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吃很重要 作者:西维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肉眼!肉眼!

上一章 下一章

Rib Eye的中文标准叫法其实是「肋眼牛排」(不过貌似大家都习惯叫「肉眼」),这块肉取材于牛最不经常活动的上腰部。肌肉运动量非常小,只有牛养的好,才可能在这块肉上面长脂肪,好的Rib Eye脂肪分布非常均匀,口感不仅柔嫩,而且一口下去,汁水四溢。因此在众多牛肉部位中,最能体现一头牛牛肉品质的,就是Rib Eye上的牛肉。

请时刻记住:你拍得怎么样,就吃得怎么样!

燃烧吧,欲望

不同国家的牛,Rib Eye的成色和口感也相当不一样。在全球牛肉市场上,最出名的几种要数美国的Angus牛(安格斯),澳洲养的Angus牛以及日本养的和牛。以美国Angus牛为例,一块Prime级的Rib Eye,脂肪比例大约11%左右,由于美国的牛饲料主要以玉米为主,牛肉在煎烤过程中,会散发出淡淡的奶香,吃起来口感也偏甜,算是目前接受度最高的牛肉。澳洲的Rib Eye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由于澳洲牛多数都在广阔的牧场上散养,牛的运动量大,吃的也多是牧草,Rib Eye脂肪含量远不如美国牛(俗称「偏柴」),但人家的卖点主要也是牛肉风味重。日本和牛的Rib Eye,其实反而是不太建议吃,因为一块Rib Eye要想做的好吃,厚度最好不低于一英寸(2.54厘米),而一块好的日本和牛脂肪比例甚至高于25%,切这么厚的话吃起来像在吃一块大肥肉,牛肉应有的嚼劲和风味没有、反倒吃多了满嘴油,体验不好(所以吃和牛的话,反而是吃西冷就够了)。 史上最不娘牛排

大哥说的也不全无道理。著名的Filet Mignon虽然是一头牛最嫩的部位,却往往因为肉质太瘦而丧失了牛肉本身的味道,在法餐界,厨师都清楚烤好一块柔嫩的Filet Mignon很容易,但是想烤出香味实在太难了,甚至经常有餐厅为了提高Filet Mignon的香味而将它包裹在培根里一起烤,也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吃法。Rib Eye就完全没有牛味不够的问题了。很多懂牛排的人,都觉得Rib Eye价值在Filet Mignon之上。一块上好的Rib Eye,不仅肉质松软,牛肉纤维里布满的脂肪,在烤制的时候全部融化成为美味的肉汁,肋眼外圈切除以后,剩下的“heart of the Rib Eye”(肋眼芯),这块肉的滋味对很多人来说更是超越Filet Mignon。此刻一刀下去,汁水四溢的画面瞬间让你明白Rib Eye超越Filet的100种理由。

大名鼎鼎的美国农业部(简称USDA),从1928年起就开始对美国的牛肉进行等级划分。而你也许知道美国的农场,动辄就养成千上万头的肉牛,要是把它们每个部位都单独进行评级,那得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但是USDA也想给牛肉做认证啊,那可怎么办(USDA负责认证的部门其实有点像市场部的功能,可以参考之前写过的《吃很重要·怎么点牛排》)。于是该部就听取了许多农场主和扒房的建议,选取了牛靠近肋骨的部分,也就是肋眼牛肉横剖面那部分肉作为评判「标准肉」,并根据这块肉的脂肪分布程度(亦即所谓的“marbling”大理石纹理分布),作为给整头牛定级的评级依据。

从它所处的位置来说,Rib Eye是取自牛第6至第12根肋骨的牛肉,往前的叫Chuck Roll,肉质偏硬,适合涮火锅,往后的叫Sirloin(俗称「西冷」),也是传统牛排一种,以富有嚼劲著称,只有中间柔嫩多汁的部分才能称为Rib Eye。不过Rib Eye在不同国家叫法也不太相同。在澳大利亚,一块Rib Eye是要带着肋骨一起上的,类似美国的Cowboy Steak;如果想吃和美国一样不带骨头的,澳洲有一种专门的别称叫做Scotch Filet,虽然称呼不同,指的都是同一个部位的肉。

你最喜欢吃哪种牛排?西冷?菲力?T-Bone?会不会是Rib Eye?据不完全统计(其实是完全没统计啦),Rib Eye可能是史上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manly men)喜欢的牛排。当然,对脂肪肥腻毫不畏惧的女中豪杰也可能是Rib Eye的受众。今天就来专门说一下,这大名鼎鼎的Rib Eye。 牛霸Rib Eye

