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配菜(side order):只要不是白米饭都行,倒不是伤不伤害逼格的问题,主要是西餐馆一般不提供这个;炸薯条和奶油菠菜碎鸡蛋是很多大厨喜欢的选择。
从左到右依次为被认定为Prime,Choice,Select的牛肉(图片引用自博客The Unorthodox Epicure,原始来源USDA)
* T骨牛排(T-Bone/Porterhouse):T-Bone和Porterhouse长得其实差不多的,就是中间有根大骨头,区别是后者瘦肉比较多。
* 菲力牛排(Filet Mignon):堪称本人最爱,风味和柔软度都最佳,因为肉质是最瘦的,减肥中人士也可以吃,经常还以一种被一条肥肉卷得圆圆的状态出现在盘子里。
图为一块五成熟(medium)的菲力牛排,上海莫尔顿出品。
我的老板有句名言:去西餐馆吃饭不知道点什么菜的时候,点牛排总是对的。我觉得他只说对了一半。点牛排也是个技术活。去年难得去美国出差一次,虽然吃到了几顿美味的牛排,但点的时候真是费了劲,真不是那么好点的……由于过几周预计又有一次进食牛排的机会,所以决定先做点功课。这方面经验丰富的同学,欢迎留言补充指导。 去哪里吃牛排?
选几成熟(doneness):在讲中文的馆子点牛排,一般都是按三成、五成、七成和全熟来分,对应的英文是medium rare,medium,medium well,well done。美国人有句谚语叫做:“Medium Rare is better than well done”,虽然不知道怎么来的但看上去就很有道理的样子!我自己喜欢七成或五成熟的,看心情。但是在国内由于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都很紧张,如果你喜欢生一点的还是主动往下一个档,通常要的七成、出来的几乎就全熟了。如果你不确定到底几成熟应该长什么样,可以点开这个网页仔细看看,它刊登的图片相信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喜欢牛排?不要错过另一篇《肉眼!肉眼!》。
肉源:不外乎是美国,澳洲(英文都认得伐?)和日本(和牛,英文Wagyu,其实西餐馆用得也不太多),其他国家的就暂且不要胡乱尝试了。
切回正题。有很多餐馆都喜欢将一只牛被五马分尸成各种扒的照片贴在墙上、或者印在菜单第二第三页,但这通常恰恰表明这家餐馆的不自信……好的牛排馆子一般不搞这套的,因为他们对前来吃饭的食客的知识储备也有自信(没错!这就是我们要勤做功课的原因!)。那么,我们可以观察这些馆子什么呢?有几个小技巧。
肉类标准:正如好一点的西式简餐店喜欢强调自己食材是有机的,牛排馆也喜欢吹嘘自己采用的牛肉是经USDA(美国农业部)认证的。USDA对美国牛肉颁发的等级一共8级,但是你不会希望在高档餐馆里看到除了Prime、Choice、Select以外的其他等级…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提供的牛肉很不怎么样。最有逼格的牛排馆都号称只用Prime牛肉,但事实上只有2%的牛肉可以达到这个标准——你可以用常识判断一下,你眼前这家号称提供Prime牛肉的馆子像不像是能搞到这种牛肉的。其他4个等级依次为:Standard,Utility,Cutter和Canner,你可以在汉堡和速冻食品等地方找到它们。
[逼格提升提示]下次有人跟你吹嘘USDA的时候,你可以补充告诉他,给牛肉做认证的是USDA的市场部门(Agricultural Marketing Service)。什么意思?这个认证是USDA应屠宰店、餐馆要求做的等级区分,而不是某个国家免费认证体系,这些要求获得等级评定的牛肉是要付了USDA钱的,对美国出口牛肉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包装手段(当然,这不代表这个等级不灵)。
* 西冷/沙朗牛排(Sirloin):俗称牛里脊,应该是最为平民的牛排了吧(我上面说的街坊店用的就是这种)通常肉身比较薄,意大利做法的切片烤牛排里也比较常用
选部位:点牛排首先要选择吃什么部位(beef cut),每个部位对应一些相应的牛排(steak type)。吃牛肉吃的是风味、柔嫩度和是否多汁,看的是成熟度(是肉色等生理成熟指标,不是牛龄)和大理石纹理分布(marbling,决定了牛肉的脂肪含量)。所以自己选择点什么牛肉时也可以从这几个标准来考虑。常见可点的牛排种类有:
虽然美国人吃牛肉吃得多,但其实并不是非得去美式餐厅(Steak house)吃牛排才最正宗。事实上做意大利菜、法菜甚至高档一点的日式餐馆都有可能做出不错的牛排,区别只是做法不太一样。比如股神巴菲特最爱的、每年股东大会都被高净值客人挤爆的Gorat\'s牛排馆,在提供牛排以外就提供意大利传统餐食。只是美式牛排馆通常价格较贵,其次是法餐,意餐提供的牛排则比较平易近人,但是决定牛排做得好不好的标准,其实是共通的(下面会写到)。 怎么看餐馆供应的牛排好不好?
