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褚橙在刚开始推广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褚时健本人的人脉、资源、名气等因素的加成,但褚橙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褚时健把他的企业家管理能力运用到了种植中。在这个问题上,褚时健的弟弟褚时佐和哥哥则有些不同,他还在实行着老套的果园管理制度,一如当地人所说“差别大着呢”。褚时佐的果园,果农工作和大锅饭时代没什么两样:上午七八点钟,几十名果农一拥到地里干活,下班时又是一轰而散……几十个人聚在一起,总是免不了有滥竽充数的。所以,褚时健绝不会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
从褚时健种橙子开始的十几年间,他领果园内的农户进行了大量的改良工作。对此,他十分明确品质和定价权之间的关系,还讲过一句话:“把品质做好最重要,市场会求着你的。”
根据估算,褚橙现在的年产量至少是8000多吨,一些媒体甚至报道说其净利高达3000万元。如果按照这样的比率来计算,褚橙的净利率已经接近40%。相比之下,根据最新的上市公司报告,银行之外的A股上市公司,其平均的净利润率也没有超过6%。
为了深入了解橙子的种植情况,褚时健从种植褚橙那天开始,每个月都下地8—10天,对果园管理十分细致,不漏过一个细节。要知道,从玉溪到嘎洒果园一共200多公里,都是山路,行走非常困难,即使开车的话也要3个多小时。如果褚时健打电话通知大家到果园开会,下属没有一个敢迟到的。
2010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实现了净利润1177亿元,出现了一批超高档的天价烟,支撑了中国烟草的千亿利润。在这种巨额的利润之下,中国烟草总公司除了跟神华进行合作之外,还将触手伸到了煤炭行业和房地产业。
为了控制橙子的品质,褚时健从2009年开始,逐渐将代理权收回,采取了直接对经销商管理的扁平化模式,于是产生了一种“携品质以令渠道”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好处是,能够让生产者逐步升级成价值链的管理者。
和褚时健的精明管理相比,近几年来牛奶公司自建大型牧场导致出现了奶农被迫倒奶杀牛的情况,结果被业内称之为“没有农民的农业”。毫无疑问,这种现象和背后隐藏的管理机制,都预示着其脆弱不堪的生命力。褚橙能够得以生存的原因是,它是由农民亲手种出来的,褚时健是帮助农民致富的价值链管理者,而不是和农民争夺利益的价值链占有者。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让褚橙具有着相当大的商业价值。
褚时健这种激励措施,将果农和果园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所以让他们面对着一个明确的抉择:满意就干,不满意就不干。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让农户对他推崇备至,一如当年他带着烟农种植烟草那样。
实业家的乐趣所在,莫过于此。
褚时健是一个实业大王,无论是当年的曼蚌糖厂,还是后来的玉溪卷烟厂,乃至今天的褚橙庄园,都无一例外是真刀真枪地生产和经营。特别是种植橙子的时候,褚时健的经营理念,已经明显是在探索着一种全新的农业模式,也是他在人生最后一个能够奋斗的阶段中,对自己提出的考验和磨砺。为此,褚时健拿出了实业家的办企业精神,一门心思地钻入到效益管理中。
那么,褚时健为何能获得褚橙的绝对定价权呢?是因为他有着说一不二的话语权,还是因为他过往的辉煌给他带来了不容撼动的地位?显然都不是,定价权主要来自于褚橙独特的品质。众所周知,云南一直被称为“植物王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植物生长环境。当然,仅仅依靠自然条件,还无法种出享有定价权的好橙子。
褚橙口感不错,味道上佳,不过价格却不便宜。因为褚橙不是褚时健雇佣工人种植出来的,而是依靠合作的农民种植出来的——这就构成了褚橙大卖的两个关键点,而且这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换句话说,这两大因素让褚时健成为了一个可持续的价值链管理者。所以在市场上才出现了“一斤橙子一斤肉!”这样的感叹。
的确,橙子的利润和烟草简直没有可比性,然而褚时健选择将生命中的最后阶段定格在农业上,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想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努力去寻求一种全新的农业模式。因此,很多人将褚时健看成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型企业家: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严格要求技术,力争提高产品质量,脚踏实地地做事,这些都展现出一个企业家的实业精神。
2012年,兴业银行在其增发的新股认购书上,印出了中国烟草公司的名字。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中国烟草公司的投资原则就是哪儿赚钱就投到哪儿,这种获得财富的方法和褚时健二次创业选择果品种植业,显然不是一条路子。
褚时健摒弃了以往单纯生产、单纯销售的模式,而是要走一条“市场化、商业化、品牌化”的路线,让他的橙子成为一个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商业标签。而且褚时健认为,自己吃到的那些所谓进口橙子,口感并非有多么特别和突出,自己有能力种植出更好的橙子将他们比下去。
一个实业家的精神所在,就是不光是为了获得利润而获得利润,更要有一种造福社会、催生社会价值的胸怀和魄力。褚时健也是如此,他总是想方设法激励果农努力劳动,他每年付出的人工成本大概是200多万元,其中一部分是给农民的,还有就是在摘果的时候,按照公斤数量对农民进行奖励。比如在2009年,当时每公斤橙子是五毛钱,每户果农产量大概能达到四五十吨,算起来就是两万元的收入。
即便是如此高昂的价格,褚橙依旧是供不应求,每市斤10多元的零售价,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提价空间。由于褚橙是从湖南引进过的,而现在湖南的橙农,每年都是在褚橙定价之后才确定其最终的价格,并且让自己尽可能地错开和褚橙一起上市,这一点证明了褚橙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而定价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高利润。
对于褚橙的别称“励志橙”,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也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境遇不同的企业家会产生不同的感悟,那些正在困境中摸索的是一种感受,那些放弃实业选择金融赚快钱的则是另一种感受。虽然不同的境遇造就了不同的感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人生的波折是一种常态,企业家精神是可以一以贯之地坚持的。
其实从这个转变中不难看出,褚时健在利用他当年在烟草业中积累的经验——玉溪卷烟厂的崛起正是由于大胆贷款引进了最先进的国际生产线。和种植烟草一样,褚时健依靠的是当地的农户,每人几千棵果树,根据公司的严格质量标准进行收购,激励农户在公司的指导下进行种植。这种科学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农民提高收入,同时也保证了果实的品质。
科学管理
实业家是需要对具体事物有着了解和掌控的能力,对此褚时健做得很好,他十分了解果园每个技术员、每户农民的具体情况:谁干得好,谁存在什么问题,他都十分清楚。当褚时健来到果园之后,无论吃住都和农户在一起,经常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对农户的想法和情况越来越了解。
事实正是如此,做企业就要实在一些,所以褚时健和那些追求金融泡沫的企业家相比,走的完全是不同的两条道路。那些和褚时健同时代的或者紧随其后的企业家,很多都和他走着相反的道路:或者过早陨落,或者放弃实业转而投身房地产、金融业,去追求高利润。其实,褚时健到了这个年龄,钱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他所追求的,正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成就感和探索发现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