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原有的规模,减少生产量,改变产品结构,依据地区消费水平制定合理的价格……这一系列组合拳,让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切实的回报。名优烟“玉溪”、“红梅”等品牌香烟的利润,也都因此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这几乎是属于玉溪卷烟厂的一个时代,更是属于褚时健的一个时代。
从举“烟旗”到举经济大旗,一路走来,褚时健如照顾自家孩子一样,规划着玉溪卷烟厂的未来。每走一步,都冒着摔下悬崖的危险,但他依旧坚持着。事实证明,褚时健是对的,长远的目光,过人的胆识、魄力,把他推上了人生的高峰。
玉溪卷烟厂最大的经济增长跨越是在90年代初期,自此开始,其从国内市场大步地跨入了国际市场。之前得到巨大反响的“红塔山”,为玉溪卷烟厂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冲锋作用,使得玉溪卷烟厂的香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
玉溪卷烟厂的效益扶摇直上,整个云南省的财政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也是让人兴奋不已的。这一刻,玉溪卷烟厂不仅只是一个烟厂,它更如聚宝盆一般,聚拢着庞大的财富。由此,云南省曾一度在各省市的财政排名中名列前10位。
一个卷烟厂的厂长可以得到全市市民的认可,名声传遍方圆万里,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褚时健有“烟王”之称,足见其做出的贡献之大。
做出如此大的成绩,回归到产品本身来看,是因玉溪卷烟厂的拳头产品——红塔山,有着高出同类产品的价格。
既然有直接创汇,就必然存在间接创汇。玉溪卷烟厂的间接创汇,即是指在国内出售的旅游香烟——在旅游景区专门针对外国人进行出售的香烟。据数据上显示,在1993年,玉溪卷烟厂间接创汇达7000多万美元。也就是说,在整个1993年,玉溪卷烟厂直接创汇和间接创汇的总和为8000多万美元。
据红塔集团的数据显示,1988年,红塔集团实现税利11.9亿元,次年为20.3亿元,增长了8.4亿元。1995年,红塔集团预定的税利指标是50个亿,而最终真正实现的利税,居然超出预算的1/3,十分惊人!1988年到1995年利税基本逐年增长,从开始每年增长一两个亿,到后来每年增长八九个亿,如此大幅增长,与玉溪卷烟厂多年来的不断前行和所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而这8000多万美元的外汇都是留在国内的,是中国人从外国人手里赚得的一大笔可观收入。这样看来,在中国的外汇方面,玉溪卷烟厂也是贡献了巨大的价值的。褚时健表示,根据国家财政的需要,必须努力到国际市场上去创汇。这不仅是玉溪卷烟厂的渴望,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引进来、走出去”方针。
褚时健因玉溪卷烟厂一炮走红,也慢慢从一个“烟王”变成了玉溪市,甚至整个云南省的“经济大王”。
在其他香烟卖几分钱时,红塔山卖到3元多,这绝非是胡乱定价,而是其品质过硬。试问若不是引得烟民一哄而上,又哪会创造出400多亿的价值呢?
由于“红塔山”品牌“特殊身份”所带来的效益,让褚时健看到了红塔集团未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他决定,发展每一个红塔集团名优品牌的烟草,实现名优品牌烟草在全国范围市场上的价格浮动。
“红塔山”,带给褚时健太多的惊喜,红塔集团成为了玉溪市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那时,褚时健有了一个新名字——烟王,这是玉溪市民对褚时健的敬称。
当时,红塔集团的员工们深有感触,一位张姓员工称,红塔山卖得不好的时候,自己和同事们也都不屑一顾,尽管很便宜也基本不会买。自从被商家大批订购后,自己居然也想要跃跃欲试,特别后悔之前没买一包尝尝。后来开工资了,一个月30几元钱,狠下心花了3元多买了一包,分给朋友,大家都当宝贝似的,闻了半天也舍不得抽。要知道,当年其他牌子香烟才几分钱一包。
企业发展了,首先尝到甜头的是员工。20世纪90代时,其他企业员工的工资只有几百元,玉溪卷烟厂工人的工资却已达到3000元—5000元。员工受益,自会以报答之心回馈企业,这样的良性循环,多数企业领导者早已烂熟于心,耳朵都听出了茧子,可他们的“手”却未磨出茧子。
1993年11月15日,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对玉溪卷烟厂进行访问。彼时,玉溪卷烟厂开始对外出口香烟,主要销售地区以东南亚为主,有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同时从香港辗转出口五六个国家。与各个区域国家间的合作,使得玉溪卷烟厂当年的直接创汇达1000多万美元。
从1987年到1995年,8年的时间,让红塔集团蜕变成为一杆“经济大旗”。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更是稳稳当当地坐在了中国烟草第一把交椅的宝座上。
1992年,玉溪卷烟厂直接出口的卷烟达11万件,为国家创汇1100万美元。到了1993年,玉溪卷烟厂直接出口的卷烟达到了25万件,为国家创汇2500万美元,而在1994年,直接出口创汇更是攀升至4000万美元以上。
褚时健让自己好,也要让别人好。从参军开始,到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他从来没忘记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宗旨,这是他成功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