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产品的这些特性是产品经理的优秀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产品经理往往容易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就是完美的,自己想的就是对的。但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不仅要站在产品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极致产品》,但并不是具体教你怎么使用产品经理工具的,所以也很适合创业者看。而且我觉得,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我是放养长大的,我们生于70年代的这代人,小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没有手机、电脑,玩的玩具很多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比如我们院子里的小伙伴,就自己做过露天电影院,这个我在我的自传《颠覆者:周鸿祎自传》里面有写。
当时我们从学校周边的企业开始销售“Master防病毒卡”,仅仅卖出去几十份之后,我们就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发现防病毒卡在用户电脑上的表现与我们测试时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用户买回去插在他们的电脑上之后,不仅有软件冲突,还会出现一些硬件问题,甚至导致一些用户的电脑无法开机。
紧接着,我又犯了产品经理或者说创业者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不够专注。我选择了切入另一个行业,做了一款平面广告创意系统。实际上,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创产品,而是一个把国外软件汉化后与硬件捆绑在一起的综合性产品。
我小时候也利用木头线轴、橡皮筋等物品做过自动小汽车,还用钢丝做弹弓枪。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产品经理的潜质。但是,为什么我觉得“人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的观点又有局限性呢?
虽然我说自己是产品经理,但是我并没有刻意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以前我有个不是很恰当的观点,觉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因为每个人都是有需求、有欲望的。当你发现一个需求之后,去实现它,这是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
2016年,创业黑马的牛文文让我和他们的学员多交流交流,我觉得和创业者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年轻创业者有活力、有想法,他们能不能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不太确定,但是我确实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当时这个产品需求是有的,虽然中间遭遇各种曲折,但最终我们还是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了,并且在一个国家级的比赛中获了奖。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似乎已经能够看到产品推向市场后获得巨大成功的场景。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踩坑、爬出来又跌进去的过程。回首做过的产品,最让我骄傲的,可能就是童年用钢丝做的可以发射纸团的手枪了。因为当时的那个小孩,做产品的心是纯粹的,希望为自己做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极致的玩具。
露天电影院是如何被小孩复制出来的呢?其实就是用毛笔和墨水在玻璃片上涂抹上各种图案,然后再用手电筒进行照射,把光投射到大屏幕上。现在看,这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幻灯片。小伙伴们用这些幻灯片编成故事,有人拿着手电筒,有人负责换玻璃,有人负责在旁边照看着,有人在旁边讲故事。
通常情况下,我们自己的需求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但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我们发现的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这一点我在书里写得比较详细了,刚需、痛点以及高频,是做出好产品的关键词。
之后,创业黑马就为我办了一个创业实验室,邀请了15位创业者,我们一起做了几次交流。本书的很多内容,是我和创业实验室的成果,也有一些是我分享的内容。
除了功能需求,很多时候,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比如用户体验、用户的使用方式和方法。我在大学期间有过创业经历,第一次创业我做了一款硬件产品,用来清除计算机病毒的电脑外接卡设备,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Master防病毒卡”。
可以说,当时这个平面广告创意系统与市场上其他竞品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因此,这个项目不仅很快被其他人抄走形成竞争,在后来面对强大竞争对手的挤压时,几乎也没有反手之力。
这对当时一心想做个“产品疯子”的我可以说是天大的打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最初的测试是在学校的机房,机器配置几乎没区别,然而我们没有考虑到用户使用的设备配置千差万别,用户的使用场景远比我们实验室里的复杂得多,因此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重要的是,当时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不仅明白自己的需求,还拥有强大的“同理心”,发现了用户(也就是我)的真需求,并且能够保持好奇,不断折腾。
现在做产品,虽然不太容易出现我当时的那种彻底崩塌的情况,但依然有很多不考虑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很多产品经理相当固执,只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产品经理的大敌。反病毒卡失败之后,我原本是有机会转向做软件反病毒的,但由于自己的固执,最终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