔颢等都有交往,而与高适交往甚密。天宝八载(749),高适赴任封丘尉,李颀在洛阳为他送行,写有《赠别高三十五》诗。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三)其他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另外,他的送别诗,如《别梁锽》、《送陈章甫》、《赠张旭》等,能刻画出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风貌,使之生动有神、富有个性。如写草圣张旭,用“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等,使这个放荡不羁的人物形象鲜明,活灵活现似站在读者面前。其他如写梁锽的倜傥不群,陈章甫的豪放豁达,给人的印象都很深刻。
(一)传记
这诗大约作于天宝年间。当时唐玄宗好大喜功,黩武开边,给汉族和西北少数民族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此,李颀深有感触,写成了此诗。诗人用乐府古题,借咏汉武帝之事来讽刺当代帝王乱启战争。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通过边陲环境的描写,极力刻画从军生活的艰难,抒写了战士怨恨战争的心情,并对边境上被侵凌的少数民族也表示了同情。作者这种不拘民族偏见、反对不义战争的精神,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七言歌行,不仅格调高昂,气势奔放,而且内容也较广泛。其中最受人称颂的是他的边塞诗。这类诗虽不多,但写得很成功。如《古意》、《古从军行》等,特别是《古从军行》一诗,可以说是唐诗中的佳作:
3.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1.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李颀的七绝,也只存几首。如《寄韩鹏》、《野老曝背》等,也不失为好诗。王闿运说他的《寄韩鹏》,“此诗超妙,为绝句上乘”。(《王志》卷二)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其次,他写的听音乐的诗也很好。如《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和《听安万善吹觱篥(bìlì)歌》两首名篇,前者写琴声的美妙,用“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从听觉联想到视觉,完全把音乐这种听觉艺术形象化了;后者用“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写觱篥音调的变化,更为新奇。从这类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时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盛况。
从李颀的诗中得知:他有一个从叔和一个从弟。他家本来比较富有,但他少年任侠狂放,“结交五陵轻薄子”(《缓歌行》),往来两京,“倾财破产无所忧”,后被人抛弃,才幡然醒悟,开始立身自强,发奋读书,“十年闭户颍水阳”(《缓歌行》),决心要干一番事业。
2.谭优学:《李颀行年考》,《西南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的诗,现存一百二十余首。他的诗,律、绝、歌行兼有之,而以古体诗居多,尤以七言歌行见长。有人说“李颀不善五言,善七言,故歌行与七言律皆有高处”(《唐音》卷八),此话不无道理。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一、生平事迹
李颀的七言律诗只存七首,但也值得我们重视。如《送魏万之京》,就写得比较出色:
此后诗人的行踪就甚少记载,大约在天宝十载(751),诗人便去世了。 二、创作成就
进士及第后,他满以为可以飞黄腾达了,谁知只得了个新乡县尉,而且任职多年,久不迁调。于是,李颀约在开元末年怀着不满的情绪,辞官归隐东川,写有《不调归燕川别业》、《晚归东园》等诗。
2.刘宝和:《李颀诗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
郑宏华:《论李颀及其诗歌》,《四川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李颀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约生于武后天授元年(690),约卒于天宝十载(751)。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都很简略。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说“李颀,东川人,少时家住河南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以后,许多学者均据此说。但东川究竟在何地,又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今云南会泽县附近(马茂元《唐诗选》),有的说在今四川三台(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据傅璇琮、谭优学先生的考证,两说均不可靠。傅先生按李华《杨骑曹集序》(《全唐文》卷三一五)“赵郡李崿、李颀”等语,认为李颀的郡望出自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李氏,而实际居住地则是河南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此说较为可信,目前较多注本也都从此说。
(二)作品
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据《唐才子传》记载,直到开元二十三年(735),李颀已四十六岁左右,才因孙逖为考功员外郎,精试群材,而得以考取进士。有人说,李颀中进士是在开元十三年(725),系据《全唐诗》,是错误的。(详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总的来说,李颀的诗从内容到体裁都较为广泛,在唐代诗歌中能独树一帜。殷璠所说的“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指三、五、七言相间的七言歌行——引者注)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可以说是道出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三、主要参考文献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