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本书是把十个中学生的写作现在进行时展示在世人眼前了。我自己的感觉是,仿佛从一扇窗子里看见了今天中学生的某种原生态,他们的细小却又重要的悲欢,他们对时代的接受和抵制,他们对成人世界的看法,他们对成人世界对他们的看法的看法,如此等等。因此,凡是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关心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精神状况的人,或许都能从中找到一点收获。至于这些作者的同龄人,不用我来说,就更有感兴趣的理由了。我也是在读中学时喜欢上写作的,这大约带有普遍性,不过当时我的周围没有这样的小氛围,甚感孤单。如果时光倒流,我愿加入“小作协”,那样至少我中学时的习作不会落到只字不留的下场了。
人大附中十个学生,都喜欢写作,结成“小作协”,写文章自娱且互娱。现在,其中九人进入了高三,不得不收心向高考冲刺了,遂一起编选了这个集子,作为“小作协”活动的结束和纪念。他们派出代表向我索序,我翻阅后觉得有点意思,欣然命笔。
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十个作者虽然题材和风格各异,但多能顺应自己的性情,自行其是,直抒胸臆,童言无忌。读他们的文章,我仿佛能看见每一个人的性格和模样。在他们那里,文学还不是一种传统或一门行业,他们因此也许少了一些技巧,但也少了约束和伪饰。其实他们还是一些贪玩的孩子,所以要在不好玩的作文课之外,为了好玩而写一点东西。这使他们在写作时心态十分放松,那直心肠的固然快人快语,心想句成,那慢性子的也尽可曲径通幽,字斟句酌。
捧少年作家是当今的时髦,我丝毫不想赶这一个时髦。他们自己说得好:“我们十人,没有一人会认为出了本书就成了作家。我们不是作家,我们是学生。”这个自我定位是冷静的,客观的,说明他们有自知之明。事实上,这个集子中有几篇十分出色的文章,丝毫不比作家们写的逊色。在他们中间,也完全可能会有人在将来成为作家。但是,重要的是,他们在写作时不把自己当做作家,也不是为了将来成为作家。这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依我看,这也是能够把作品写好的一个前提,对任何人都不例外。这是写作的现在进行时,写作就是写作,不为了什么,只因为想写、喜欢写。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套用我的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就没有人是作家,也没有人不是作家。
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