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听说这款机器,已具备了国际技术水平,比国内的卷烟设备要好很多,设计能力能够达到每分钟5000支,差不多相当于好几台普通的卷烟机。更重要的是,这种设备非常节省原材料,每箱烟只消耗烟丝45公斤,可以节省10公斤。另外,这个机器还具备了其他几项先进功能:同位素射线测量重量以及自动检验烟支质量。
在中国进入计划经济时代之后,轻工业部门下发了命令,让国内的烟机企业学习国外技术来制造新产品,或者是通过对原有产品进行改造催生出新产品。在这条新思路的指导下,中国的烟草机械制造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一般的卷烟设备都能够自己生产,其中卷接包装工段和制丝车间跟国际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了。
正当褚时健为资金短缺的问题发愁的时候,一个意外飞来的消息让他精神起来。当时,云南省轻工业厅发来消息:国家建议昆明卷烟厂和玉溪卷烟厂分别引进一台MK9—5烟支卷接机,国家将为他们提供贷款。
1971年,上海烟草工业制造厂又研制出了4—5型直包包装机——YB13型卷烟包装机,它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每分钟160包,不过稳定性却比较差。到了1975年,上海烟草工业机械厂又生产出了4—5A卷烟包装机,最后定名为YB13A型卷烟包装机。1978年,再次推出了YB13直包包装机和YB51透明纸小包机以及YB62软条包装机的机组连接。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上海烟草工业机械厂又推出了YB13C型直包包装机。
为此,褚时健几乎走遍了工厂里的每一个角落,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机器上,他知道卷烟的质量高低,和设备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玉溪卷烟厂的这些设备实在太老了,早就应当退役了,就算是最新的机器也是国产的,其性能仍旧停留在机械性操作的水平上——和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自动化和电气化设备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场地震让玉溪烟厂渡过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然而褚时健并未松懈,他知道,在莫可名状的未来,有更大的挑战等待着自己,眼前的成绩,只是更大战役的前奏而已。
这是褚时健一直在琢磨的事儿:怎么才能把厂子越干越大呢?
虽然职工们都知道261万元是个什么样的概念,也知道这将意味着玉溪卷烟厂会承受巨大的负债压力,但是他们相信褚时健的决定,更对褚时健的分析表示赞同:是啊,再不能这么窝囊地活下去了,得加把劲干起来!所以,在褚时健的力主之下,全厂一次性通过决议:购买MK9—5烟支卷接机!
这是玉溪卷烟厂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也是云南烟草业崛起的关键一页。
1917年,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浦东二厂创办了机械维修部门,对其下属的卷烟厂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同时也生产一些维修需要的零部件。进入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的上海、昆明和广州等地的一些铁厂中,开始对国外的卷烟设备进行仿制,也造出了一批卷烟机、切丝机和烘丝机等。不过,旧中国的机器制造业实在很落后,加上战乱不断等客观因素,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被赶出中国,所以英美烟草公司于1952年将他们的颐中烟草转给了国营的上海烟草公司,于是上海烟草公司将旗下的浦东二厂机械维修部改为了上海烟草机械厂,由此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专门生产烟草机械的制造厂。
由于给员工修建宿舍楼花去了一百多万元,所以烟厂的老家底儿基本上都被用没了。所以,褚时健迫切需要想办法让烟厂寻找到一个继续发展的“增长点”。
企业的规模化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生存于市场的必然选择。生产一条烟,找个渠道卖出去,这不算本事,工人也不会因为付出了几声吆喝和一身汗水就能发家致富。要想让玉溪烟厂大有作为,成为知名企业、纳税大户,只有站在更高的格局中,才有希望。
引进生产设备
有人说,他老褚不是化解了危机,转变了观念,凝聚了人心吗?怎么还不能松口气呢?其实,褚时健解决的这些问题依然是小问题,如果从玉溪卷烟厂的发展前景来看,很多致命的、核心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实现规模化的生产。
1962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条包装机正式面世,不过因为机器的体积过于庞大,加上操作难度很高,生产效率却很低等缺点,导致这个机器未能得到普及和推广。后来经过了改良之后,1966年又推出了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操作也比较方便的简易条包机,被命名为YB61条包机。这台机器采用了10包直式包装形式,每分钟能生产10—25条。不过,这个机型由于结构比较复杂,精度要求很高,所以还是没有被批量推广,而是继续进行改良。到了1966年,上海烟草工业机械厂在学习了杭州卷烟厂的经验后,成功研制出了联合式的简易小包机,并将其命名为YB12型卷烟包装机。别看这个机器结构简单,但是操作起来非常容易,只是生产能力还是不高,大概是每分钟生产120包左右。
新中国的烟草设备就是在这样反反复复的研发、改良、定型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虽然在技术上还不能和进口的设备相比,但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虽然国家承诺提供贷款,但终究是要偿还的,而且是一笔天文数字!褚时健没办法一个人拿定这个主意,就马上召开了全厂干部大会,向大家谈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厂里的人不是工作不积极,也不是懒惰,但为啥我们的效益一直上不去呢?这跟设备有很大的关系。这一次,省里面也只有两台机器的名额,如果我们错过这个机会,那就有可能我们一辈子都要像现在这样窝囊地活下去了。”
不过,好货不便宜,MK9—5烟支卷接机价格是261万元人民币!差不多可以再盖六七栋宿舍楼了!让褚时健有些尴尬的是,当时的玉溪卷烟厂全部的投资加在一块,还不足这个数字!
玉溪烟厂沸腾了,他们终于亲眼看着企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不过对于褚时健来说,这一切都是在意料之中:买了新设备,产量增加是必然的。可产量和工艺提高了,玉溪烟厂就能马上晋升为中国的一流烟厂吗?
褚时健给大家谋划的前景并非是虚幻的,很快大家就看到了它的正确性:在新机器引进到厂里之后,卷烟产量立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卷烟产量成倍地增长,而且质量和过去相比,提升的不止是一个档次,这意味着玉溪烟厂生产出来的香烟,在市场上具备了足够强大的竞争力。
卷烟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在中国起步比较晚。19世纪90年代,美制邦萨克卷烟机第一次进入中国,开启了中国烟草工业化新里程碑。到了20世纪初期,国外的卷烟生产设备渐渐批量地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卷烟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不能,所以褚时健的脑子里还在琢磨着更重要的事。当时间的车轮行走到1983年这个刻度上时,他所琢磨的一个问题解决了,而玉溪卷烟厂另一个关键性的“升级”也即将来临。
褚时健经过一番学习和考察之后,坚定了更换玉溪烟厂陈旧设备的念头,这种粗陋的生产工具绝不会帮助他提高厂里的经济效益,只能拖后腿。但是,想要更换新设备,厂里又没有钱,这该如何是好呢?
就这样,中国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烟草机械,并慢慢具备了从卷烟机单机、包装机单机再到制丝线上的单机产品生产能力。不过,由于条件所限,国产的烟草设备耗能较高却效率低下,而且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十分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