选酱汁:呐,不要说不提醒你,如果牛肉够好,吃牛排配海盐和一点黑胡椒足矣;偶尔想尝尝酱汁的话,黑椒和红酒汁是不二之选,香味残留太久的洋葱汁就尽量别点了。
选大小:遵照老外吃西餐从来都自己吃自己的传统,成人单人份牛排点8盎司就够了,胃口大点的可以点12盎司(不知道盎司?不要紧,牛排馆都是用这个单位的,你记住前面的数字就行了)。
* 肉眼牛排(Rib eye/Bone-In Rib eye):肥肉较多,肉质比较柔软,点带骨的肉眼会显得你比较懂行,很多明星食家,例如超级牛排馆Morton\'s的总经理也是这么吃的。
「风干」的行话应该叫「熟成」(aging),分为干式熟成(dry-aging)和湿式熟成(wet-aging)两种。在切割牛肉之前,整块牛肉要经过熟成这个过程,才能达到提升嫩度、风味和含汁程度的目的。而贵价的牛排都是经过干式熟成处理的,湿式熟成的牛肉通常不能说是上档次(后者其实只是在牛肉冷藏运输期间,在真空袋内自动完成,一般在超市里购买的牛肉就是这种)。 怎么点牛排?
另外,不要觉得点血淋淋的牛排就是懂吃的表现。“Esquire”(《君子》杂志)有次采访了一个男性美食家,该美食家说,如果对方是以这种原始的、血淋淋的“black and blue”方式(表皮稍微烤一下,里面几乎全生)吃牛排,你可能就要考虑到底要不要和他(她)睡觉了。
* 纽约牛排(New York/Strip Steak):牛腰脊肉,利用的部位和吃起来口感都跟T-Bone差不多,只是不带那根T骨,是一种牛排的叫法而已。
祝你吃牛排愉快![1]
风干:如果一家店公然宣布自己的牛肉经过多少多少天风干,那它很可能是良心中的良心了。如果你还记得《穿Prada的女魔头》里,被丢到浴缸的那块牛排,它来自纽约老牌牛排馆Smith & Wollensky,这家馆子也是每年巴菲特用于搞拍卖午餐的地方。这家店的牛排,就是经过28天风干(dry-aging)的。我问过一个厨师朋友为啥不供应牛排,他说因为开在北京的店暂时还没合适的地方将牛肉风干,而没有经过风干处理的牛肉做出来的牛排是不算合格的。
记得小时候吃到牛排,是在那种中西合璧的「XX酒廊」。这种街坊店的牛排在一份套餐内供应,你可以选择配「是日例汤」(粟米忌廉汤或者中式例汤),主菜可以选择「跟饭」(配白米饭)或意大利面,良心一点的店家还会给你配咖啡或者奶茶。来自福建的朋友们应该不难理解,你们可以脑补一下「豪客来」(对不起扯远了,人老了就是止不住的忆往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