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汉字源流 作者:董琨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一节 隶书

上一章 下一章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汉字的古文字阶段,而使汉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汉字,接近今天使用的汉字,我们看起来就比古文字要容易辨认多了。但是也正因为隶书的形体较之甲骨、金文、小篆等古文字形体有了较大变化,许多偏旁、部件发生变形或被兼并,导致许多汉字直接表义的功能被削弱或淡化了,不能做到“见字明义”。这是今天探讨汉字字义时必须加以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三组例字中,第一组隶书中含有“西(西)”的形体,在小篆中各不相同;第二组隶书中上部形体都是“(春字去日)”,在小篆中也各不相同;第三组隶书中的偏旁都是“月”,但实际在小篆中分别属于“月”、“肉”和“舟”。

隶书比起小篆来,在笔画造型和形体结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 分化与归并了小篆的偏旁(就是合体字的部件,如形声字的形符或声符),较大程度地改变了汉字的形体结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归纳:

章节插图

这种分化,也可以说是为了便于书写和安排全字结构,例如:

总起来说,汉字的形体从小篆变为隶书,有了很大的简化,也更便于书写了。

章节插图图25 东汉曹全碑(局部)

这几个字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是描绘细致、形象逼真的象形字(为节省篇幅和排印方便,略去有关形体)。在小篆中虽然已经比较线条化、符号化,但还保留一定程度的象形意味,如残存了“鸟”的爪子与尾巴,“燕”、“鱼”的尾巴,“马”的腿和尾巴;但在隶书中都变成了四个点,就再也看不出象形的原形了。“衣”和“舟”写为隶书后,也是看不出它们原先多少像上衣和船的样子了。

章节插图
章节插图

(3) 隶书的形体,较之小篆往往有所减省。例如:

章节插图

隶书在秦代灭亡后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流行。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毛笔的改良,进入西汉以后,隶书又出现了新的面目,轮廓由较方变为较扁,笔画中出现了较多的波磔〔zhe折〕,有所谓“蚕头燕尾”的说法。这就是“汉隶”,和古隶相对,也叫“今隶”,还有叫“八分”的。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近几十年间发掘出大量的西汉简牍,有相当部分书写的已经是这种今隶了。东汉中期以后,隶书成为官方承认的正式字体。当时出现有大量丰碑巨碣,正文书写的都是今隶字体(图25)。小篆一类的字体,反而只能用作碑额(即标题)的书写了。

b 小篆中的不同偏旁在隶书中被归并为同一形体。例如: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可是写起来并不方便,很快地在民间出现了一种较为草率的新字体。这种新字体首先是破坏了小篆的端庄工整,把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新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差役(皂隶)、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也有人说是罪犯程邈〔miao秒〕在监狱中整理的。开始阶段的隶书叫做“古隶”,又叫“秦隶”。近些年出土的许多秦代简牍上,书写的就是秦隶文字(图24)。

章节插图
章节插图

比起小篆的形体,隶书的“香”字减省了“章节插图”“雷”字减省了“章节插图”,书”字减省了“者”的上半部,“雪”字减省了“章节插图”,“屈”字减省了“毛”,“曹”字的减省就更多了,省去一个“東”,并将另一个“東”省为“(由字上加一横)”。

a 小篆中的同一偏旁随着在隶书中的不同位置而改变为不同的形体。例如:

因此,隶书把汉字的象形字,变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这在汉字的发展史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1)将小篆不规则的曲线和圆转的线条变为平直方整的笔画,从而使汉字进一步符号化,几乎全部丧失了象形意味。例如:

在小篆中,上述各字都有一个偏旁“火”,它不管在什么位置都是一样写法,都还保留单体字的形状; 但在隶书中却随着不同的位置分化为“火”、“灬”、“章节插图”、“章节插图”、“章节插图”等等不同的形体,大多数看不出原来是个单体字了。

这几个字的小篆形体都有部件“章节插图” (右手的象形), 但在隶书中被分化为 “章节插图”、 “章节插图”、 “章节插图”、“章节插图”、“又”。 这样书写较为方便,也使全字的安排更为平衡、匀称。

章节插图图24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