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 作者:克里斯蒂娜·丹尼尔斯 美国)

章节目录树

《灰飞烟灭》电影界的飞跃之作

上一章 下一章

拍摄的过程是艰难的,阿米尔的确非常刻苦,但他毕竟太年轻,又刚刚出道,有些事情对他来说相当不易。有好多次,我们都担心他该如何应对角色要求,尽管如此,我们从没怀疑过他的实力。

阿蒂特亚·巴塔查亚:

导演阿蒂特亚·巴塔查亚和制片人阿西·努尔谈了他们制作这部反传统电影的过程——

这部电影之所以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不仅因为它的呈现效果或者台词,更是得益于三个智慧的头脑——导演我、摄影师桑托什和剪辑师纳尼,还有,我们也不能忽视作曲兰吉特做出的贡献,是他用音乐让整部电影浑然一体。

毋庸置疑,这部电影给电影界带来了一定的震动,从媒体和观者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当时,影院屏幕有限,而各个大牌演员主演的电影同时上映,所以我们分到的场次其实很少。尽管第三周的上座率高达75%,我们还是不得不按时下线。所以这部电影自然难有高票房,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其实我们选择家庭摄像,有比较实际的原因。剧中主人公阿米尔的家其实就在我家。他家的情况和我家确有相似之处,这个环境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我切身经历的。然后,我给主人公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命运,将其拖入另一个世界。

1983年,当我和阿米尔合作《偏执狂》时,他并不热衷于演戏。这点我俩一样,当时的我也不是很想从影,毕竟不想走家人走过的老路。不过,我们最终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而且是我影响了他。

再看看《灰飞烟灭》的海报,怎能想象这是20年前的设计呢?同时期其他海报与之相比,都显得非常老气,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设计海报的人也是之前从未涉足过的新人。所以说,我们并不关心电影应该按照什么套路去做,只想一心把事情做好。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让一个无人知晓的新人,与当时炙手可热的演员潘卡吉·卡珀演对手戏,让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任何表演专业训练的毛头小子,去和国家戏剧学院历史上最优秀的毕业生同台献艺。尽管压力重重,阿米尔的表现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阿蒂特亚·巴塔查亚:

首当其冲就是资金问题,我们倒是解决得比较容易。但是,当我们完成制片的一系列工作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宣传方式了,毕竟这部电影题材比较特殊。

今年对于本片有着非常的意义,因为它20岁了。14 这部电影之后,我们的队伍解散,大家各奔前程,可以这样说,以后不太可能看到这些人再共事了。即使有人愿意撮合,多年来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轨迹,也不可能让桑托什·斯万、阿米尔·汗、兰吉特·巴罗特、纳尼、阿蒂特亚·巴塔查亚和潘卡吉·卡珀再合作一部电影了。对于大家来说,这部戏可以说是走上影视之路的一个门槛,这样看来,它的意义已超过20年前。当你在《未知死亡》里看到阿米尔的表演时,可以想象到,他的爆发力是有基础的,在早年的作品中就能看出端倪。

如果你着眼于世界,会发现有和《灰飞烟灭》相似的电影。但是,印度的同类型电影,例如《这只是鸟》(1989)和《塞雅》(1998),却很晚才出现。这种缺失是电影人没有意识到的,大家都只想着拍,拍,拍。其实,我们甚至不知道该把《灰飞烟灭》归入哪一类,有人将它归类于“邪典电影”。

阿蒂特亚在找我担任制片人之前,也曾见过其他六个人选。因为我当时不属于这一题材领域,因而没有先想到我。对我来说,我看重的不是阿米尔·汗出演,也不是这部电影的剧本,我想的就是阿蒂特亚准备拍电影,我得为他做点事。

说到阿米尔在电影里的表现,当我第一次在头脑中“放映”剧本时,想到的就是阿米尔,他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就好像我最近在拍的《迪拜归来》,如果不让伊凡·汗主演,那我宁可不拍。

阿西·努尔:

年轻人缺乏的经验往往会被天赋所弥补。他们可能缺乏经验,但每个人都非常清楚他们在做什么。我们拥有在未来与世界的竞争力,以及纯净的视野。那是我们的优势。

最初,我只有一点灵感,想来也就是开始的几幕。后来,摄影师桑托什·斯万的兄弟,也是本片的执行制片人加入,我们一起做了点努力。再后来,阿米尔的堂姐、曼苏尔的姐姐也加入进来,帮我们润色了一下台词,最后我们才完成整个剧本。所以,一开始这部作品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然,上面说的是表演层面以外的。在我看来,阿米尔在《灰飞烟灭》中的表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状态。其实,阿米尔所扮演的这个角色与他之前的角色相比,更贴合他本人。所以,这种真实的表演给我们带来的那种视觉冲击是极大的。为此,本片的剪辑师付出了很多。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做出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们的活力,我们的创造力,以及我们不患得患失。如果我们当时有一点点退缩,就会功亏一篑。阿西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制片人,他本可以提很多制作上的要求,但是他并没有。其实,我从没想过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能穿透20年,直到今日依然有人会问我有关它的问题。如果让我回到1989年,谈谈那部老片子,老实说,我还真不知从何说起。

