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 作者:李鹏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1、绝境是前进的基石

上一章 下一章

世界上真正的绝境并不存在,如果有所谓的绝境,那也只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假象而已。在绝境中我们的担心与害怕,只会使假象变成打败你的障碍物。因此,我们应把绝境当做前进的基石。

档案

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与正义,要明是非,要为社会做事。再多的钱可以花光,但诚实、正义却永远受人尊敬……”

“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幸好你来了,嘉庚。”躺在病床上的族叔有气无力地说道,“我不中用了,这经理还是你接回去吧。”

1925年,创业有成,资产达一千二百万元,是他一生中登峰造极,得利及资产最巨之时。

1915年,租轮四艘,经营航运,获利颇巨。

1903年,三十岁的陈嘉庚再度南行,一踏入顺安店门,见店里凌乱不堪,好似无人管顾。他心中惴惴不安,急忙赶到新宅拜见父亲,想问个究竟。没料到父亲在久别相见之时,脸上竟毫无笑容。

1946年,创办新加坡《南侨日报》。

陈嘉庚的家庭,也是一个华侨世家,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在新加坡,经营着米店和一家小厂。从小,是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因此陈嘉庚与母亲感情甚好。

1956年,当选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1910年,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

“不,我不接。”陈嘉庚断然拒绝了。陈嘉庚辛辛苦苦经营了十年的企业,曾经蒸蒸日上,并且已经发展到了相当规模。三年,他回乡仅仅三年,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竟破败到如此地步。陈嘉庚心中充满着无限的哀伤。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很显然,陈嘉庚成为了真正的强者,在苦难面前,他从未吓到,凭着责任感与勇气,与困境做斗争,终于在绝境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就是一个成功商人惊人的心理素质,打不倒也吓不坏。

困难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不管是谁都要经历无数的艰难和险阻。历经商场的商人更是这样。一段苦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苦难来临时束手无策,逃之夭夭。

陈嘉庚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公”、“忠”、“毅”、“诚”,即永无止境的奉献、永不动摇的爱国、永不言败的坚强、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他重视教育,爱国治国,在祖国危难之际,把热血洒在了中华大地。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阶段,集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教诸项成就之大成,是海外华人的一代骄子。

1921年,厦门大学在集美开学。

人生犹如海上行舟,随时都可能会遭遇到恶浪和风暴的袭击。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具备两种解决的方法:

陈嘉庚分析了企业的现状,并且立即制定了新的策略:企业收束的计划。

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首途回国。

这样精明运筹,加上地皮屋业涨价,顺安的营业就越来越发达了。作为顺安号经理的陈嘉庚,月薪也随着逐渐增加。初步显示出其经商才能和为人品德。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重返新加坡。

1912年,携眷回国,筹办集美学校。

——爱国爱乡,海外商人的典范

1941年,被推为南侨总会第二届主席。组织南洋闽侨总会。创办南洋华侨师范学校。

“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

眼见家道中落,陈嘉庚感慨万千。他说:“家君一生数十年艰难辛苦,而结果竞遭此不幸,余是以抱恨无穷,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

1882年,在南轩私塾就学。

1959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创立厦门华侨博物院。

正当陈嘉庚初显身手之际,慈母不幸谢世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陈嘉庚闻迅哀恸,恨不得立即飞回母亲灵前。但父亲因营业无人替理,不许奔丧,待到他二七岁那年,才回到集美安葬家慈。

在他彻夜权衡后,陈嘉庚终于被自己的善心所征服,接管了破败的企业。他决定在困境中扬帆起航,摆脱窘境,重整旗鼓。

语录

他是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人;他半生纾难救国,施大惠于国,被大德于民;他一生兴学强国,财自他辛苦得来,他又慷慨捐去;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一生,也是辉煌的一生。他就是爱国侨领陈嘉庚。

一是靠心态,心态是解决苦难的主观原因。心态是苦难道路上的一丝光明。尽管这丝光明很黯淡,但它可以使人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因为追求光明是人类的本能。

这样收束下来,市面上的中西商人,大都以为是顺安因乏利不愿滥作,结果既保住父亲声誉,又避免破败加剧。

孟子说过一句醒世恒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命运将苦难的种子也播洒在了陈嘉庚身上,这成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验,同时也预示着陈嘉庚非凡命运的开始。

出生地: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

在新策略的执行下,店、厂和屋地产,有的承顶出去,有的招商合股,有的托人转卖,有的暂告停业。剩下的借款三十万元,则以尚余的屋地产业抵还三分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被推担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财富课堂 在苦难中逆行而上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因为战乱不断,有很多人远赴南洋讨生活,这里便成了著名的侨乡。

