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极致产品:国民简明爆品实践指南 作者:周鸿祎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忘我,打破“成功的幻觉”

上一章 下一章

我一直认为,没有车的产品经理不适合开发行车记录仪,因为这样的人无法实现“小白用户”的同理心,无法忘我地用一个普通司机(切记,不是老司机,而是“新手司机”)的心态去思考。同样,我也认为没有孩子的产品经理,根本就不适合研发儿童智能手表。

最后,我想告诫大家:永远不要翘尾巴,永远不要得意,永远要抱着一种战略精神——你离中国最主流的用户群还很远。请仔细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普通人,看看他们是否在使用你的产品,如果他们不用,那你的产品离成功还差得很远。

在研发360行车记录仪时,关于是否要设计屏幕这一问题,360内部也曾有过争论。有些产品经理认为屏幕华而不实,不仅成本高、能耗大,而且屏幕很小难以看清信息,还会对司机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完全没有设计的必要。乍听颇有几分道理,也说服了不少人,但我始终认为,这种想法过于自我,没有考虑“小白用户”的想法,原因有二:

首先,在安装行车记录仪时,一定要对准正前方,校正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屏幕的配合。如果将行车记录仪直接和手机相连,用手机充当屏幕,则需要一个相当烦琐的过程,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而为行车记录仪设计个屏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行车记录仪需要每时每刻都在工作,为了节能,会在开启至预定时间后自动熄屏。即使我清楚地了解它的这个功能设定,也会在每次熄屏后,担心它是否停止工作了。我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完全不了解内情的“小白用户”?屏幕的存在则可以直观地告诉用户,行车记录仪是否在正常运转,让用户得以随时确认。

在很多年轻人心中,往往有很多梦想。当年我也是如此,心高气傲,去哪里都是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势。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过于骨感。很多你眼中的问题和你并无关系,你也无法真正改变它。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大多数用户不会按照行业专家的想法去评价产品,也不会按照产品经理设计的逻辑去使用产品,用户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也就是我所说的“小白逻辑”。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无论你多么有经验,都要学着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忘掉自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没有耐心、脾气很暴躁、在电脑和手机操作方面不太灵光的“小白”,像一个旁观者那样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放空自己,才能装进新的东西。

很多人都有“我认为”的口头禅,请记住,你认为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白用户”认为怎样。很多时候,限制产品获得更大发展的正是产品经理的自以为是。

无论哪一个行业,新产品都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通常,产品的第一批用户都是猎奇者,具有好奇心,乐于接受新事物、新产品,同时对新产品的不完美也有较大的接受度。

曾有人一脸神秘地对我说:“老周,我要教你一个方法,凭借它你可以击败腾讯。”对这种说法,我向来嗤之以鼻。如果真能成功,想教我方法的人早就去做了,而事实上腾讯至今屹立不倒。毫无疑问,他要教给我的是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孙子兵法·兵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没有“正合”,成天想着如何出奇制胜、一招制敌,无异于无本之木。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易行难”,人们总习惯于为别人指出错误,自己却很难做得正确。比如,我们可能会批评某个餐厅的菜非常难吃,自己却连最简单的炒土豆丝都不会。对产品经理而言,磨炼自己的实力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切莫自以为是。脱离个人实力的大前提,一切都是空谈。如果一个人连武功的基本招式尚且没有掌握,便妄图成为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显然不太现实。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能力,也就抓不住成为将军的机会,梦想再大也只是徒劳。

这个道理放到产品角度同样适用。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只有当你有了足够的积累之后,才能有高度、判断力和方向感。失去这一前提,你现在的方向感可能仅来自非常狭窄的个人感受,或者在网上看到的公关稿和各种“头条”,不能代表广大“小白用户”的想法,很可能已经误入歧途。

我曾在北大方正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的我已经有过几年社会经验,自己创过业,也做过几个项目,还获得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二等奖,自我感觉十分好。因此,在初入北大方正的一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各个部门“指导”别人应该如何做事,现在想来颇为幼稚。后来,估计老板实在看不下去了,出言点醒了我:“你来公司的目的是学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脚踏实地干好一件事,向大家证明自己。”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接受教训,真正将心沉了下来,开始学习如何做事。

在北大方正的4年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当发现这个平台有一天已经无法满足我的需求、不能继续实现我的产品梦时,我就跳出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我十分感恩在北大方正的那段日子,没有那4年踏踏实实打下的基础,我是不可能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也不可能积累做产品的经验、掌握做技术的能力。当然,大家也就看不到今天的360了。

我在选择投资对象时的首要标准,就是看他是否承认自己还存在问题。如果这个创业者特别固执、自负、自以为是,那么无论他的商业计划书写得多么天花乱坠,无论他的口才多么了得,我也绝不会投资。这样的人即使因为运气取得了一些成绩,最终也很难将企业做大。做产品,自以为是同样是大忌。

华为公司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有一个新员工刚入职便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信,指点华为应该如何去做,否则将面临倒闭危机。任正非在看到信后的第一反应——这个人是不是精神不正常。

华为公司是我十分敬佩的本土企业,任正非也是我十分敬佩的企业家和老大哥,我一直在各种场合倡导学习华为文化中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华为有一种理念叫“小建议,大效果”,员工在提出建议时要结合身边的点滴细节,这样的小建议才能对企业产生真实的效果,而不能过于自我,刚入行便想指点“大佬”如何做事。

在很多人看来,我是做产品的高手,其实我是久病成医,摔的跤多了,自然明白坑在哪里、坑有多深。在我眼中,所谓的产品经理就是通过很多不成功的产品,最后磨炼并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要想在产品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要想打磨出让自己满意、让世界惊艳的产品,先得做到以下两点。

2.克服“成功的幻觉”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基数十分庞大,随便一个小网站或者一个软件,就可以很轻松地获取10万用户的关注,这在西方一些国家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假如在10万关注群体中,有1%是你的粉丝,你的产品就拥有了1000个粉丝。这1000个粉丝平均10天点击一次你的网站或者使用一次你的软件,一天就有100个流量。如果每天都有100个粉丝夸你,极易让人陷入一种错觉,感觉自己下一步就可以登陆纳斯达克了。很多产品经理都栽在这一步,我将之称作“成功的幻觉”。

因此,在一个产品刚起步时,即使不喜欢,也很少有用户直接提出负面意见。但当产品进入市场,有了第一拨用户群并在随后有了更大的用户基数之后,再加上每个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不一,你会发现有些用户确实因为喜欢产品的某项功能而使用该产品,但也存在有些用户并不喜欢某项功能却不得不用的情况。直到此时,你才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意见。粉丝和水一样,可载舟,亦可覆舟。

1.忘我,做产品的旁观者

基于这段经历,我一直主张年轻人在刚进入一家公司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好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把安排给你的本职工作做好,把每一个产品和技术做好。这能为你未来的社会交往和职场生涯夯实基础,成为你日后指点江山的资本。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