说起来,《灰飞烟灭》遇到的主要问题,还是资金问题。其实这也是当时制片上普遍存在的。我当时也很迷茫,因为电影本身很好。当时,影视界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演员的档期不一定要提前确定下来,允许取消拍摄……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电影延期,导演和制片人也可能被换掉,电影很有可能拍不成。所以,当时的影视界本就存在着诸多问题,《灰飞烟灭》虽然不属于主流电影,但是,电影圈毕竟还是同一群人,遇到一些波折,也就不足为奇了。

阿蒂特亚·巴塔查亚:

《灰飞烟灭》有一定艺术性的纯度,桑托什就喜欢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拍摄,纳尼就喜欢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剪辑,我就喜欢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导演。没有人规定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这部电影,虽然那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但是绝不会对人们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上映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毕竟曾有专家预言这部电影不可能公映。每个人都劝我们:“忘了你们的电影吧,它见不了天日的。”电影里没有歌舞,没有套路,没有救赎过程,也没有其他主流元素或引人注意的桥段。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公映,这是最正确的一步。

我承认,阿米尔可能在其他电影里表演得更加认真刻苦,但是,《灰飞烟灭》中,阿米尔所表现的是与众不同的一面。他展示出的那种软弱,只有在一个能百分百信任自己的团队中,才能展现出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非常动荡。就是从那时开始,人们听说了AK-46、AK-47这些名词。当然,现在这些是众所周知的了。当时街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枪战,黑社会更是明目张胆。但是,对于一直被保护着、从未接触过这一环境的人来说,我需要很认真地去揣摩: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与他们的接触将会怎样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这其实也算是男主人公的心理历程。

《灰飞烟灭》上映的时候,正是观众为《冷暖人间》而疯狂的时候。即便如此,它也是同类电影里观影人数最多的。不过,这两部电影天差地远。在当时,如果你的电影想要和阿米塔布·巴强等人叫板,就要另辟蹊径。不过,这部电影在国内反响极佳,而且印度电影大厅为我们提供了一号放映室,是放映最优秀电影的地方。这部电影还在国外公映,并出版家用录影带。我们是最早在出售录影带时附赠阿米尔明信片的。

阿米尔身上有专业人士没有的优势——真实。我一直认为,时至今日,这部电影的一大闪光点,就在于它的真实和纯正,阿米尔的表演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浮夸的成分,这就是本片的独特之处。

曾经有位青年电影人朋友告诉过我,阿米尔在剧中的角色和《现代启示录》13 中的马丁·辛饰演的角色不无相似。当然,那部电影取材于越南战争,时代背景更大。而《灰飞烟灭》所讲述的故事是,过着西式便利生活的主人公,一下子跳入到孟买那个充满罪恶的泥潭里。

说来有趣,由于现在电影对于人们的影响巨大,很多人都在总结电影制作的方法和流程。而我们这部电影,却恰好没有所谓的套路。有时候甚至与常规背道而驰。意外看到某个地方不错,就会取景;看到某个陈设,就会突发奇想,给它几个镜头。这些想法都是后来才被加进剧本的。而一般制作电影,都要先确定拍摄某个场景,然后再选择在哪里拍摄,我们正好相反。比如:我从一开始就认为,主人公的家应该出现在片中,而且一定要在我家或者我祖父母家拍摄,因为我对这里特别熟悉。还有孟买的纳里曼大楼等地标,我希望在电影里面出现。

阿蒂特亚·巴塔查亚:

阿西·努尔:

现在回忆《灰飞烟灭》,似乎拍摄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我很年轻,富有活力,阿西也是非常合格的制片人,我的团队也都非常棒。

阿蒂特亚·巴塔查亚:

说到选择阿米尔出演,我一开始就认为他是最佳人选,也从未考虑过其他人。事实上,阿米尔在被确定出演《冷暖人间》之前,《灰飞烟灭》就定了他演了。只是《冷暖人间》剧组准备得比较充分,所以领先我们一步。

阿西·努尔:

然而,本片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可观。因为电影宣传给人的错觉是本片包含很多打斗、冲突桥段,而事实上却很少。在印巴边界海德拉巴,发行商在双子影城放映该片,那是当时印度最大的影城,可同时容纳六千人。这都不是我们特意安排的。

当然,我非常喜欢《现代启示录》。不过我觉得我们所做出的努力更加突出。凡事都有第一次,我们的团队大多数是新人,什么都不熟悉。我认为这才是这部电影最特殊的地方。

我都不记得给阿西看过剧本,只是告诉他我在做这部电影,遇到了点麻烦,他马上就决定加盟了。

阿西·努尔: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