1950年,最后一次出洋新加坡,结束未了事务。当年回国定居故乡集美村,亲自主持集美、厦大两校校舍的修建。

生卒年月: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

1920年,集美学校增设女子师范和商科。创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

“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

二是靠知识,知识是解决苦难的客观条件。知识是理性精神的核心,它的作用是帮助人类认识和追求真理。只有认识和了解真理后,我们才不会走冤枉路。

1874年,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父陈杞柏(字如松)是新加坡商人。

父业式微数年过去,在陈嘉庚努力经营下,他父亲已拥有屋地产三十余万元,加上米业,黄梨业及其它,共有业产四十余万元,比陈嘉庚接任经理初期增加两倍多,成为新加坡的中等富户。

1891年,在其父所营顺安米店学商。

1928年,日军侵占济南,组织山东残祸筹赈会,募款救济受祸难胞。

1918年,集美师范和中学正式开学。发起筹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

商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能够看到未来,敢于拼搏进取,首先赢在心态。他们总是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在一切困难险阻面前,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思考、乐观的精神、充实的灵魂和潇洒的态度支配自己的人生。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再苦也不怕,再累也值得。

命运给出身贫苦的陈嘉庚出了难题,而且这个难题竟然是如此大的欠款。“惨罗,惨罗!”陈嘉庚脸上阵阵抽搐。

“我的金钱取诸社会,亦当用诸社会;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

1890年秋,陈嘉庚应父函到新加坡。出洋后在父亲经营的米店“顺安”号协助族叔经管文书及银钱货账。族叔经常外出,米店业务由陈嘉庚暂时代理。

陈嘉庚从父经商期间,公忠职守,廉洁自律,刻苦学习,勤劳操作,他首先着手扩展米业,兼营外埠生意;接着在柔佛增开一所黄梨罐头厂,并经营数百英亩黄梨园;对收入较差的硕莪厂则承顶给别人。

“苦难是滚水,但我们可以将它煮成一杯香茶”,对每个人来说,如何熬出自己的香茶,关键在于你往里面添加什么佐料,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生活。

1890年,奉父函召,第一次出洋新加坡。

陈杞柏破败企业的妥善收束,宣告了陈嘉庚依靠父亲的历史的结束,也使他摆脱了中国旧家庭那种根深蒂固的父子隶属关系,使他成为一个可以创立自己家业的“自由人”。

面对痛苦与厄运的折磨,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念,并且在最险恶的情况下,也要学会识别和拒绝那些外表美丽、实则致命的诱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绝境里获得自救。

年谱

命运如沉浮的波涛,人生则如一叶扁舟,随着波涛的汹涌与平静起伏不定。在每一个成功者的经历中,都会面临着艰难困苦和事业挫折,逆境和失败是必不可缺少的两门必修课。正像一位著名哲学家所说的那样,逆境是锻造天才最好的熔炉,而陈嘉庚正是从这所苦难的学校毕业而逐渐走向成功的。

1919年,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回国筹办厦门大学。组织同安县教育会,对各乡小学给予常年补助,受益者三十多校。

陈嘉庚知道事情不妙,匆匆又返回顺安号,找到他回乡后代任经理的族叔。这位族叔已身染麻木之疾,神情沮丧,问起经营情况,均推不知。他连忙调出账薄,仔细查核,竟发现外欠的流动借款达三十二万元之巨,比三年前他回乡时增加二十二、三万。陈嘉庚大吃一惊,在查看资产部分,屋地业产依然只有三十万元左右,并无增加,而顺安米店的资本却全部用罄,黄梨厂还欠市面白铁皮等款项五万余元,加上拖欠大笔利息等项,共计亏空二十万元。

陈嘉庚虽然决然的拒绝了接管,但是自从十七岁南来,父亲的企业一直是他生活的靠山,习商的学堂,练才的场所,创业的基地。这些他经营过的屋业、商店、工厂、种植园,曾经给了他无数的营养,他对这个企业还是充满感情的。

“爱国始于爱乡,强国必先强民。”

毕业院校:念过私塾,师亡即辍学

“非常事业要达成功,亦应受非常之辛苦,若乏相当之毅力,稍不如意,便生厌心,安能成事哉?!”

1947年,召开新加坡华侨大会,反对荷兰殖民军屠杀印尼巨港华侨暴行,议决准备对荷兰实行经济制裁。为集美各校开拓经费来源,在香港创办集友银行,实行以行养校,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中文名:陈嘉庚

1、绝境是前进的基石

“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

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在北京逝世,遗体移福建厦门集美鳌园安葬。

主要成就:支持辛亥革命、办集美学村和厦大,支持祖国抗战、新中国革命与建设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