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历代兵书 作者:王兆春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二十三节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上一章 下一章

《海国图志》问世后,在当时爱国官兵和文人学士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他们着手于造坚船,制利炮,练精兵,以求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海国图志》东渡日本后,受到日本维新派的欢迎,成为发动明治维新的思想武器之一。

其三,船厂和炮厂的建设,应同兴办民用工业相结合。原因是造船厂不仅可以造战舰,而且还可以建造商船,供运输货物之用;火器局在制造枪炮之余,可以造量天尺、千里镜、火轮机、千斤秤等对国计民生有用的东西。与此同时,如果沿海商民自愿设立厂局,制造枪炮舰船,可听其自便(《筹海篇三·议战》)。提出军事技术与工业技术、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相并发展思想的,在清朝后期,魏源可谓第一个。

《海国图志》前后有三版,初版刊印于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十二月,共50卷,57万字,附地图23幅,西方火炮图式八页,是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经过增补而成的。该书刊印后,国内争相传诵,魏源为满足社会需求,又增补至60卷,于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在扬州刊印第二版,书中增加了火轮船、地雷、水雷、望远镜等制造和使用方法。之后,他又亲赴香港、澳门考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复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在高邮刊印第三版,全书100卷,约88万字,附图75幅,西方船炮图75页。现存有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古微堂聚珍版50卷本,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古微堂重刊60卷本,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高邮版100卷辑本,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郴州重刊本,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魏光焘平泾固道署重刊本,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邵阳本等10多种版本。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海国图志》的主旨。魏源在书中从介绍夷情入手,以师夷为手段,最后达到制夷的目的。他认为西方的长技有三:一是战舰,二是火器,三是练兵养兵之法。要振兴国家的武备,就要了解和学习西方建战舰,造火器,以及选兵、练兵的方法。为此,魏源提出了如下几点主张。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代表作《海国图志》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魏源

其四,“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筹海篇一·议守上》)。这一“以守为战”海防思想的提出,是出于避开夷人坚船利炮和海上作战的优势。魏源主张选择有利地形扼守内河,坚壁清野,选练兵壮,埋伏奇兵,备好火攻,诱敌深入,尔后用“兵炮地雷,水陆埋伏”打击夷兵。采用这种战法,可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如同“设阱以待虎,设罾〔zeng增〕以待鱼”(《筹海篇一·议守》)一样,置敌于死地。

首先,在虎门要塞区的大角和沙角,建造船厂与火器局,请美、法工匠来广东制造枪炮舰船。同时派精明工匠和精壮士兵,向美、法工匠学习制造和使用欧美的船炮之法。这样经过几年之后,西方的长技就会成为我之长技了。魏源的这一设想,是要通过船厂与火器局设置,把大角和沙角建设起来,并与香港、澳门互为犄角,以美、法制约英国,打破英军对我国南海的控制(《筹海篇三·议战》)。可见,他对船厂与火器局址的选择,是从制夷的战略出发,统筹军工和海防基地的建设,这是魏源高人一筹之处。

其次,裁撤部分旧式水师,购置一些中小型战舰,组建一支能在外海抗敌的新舰队。他要求把能建战舰和造飞炮、水雷的人,视为科甲出身;对善于驾御飓涛、熟悉风云沙线和射击技术的人,视为行伍出身;如果严选合格,就送沿海水师教习技艺;凡水师将官,必须从船厂与火器局中选拔,或者由舵工、水手、炮手充任。国家如果能提高这些人的地位,就会造就成一支熟知建舰造炮的新式军事人才队伍(《筹海篇三·议战》)。

其五,设立翻译机构。翻译和传播欧美书籍,使国人了解欧美国家的情况,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为此,魏源在《海国图志》卷八四至卷九三中,集纳了当时国内著名军事技术人员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西方枪炮舰船和水雷、地雷进行初步研究的情况。

魏源是清代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倡导者,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全面反映了其军事地理思想和海防思想,可谓清代后期推行军事自强国策的思想武器。

魏源,原名魏远达,字默深,又字汉士,湖南邵阳人。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生。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进士。曾署理东台、兴化各县,实授高邮知州。他与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悉心了解世界各国情况。鸦片战争时,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斗争,全力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抗英行动。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后,魏源忧愤无比,为国家和民族谋划御夷之方,潜心研究和探索抵御外侮的良策,撰写《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等书,并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海国图志》则是他的代表作。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