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作者:金秋鹏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十节 利玛窦与近代科学的传入

上一章 下一章
章节插图图20 《天工开物》中的“升炼倭铅”图

天文学方面,由利玛窦教授,经李之藻笔述的著作,有《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乾坤体义》等,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内容包括日月蚀的原理,七曜与地球体积的比较,西方所测知的恒星,以及用天体数学解释中国传统的天文学说周髀、浑天、盖天学说。他来华时带进,以及在华期间制作的天文仪器有浑天仪、天球仪、地球仪、简平仪、象限仪、纪限仪、日晷〔gui鬼〕和望远镜等。利用展示和演示这些仪器,使西方的天文知识为更多人士所注意。

经由利玛窦介绍而传入中国的近代科学,主要有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等几个方面。

此外,利玛窦带进的自鸣钟,亦令中国人感到惊异。当时即有人开始学习和仿制,开中国钟表工业之先河。

瞿太素是向利玛窦学习近代科学的第一个中国学者,先后学习了同文算法,浑盖图说,欧几里得几何学。他或用中国古代算经的术语,或用自己新创的术语,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译成汉文,在朋友中传阅。他翻译了《几何原本》第一册,但没有刊刻。后来,利玛窦和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刊行,为最早在华出版的系统介绍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著作。同时及其后刊行的数学著作还有:利氏和徐氏合编的《测量法义》,介绍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利氏与李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介绍实用算术方法。

地理学方面,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看到了整个世界的缩影。关于大地球形说、地图投影、五带划分、南北极、赤道、海陆分布、五大洲划分、各地名山大川,以及各国的国名和地名等新的地理知识,亦随之传入了中国。利玛窦还应肇庆知府王泮的要求,绘制了中国居于正中的世界地图,取名《山海舆地全图》,并标以中文,成为用中文印刷的第一张世界地图。从万历十二年至三十六年(公元1584—1608年),这幅图刻印或摹绘达12次,图名亦称《山海舆地图》、《舆地全图》、《万国图志》、《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等。

利玛窦,字西泰,号清泰、西江、大西域山人、利山人、西泰子,意大利人,耶稣会会士,1582年到澳门,先后在肇庆、韶关、南昌、南京传教,1601年定居北京,直至去世。为了在中国立足,他学汉语,习华俗,着儒服,并按中国士子的习惯起中国名号。同时,他利用传播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知识阶层扩大影响,成为在中国传播近代科学技术的第一人。著名的科学家瞿太素、徐光启、李之藻都曾向他学习,受到他很深的影响。

16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开创了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新局势,并引起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与沉闷的中国社会和学风形成鲜明的反差。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来,以及传教士的来华,近代科学技术亦开始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

明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公元1553—1557年),葡萄牙人入据澳门,澳门成为耶稣会在东方活动的重要据点。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传教士是利玛窦(Matteo Ricci,公元1552—1610年)。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