吃很重要 feat. J

[3]图片来源于Flickr用户Chris.wojtewicz,点击图片网址

如果Rib Eye达到Prime或Choice这两个最高等级(从高到低,USDA将送检的牛肉定级成Prime、Choice、Select、Standard、Commercial、Utility、Cutter或Canner这些等级),被屠宰的牛则会被评级人员印上USDA专属的印章,因此这两个等级的牛肉也被称为滚印级,而再低一些的则被称为非滚印级。当一整条生产线的牛都被评级完毕以后,生产线才会进一步移动,将不同等级的牛肉分别运入不同的加工车间,牛肉在这里被分切,装箱,准备出售。

图:Chris.wojtewicz / CC BY-SA 2.0,图片来源[3]

图片来自:USDA官方宣传视频截图

[1]图片来源于Flicker用户Robert S. Donovan,点击图片网址

刚开始,USDA还是通过培训专业的评级人员通过肉眼来主观辨别脂肪均匀程度,如今已经改使用红外扫描仪了。一头牛被屠宰以后,先去除头部,然后被倒挂在生产线上,此时会有三名 USDA评级人员推着扫描仪前来,第一个人负责找到Rib Eye的准确部位,然后用一把电锯在牛身上划开一个切痕;第二个人紧随其后,用一把大刀对准切痕一刀切开;最后一个人则负责用仪器进行扫描评级。

[2]不知道怎么点牛排?另一篇《怎么点牛排》也许可供你参考。

煎烤完毕的Rib Eye,则可以考虑用干净的木质案板做背景,或者用一个白色瓷盘作为背景,因为Rib Eye往往很大,如果只有一块肉的话拍摄会失去立体感,通常的建议是把肉切成两块,将一块肉斜搭在另一块肉上,然后上面可以再摆新鲜的百里香或者迷迭香作为装饰。可以选择远景或者干脆就近景拍切面的牛肉纹理,一块5分熟的牛肉此时的纹路明显而且非常多汁,拍出来效果往往很不错。

肥瘦均匀的Rib Eye,就是这样在牛排中确定了自己的专业地位。

如果你去美国,会发现老派扒房里最得宠的一个部位就是Rib Eye。可能因为老式扒房里「真汉子」比较多?(呵呵)记得看过有个来自德克萨斯的山姆哥写过,只有女人和娘娘腔才吃Filet(菲力),真汉子都吃Rib Eye。女性选择吃菲力吧。当然是出于维持身材的原因,但是哥觉得男人也去讲究那个就太娘了。他觉得不敢去大啖Rib Eye上的脂肪的都是娘娘腔,对他来说,吃Rib Eye就好像戴牛仔帽一样,只有美国人(而不是那些瞎讲究的欧洲人)能做到。我想大概直面自己的欲望,也是一种美国情怀吧。

选个逼格高的餐厅很有必要。牛排这玩意儿有点像寿司,价格和体验通常直线成正比,所以你不太可能70块钱吃到一块好牛排,388块钱吃到的牛排套餐有3/4吃的不是牛排吧?可是高逼格和高价格又不完全成正比哦,比如服务员的气质可能比餐厅装修本身更重要,服务员如果着装得体、气定神闲又关注用餐者,这家餐厅可能就进去试一下的,此外(说过好几次啦)客人的着装品位也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最后,外出吃牛排的话,关于如何在餐厅吃上上好的Rib Eye?

选好餐厅点好肉,肉上来的时候就可以注意观察其厚度(通常比你的拇指第一个指节稍短)和外皮,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端上来的Rib Eye一定要煎烤得透彻,颜色焦黄。只有这样厚度的Rib Eye,做出来才能保证外焦里嫩,如果你点了三分熟(medium rare)的牛排,端上来一块外层焦黄,厚度却只有1 厘米不到的牛排,别切了,把大厨叫出来,和他打个赌,这个牛排如果切开不是三分而是全熟,这一顿饭给你免单――指不定你天天都能吃霸王餐。 Small Tips[2]:如何拍摄一块完美Rib Eye?

拍摄生肉的话通常的做法是先擦干血水,建议背景用一块木质案板或者直接用食品级白色牛皮纸,拍生肉可以考虑45度角,关键在于要体现牛肉的厚度。

图:Robert S. Donovan / CC BY 2.0,图片来源[1]

扫描仪中的画面,测定为脂肪雪花的部位被标定为黄圈 Rib Eye 滋味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