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银行的血液,为了解决流动资金缺乏的窘境,陈弼臣又拟定了解决困局的措施。其中,办法之一是吸引小额资金。尽管这样做起来比较麻烦,但是他给出了优惠条件,月利息3%,按日计算。一时间,客户因为利息高和取款方便,纷纷将钱存到盘谷银行。
1947年,曼谷出现了一个传闻:有一家银行要倒闭了。人们以为是盘谷银行,客户排起了取款的长龙,如果不是政府储蓄银行及时帮助,盘谷银行当时可能难以度过这次危机。1952年初,银行再次爆发危机,在这一紧要关头,陈弼臣被要求接管银行的管理业务。由此,他才真正走进银行界,开始了再金融领域打拼的征程。
著名管理顾问詹姆斯·莫尔斯说:“可持续竞争的惟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最后投资分析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尽量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时时保持冷静头脑,切不可意气用事,误打误撞。更不能把赌博的心态带入投资活动中去。
做生意不能只沿着一条路走下去,不创新、不前进,最终会被时代发展的大潮所淘汰。总经理要想保持事业长盛不衰,就必须随时进行自我更新。自我更新不仅仅是制度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还要有产品上的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战前,泰国的银行业并不发达,盘谷银行开业后凭借充裕的资金实力,加上注意保持良好的声誉,因此很快发展壮大。到了1946年,银行赢利230万铢,存款额达4700万铢,银行职员也从23人增加到74人。
一个公司要想保持事业长盛不衰,就要时刻紧跟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地工作,就是与时俱进地增强自己未来在竞争中的优势。要想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与时俱进、具有综合竞争意识的社会人。
由于日军占领泰国,通货膨胀加剧,橡胶和锡一类的战略物资奇缺。陈弼臣的公司因货源充足,生意兴隆,他还在泰国东海岸的西拉差建了一座房子,专门为抗日武装存储弹药。这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商业经营离不开创新,然而很多要创造的事物往往在现实世界中并无原形,但它的组成部分却是可能存在的,这就需要运用远见思维把它们链接起来。而且,远见还告诉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东西,召唤我们去行动。
银行的流动资金得到解决后,陈弼臣开始动手制定银行发展的长远规划,争取泰人和华人客户。等到赚足了国内客户的眼球,盘谷银行又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服务,相继在香港、东京、新加坡、台湾、纽约、雅加达、伦敦等处设立了分行机构。
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今,这三个观点过时了。经济学家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
二战后,泰国和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业大多被西方国家的银行控制,这些银行忽视大量居住在这一地区华人经济活动的能力。结果,华人从事商业活动,往往找不到资金支持,在市场竞争中发展不起来。
陈弼臣是这样一种人,干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否则心里不踏实。上任伊始,他立即调整银行机构,聘请了部分职业会计师解决资金问题。到1952年8月,银行的资产从400万铢上升到5000万铢。
1956年,他主理盘谷银行,亲自担任董事长,并仍兼总裁之职,成为这个银行的最高领导人。盘谷银行在他的精心擘划下,其总资产从创建时的20万美元,到20世纪80年代增资到90亿美元,在全球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三四百个,成为著名的国际性银行。凭借多年的打拼和出色的业绩,陈弼臣跨上了金融王国的宝座,被誊为泰国“金融大王”。
1944年末,二战接近尾声。陈弼臣以一个企业家的眼光,预见到战后经济复苏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同其他商人一起集资20万美元,创办了一家民营银行——盘谷银行。当时,银行总部设在华人区三聘街一座二层楼的楼房里,一个商业帝国就此拉开了序幕。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泰国境内。陈弼臣在曼谷参加了抗日“自由泰运动”,其任务之一是向这个组织提供食品。
最好能花费些时间去进行研究,如调查市场行情走势,了解最新信息,掌握他人心理。自己要做好投资记录分析,不可以“坐以待息”,被动地等待天上馅饼掉下来。守株待兔绝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者的态度。
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投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投资计划和策略,千万不能乱点谱,闭着眼睛瞎投资。这样才能不会让心血白流。
并且做到定期检查并调整投资项目,不能一条道走到黑,要随机应变,顺风使舵。许多时候,你的投资灵活性决定了你的投资效率。
尽管银行营业状况良好,但是陈弼臣主要精力并不在银行业,而是在原有的公司事务上。或者说,他对金融业还没有太大的野心。不过,后来一个事件改变了他的商业路径。
我们面对的世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而这种竞争主要是创造力和创造性的竞争,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革新。所以,现实的情形是要么革新、不断创造,要么就是死亡和破产。
培根说:“不愿用新式疗法的人必见新灾,因为时间正是伟大的改革者”。经营者要看清形势,通过各种手法灵活应变,与时俱进。只有跟紧变化,适应现实的需要而不断变换经营模式,不断求新、求异、求变,才能因时而定,因人而定,在经营中充满生机活力,变得更大、更强、更具竞争力。
凡事要做之前都要有个目标,做生意更是如此,要进行产品定位,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定位准确,抓住消费群体,更容易投资成功。
时刻注意观测国际金融气候的发展变化,把握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脉络,是陈弼臣从事银行生意的经验。他认为,这样做才可以适时决策,不断调整,开拓银行的经营范围,始终保持业务的兴旺。
陈弼臣看到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很难享受到良好的金融服务,于是萌发了创办银行的想法。他致力于服务华人经济圈,吃透了市场需求,因此盘谷银行获得了空前成功。这种精准的投资定位,最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