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著名的寺庙宫观与教堂 作者:余桂元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二十节 北京最大的喇嘛庙雍和宫

上一章 下一章
章节插图雍和宫万福阁

檀木大佛也在万福阁内,不过从时间上讲是先有大佛,后有万福阁。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西藏发生了反对达赖的叛乱,清政府派兵予以平定,并将军政大权交给当时的七世达赖,达赖非常感激,思有所报。此时恰好听说乾隆想在雍和宫新建楼阁,便从尼泊尔国王手中买下一根长26米、直径八米的印度白檀木,从西藏送到北京雍和宫。后来,清廷用这根檀木雕成了一尊高18米、径宽八米的大佛(剩余的八米埋在地下)。佛像的西藏名叫“占巴”,汉语里叫“弥勒佛”,意即未来佛。它满身贴金,头戴金冠,装饰极为华贵,作挟天盖地手势。待佛像放置好以后,才着手修阁。檀木大佛已被收入英国《吉尼斯世界大全》,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万福阁以大佛为中心,列柱架梁,形成一个从地面到阁顶共三层的竖井般的空间,人们可沿楼梯和环形走廊,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观瞻大佛。万福阁两侧各有一小阁与之并列,三阁之间以木构飞廊相连,构成一座新奇的整体造型。

雍和宫的建筑具有集各族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独特风格,是一组巍峨壮丽的古建筑群。庙分为三路,中路位于南北中轴线上,七进院落,五进殿宇,从低到高,层层叠叠,从宽阔到幽深。左右又配有两路多种形式的配楼、配殿,黄色琉璃瓦顶和多种形式的殿顶交相辉映。最前面有高耸的东、北、西三座风格各异的高大牌楼,形成牌楼院。其后为琉璃门坊昭泰门,形成南北分界线。门后为寺庙区,有天王殿、雍和宫、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著名建筑,其中以法轮殿和万福阁最为辉煌。整个建筑前半部疏朗开阔,后半部密集交错,是北京最大的喇嘛庙。

楠木佛龛在万福阁内,龛内正中供着一尊铜铸释迦牟尼像,佛像的佛龛和周围的火焰光芒,由金丝楠木精雕而成,工艺十分复杂。

五百罗汉山在法轮殿宗喀巴像背后,先用一巨大檀香木雕成山形,再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成五百罗汉。山高3.37米,宽3.45米。五百罗汉形态各异,色泽鲜丽,浑然一体。

雍和宫珍藏着许多重要的宗教文物。其中五百罗汉山、楠木佛龛、檀木大佛为稀世珍品,被誉为雍和宫“三绝”,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雍和宫在今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路东,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为雍正帝当皇子时的官邸,他被封为雍亲王后改称亲王府。雍正即位后,将这里作为行宫。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名雍和宫,这里成为雍正帝进行封建统治的秘密活动中心。后来用于停放雍正灵柩,供奉雍正影像,并召来许多喇嘛诵经。宫内主要建筑的琉璃瓦由绿色改为黄色,升格到与宫殿同一等级,自此成为清帝供祀祖先的影堂。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清朝中央政府为了团结信奉喇嘛教的蒙、藏等族上层首领,将雍和宫正式改为喇嘛庙。从此雍和宫成为喇嘛教黄教的上院。最盛时有喇嘛900名。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