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汉字源流 作者:董琨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四节 战国文字

上一章 下一章

简化就是大大简省汉字的笔画。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生产力大为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文化也不像殷周春秋时期为少数卜官、史官和贵族所垄断,一般人们书写文字的条件没那么优越,时间也没那么充裕,所以写起字来不免比较草率、快速,任意简化,这就使许多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奇特的变化:或是保留字的上半部分,而把下半部分仅用一、二横画来表示,如“马”字由章节插图写作章节插图,“法”字由章节插图写作章节插图;或是偏旁之间合用笔画,如“吉”字所从的“士”下面借用“口”的上笔,成为“章节插图”字形,“区(區)”字三小“口”的上笔都与“匚”的上下横画合用,成为章节插图;或是一个部件包容于另一部件之中,如“昌”字在齐国的货币文中多写作章节插图章节插图,等等。

章节插图图20 战国兵器文

这个时期,由于诸侯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东周王朝的中央集权丧失殆尽,就连文字,也各写各的,所以各国的文字在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方面都有许多差异。大体说来,可以分为西方的“秦国文字”和东方的“六国文字”两大系统。六国指的是:韩、赵、魏 (系春秋时晋国分出,又合称“三晋”)、齐、楚、燕,另外还有一些小国如越、中山等国的文字,也大致可以归入“六国文字”。

简直成为一种美术字了。

战国文字可以说是汉字发展史上形体最为混乱的文字,所以尽管掌握了许多材料,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但是难认的字依然不少。在当时,这种文字上的混乱,大大影响了政治法令的推行、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的传播。因此,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

以上介绍的关于铸刻、书写在陶器、玉石、简帛、玺印、货币上的古代汉字,由于材料比较零碎,而就现今考古所得,时代大多属于战国时期;从字形结构和书写风格来说,又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金文有相当大的区别,因此,不妨给它们一个笼统的名称,叫做“战国文字”。当然,这也包括战国时期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即战国金文),尤其这个时期战争频繁,各国都十分重视兵器的制造。兵器上也大都铸刻有文字,如工匠、督造者的名字和官职、主管机关的名称等(图20)。这些材料,现在也大量出土发现,成为战国文字中的一大宗。

但是在某些地区和场合,也有将形体繁化的,就是加入某些部件,如中山国的《中山王章节插图〔cuo错〕壶》及《鼎》中,常见在字的某一部位加“口”或“曰”,如“念”字作“(上含下心)”,“斂(敛)”字作“章节插图”等等。 还有的将笔画加鸟头形或拖上长尾巴,也有的加虫子形,形成一种所谓“鸟虫书”,如楚国的《楚王饮肯盘》上的几个字:

章节插图图19 战国货币文

由于书写的随意性,所以战国文字的形体,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常有不同,例如:

我们把 “战国文字” 也作为汉字发展史上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虽然这个名称和甲骨文、金文相比,类别的角度并不一样,但不妨碍我们对它作一个概略的认识。

秦国文字的情况,较为特殊,留待下面介绍。

六国文字后来也有人称做“六国古文”。比起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金文,主要的不同是随意的简化。

章节插图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