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作者:金秋鹏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十二节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上一章 下一章

《齐民要术》的记述非常丰富,其中有关于各种土壤的经营方法,旱地保墒技术,选种,种子处理(拌种、晒种等),保持和提高地力等。书中关于水稻的催芽技术的记载,是中国农学史上的最早记录。

北朝时期,大量的游牧民族进入内地,使中原地区的畜牧业得到发展。《齐民要术》既总结了历代的家畜饲养经验,也吸收了北方各民族的畜牧经验。书中有根据动物形态鉴别品种优劣的知识,并介绍了饲养牲畜的各项措施,提出了要依据各种动物的生长特性,适其天性,进行管理。《齐民要术》对于种畜的培育非常重视,记述了留取优良品种,注意孕期环境,繁殖仔畜的方法等等。如羊要选腊月、正月生的羊羔留种最好,母鸡要选择形体小、毛色浅、脚细短、生蛋多、守窝的。书中还收集了兽医药方48种,内容包括外科、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等,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兽医药学的记载。

在《齐民要术》中,贾思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学体系,对以实用为特点的农学类目作出了合理的划分。从开荒到耕种,从生产前的准备到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酿造与利用,从种植业、林业到畜禽饲养业、水产养殖业,论述全面,条理清晰。这一农学体系,为后人编纂农书所沿续。

贾思勰生活和活动在中国北方,因此《齐民要述》中反映的主要是北方干旱地区的农业技术。

《齐民要术》中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当时人们已使用扦插——即无性繁殖的嫁接法,例如说用棠树(即杜梨)做砧木,用梨树苗作接穗,梨结果大而细密。在嫁接时注意到接穗要选择向阳的枝条,说明对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已有所认识。强调嫁接时木质部与木质部,韧皮部与韧皮部要密切接合,说明对植物的生长特性有较深的了解。对马、驴杂交所生出的骡的生物优势和禽畜去势催肥等认识亦较以前深入。在开垦树林荒地时,书中总结了树木的环刈〔yi义〕法,把树木韧皮部割去一环,阻止树液通过,使树木枯死,然后放火烧,可以连根去掉,这对开垦荒地是很有用处的。我国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加工豆类、酿酒和制奶酪等有着悠久的历史,到南北朝时,人们已能较熟练地掌握微生物发酵技术。《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丰富的微生物学内容,并用之加工多种食物,有些还上升到比较系统的规律性认识。

贾思勰生活于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中叶,曾任过北魏高阳(今山东青州)太守。由于文献记载缺乏,他的经历已无法查考。他所著的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是中国农学史上一部经典性著作。该书是他“采捃〔jun郡〕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而写成。全书计10卷,92篇,引述文献达160多种,同时收集有农谚,并包含有贾思勰调查访问所得和亲身实践的经验。

从农业典籍和生产经验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中,贾思勰认识到,气候有一年四季的变化,土壤有温、寒、燥、湿、肥、瘠之分,农作物的生活和生长既有其自身的规律,又因时因地而各有所宜,要获得农业生产的好收成,就必须了解农作物的生活规律和所需的生活条件,顺应其生长的要求。他继承中国农学注重天时、地利和人力三要素的思想,特别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种谷第二》)。但是,他并没有要人们仅仅被动地去顺应天时、地利,他对人力的作用非常重视,要人们在掌握天时与农作物生长关系的同时,能动地利用“地利”,以求取更好的收成。在《齐民要术》的各篇中,他都着意介绍和评述如何合理利用人力、物力,搞好经营管理。这种把天时、地利、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合理经营的思想,对后世农业生产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