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泛美航空的一架西科斯基S-42B(一种水路两栖的飞机)上,几名头等舱乘客正在优雅地用餐。这件好事大概发生在1950年代,图片来源[1]
到了1930年代末,美国航空觉得在飞机上吃已经不算个事了,于是又结合当时的飞机飞不远的特点,每次经停加油就在机场餐厅展开聚餐,红酒伺候,大快朵颐,经常有乘客喝high了,被抬上飞机,继续旅行。
大家坐飞机坐得多,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为何飞机餐大部分都不好吃呢?我常常对着面前那些明显是刚刚加热过的饭菜,难以下咽。于是请教了一位飞行常客朋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由于哥们太有表达力了,我就不瞎写啥开场白了,以下由他来说。
由于亲历厨房开幕的老同志在采访中一直在回忆中央如何亲切关怀,如何开绿灯,没有人回忆当时首航的飞机上到底吃了什么,只知道小平同志是留法回来的,当时说了一句,西方人就爱吃面包,于是,北京飞旧金山的乘客一定是吃上面包了,其他就不知道了。
20世纪50年代,泛美航空在波音-377上提供的菜单,这份菜单是马克西姆餐厅的大厨设计的。据老泛美空姐Braunstein回忆,当时飞机上提供给乘客的牛肋排甚至还可以选择几成熟——rare, medium, well done。1958年,实诚的泛美航空和欧洲四大航空公司,打了一个著名的官司:“到底怎样的餐食算是三明治?”是这样的,大西洋航线一直都是卖肾才能坐一次,于是这些航空公司和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一合计,降价推出打折机票,你从欧洲飞北美,可以便宜飞,但只能吃三明治,没有正餐了,借此来扩大客源。
为什么当时在飞机上如此大吃大喝?一个是机票太贵,航空公司负担得起,美国一张普通的国内中程经济舱票价,普遍在300美元左右,相当于今天的2200美元,够飞2趟中美经济舱往返了。还有一个奇怪的原因是:美帝也搞价格控制,一条航线只能有一种价格,航空公司要竞争,就只能在吃上做文章。
咳咳,开场之前必须插播一则声明:
一直到了1936年,美联航(United Airlines)将飞机厨房的概念搬上了高空,开始在飞机上提供热食。推出之后,自然是怨声载道,乘客们成天抱怨飞机餐吃的差。但笔者在看了菜单之后,真是特别生气,这些浑身每个毛孔都流着肮脏的血的资本家,在飞机上吃的是烤牛排、小羊腿、香槟、鱼子酱这些奢侈的玩意,竟然还不满足。
是这样的,那天登机后,国航行动缓慢的服务员小妹会先递上来一份包装花里胡哨,审美特别差的菜单,里面用各种华丽的语言勾芡了今天您将享用到的菜,菜名忘了,但容我用同样的语言风格勾勒一下:比如新奥尔良牛肉配勃艮第黑椒汁配手工面条,大阪走地鸡肉配关东酱汁烩香米饭,如此等等不明觉厉的东西。(对了,偶尔国内这些航空公司也会搞点美食节,比如北京西安航线提供点烂泥般的面条,大概是为了年终考核的时候有点东西可以写吧。)
当然,机票跟中关村配电脑一样,肯定是越来越便宜,以至亚航都说了,Now, Everyone Can Fly(如今,什么屌丝都能上天)。一旦谁都能飞了,就没法停在半路上吃牛排了,为了压缩成本,自然就越吃越差。
http://cruiselinehistory.com/when-flying-was-first-class/
看完菜单我就觉得已经占了20回便宜,直到服务小姐温馨的点菜问题把我拖回现实:“先生,请问您是要鸡肉饭还是牛肉面或者鱼肉饭?”
后来改革开放了,中国人也得elegantly地在飞机上吃东西了,于是挑战就来了。1981年,中美第一次直航,泛美航空(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一般简称Pan Am,现已倒闭)的旧金山北京航线需要机上配餐,人家到首都机场一看,厨房里什么也没有,除了冬季储存大白菜的窖子,于是面露难色:“我们还是先经停东京吧,乘客们先吃点餐前小食从北京飞到东京,再接驳国际美食,飞到旧金山。”
吃很重要 feat.飞友哥
中国人当然不干,这是面子上的大事,于是请香港美心集团(就是做冰皮月饼的那家)的伍先生投资成立了北京航食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之后各种批条子开路,捣鼓出一个美式厨房,从当年5月2日开始给跨国航线上的乘客提供餐食。
(由于版权关系,有很多非常珍贵的飞行历史图片不能放进来。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访问 cruiselinehistory.com 这个网站,大量的历史图片足以让我们大饱眼福。)
OK,现在就让笔者我带您简单回顾一下祖国的飞机餐食历史吧。最早坐飞机当然不关贫民什么事情的,至今祖国的官员报销系统里,还明文规定只有处级干部出差才有资格坐飞机。
[1]图片来源:
等到大家飞起来以后,泛美发现不对了,除了怎么做东西都难吃的英航(当时还叫英国海外航空公司),KLM、北欧、法航和瑞士航空,竟然推出了豪华三明治,比如法航的菜单上有一份三明治是这么做的:四片牛舌+芦笋+莴笋+胡萝卜+2片面包。如果不爱吃牛舌,也可以换成3片牛排或者5片鹅肝。泛美觉得这就是一豪华餐变身的三明治,甚至在欧洲发起了对这四家航空公司的官司。
那时候反正不得了,坐的是苏联的安24飞机,一上飞机先发5根一包的中华香烟,抽不了的女乘客也可以用纸包上,拿回去给爱人抽。飞机上发过煮鸡蛋、面包片,甚至首都机场的厨房将冬季储存的大白菜用大锅煮了搬上飞机,供乘客享用。好吃与否不知道,就是有种不太入流的感觉。
这时候,离世界人民在飞机上大吃大喝已经过去了大概50年,刚开始,大家是吃点冷三明治的。因为飞机飞不高,9000多米的高空特别颠簸,不适合就餐。
哥答应写这个文章,是源于一次坐擦航(飞友届对国航的爱称,国航的代码CA)747商务舱,享用那顿除了包装什么都没有的商务舱餐食开始的。当时,哥只有一个想法,飞机上的东西为什么他妈能这么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