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作者:若凡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四部分 轻轻的,走了 徐志摩年谱

上一章 下一章

秋,作诗《深夜》。离欧赴印。抵印度,在印度期间参观了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和山迪尼基顿农村建设实验基地并在国际大学做演讲。十月下旬,启程回国。作小说《“浓得化不开”(星加坡)》,后发表于《新月》月刊第一卷第十号。在中国海上作诗《再别康桥》,后发表于《新月》月刊第一卷第十号。十一月上旬,抵沪。

1925年(民国十四年)二十九岁

二月,发表《结束闲话,结束废话》一文,呼吁陈西滢与周作人等论争的双方结束战斗。作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回南方老家度春节,并就与陆小曼的婚事与父亲商量。父亲原则上同意,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

七月,会见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二十分钟,此次会面,影响了徐志摩一生。

1928年(民国十七年)三十二岁

秋,代表段祺瑞执政府邀泰戈尔再度访华,泰戈尔因故没有成行。诗歌《决断》在《晨报副刊》发表。

六月中旬,抵法国。

慕罗素大名赴英,罗素却已被剑桥大学辞退。

夏,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在《晨报副刊》发表《守旧与“玩”旧》一文,批评章士钊的复古论调。

二月二十四日,次子德生(彼得)生于柏林。

九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修硕士学位。此间,政治热情空前高涨。

1923年(民国十二年)二十七岁

十二月二十七日,与陆小曼在上海夏令匹克戏院同演《玉堂春》。

春,杭州府中学复学。返校。七月,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

长子出生,学名积锴。

访刘海粟、罗隆基。乘早车到南京。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十一岁

冬,光华大学闹学潮,徐被赶出学校。

1917年(民国六年)二十一岁

十二月,在纽约结识梅光迪、赵元任等人。

1915年(民国四年)十九岁

1929年(民国十八年)三十三岁

本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一月,在《京报副刊》发表诗歌《不再是我的乖乖》。

散文集《巴黎的鳞爪》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

春,被英国学者狄更生推荐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当特别生。

秋,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英美文学和外文。去北京师范大学作题为《落叶》的讲演。主持新月社事务。在新月社的活动中,与陆小曼相识,不久两人坠入情网。

1910年(宣统二年)十四岁

1909年(宣统元年)十三岁

辛亥革命爆发,杭州府一中停办,休学在家。

九月,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为《论中国的妇女地位》。

冬,张君劢组织成立理想会,拟办月刊《理想》。徐志摩应约作《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一文。

六月,辞去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教授之职,继续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七月,离开《新月》月刊编辑部,编务移交梁实秋。九月起,在南京中央大学谋得一职,在南京与上海之间辛苦奔波。秋,在上海暨南大学作题为《秋》的演讲。

1920年(民国九年)二十四岁

四月二十六日和五月二十六日,在《努力周报》连载诗话《杂记》,文中不点名地讽刺了郭沫若的诗句“泪浪滔滔”,致使郭沫若、成仿吾等人与他交恶。

七月,专程送泰戈尔到香港。离日本前作诗《留别日本》和《沙扬娜拉》。

一月,和陈梦家、方玮德等青年诗人共同酝酿筹办《诗刊》。四月,小说集《轮盘》由中华书局出版。秋,辞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之职,再拟办《诗刊》。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办校务。去沈阳探林徽音病。

六月,诗《大帅》、《人变兽》、《两地相思》等在《晨报副刊?诗镌》发表。作《诗刊放假》一文。《晨报副刊?剧刊》创刊。徐任编辑。创刊号上发表《剧刊始业》一文。散文集《落叶》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1930年(民国十九年)三十四岁

三月,辞去北京大学教授之职,准备去欧洲旅游,行前要陆小曼尽快与王庚离婚,启程出国。受聘为《现代评论》特约通讯员。途经苏联的赤塔、西伯利亚、莫斯科等。次子彼得(德生)因病于柏林夭折。到达柏林,得知儿子的死讯,非常悲痛。后于六月作悼文《我的彼得》。

1916年(民国五年)二十岁

九月,在《小说月报》的泰戈尔专号上发表《泰山日出》、《泰戈尔来华》、《泰戈尔来华确期》三文和诗《幻想》。中秋节偕堂弟徐永和游西湖。同胡适、陶行知、陈衡哲、马君武、汪精卫、任叔永、朱经农等十人到海宁观潮。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三十岁

二月,在北京筹备“以魔鬼诗派为中心的拜伦百年纪念会”。诗《自然与人生》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夏,应梁启超之邀,在天津南开大学暑期学校讲课两周,教授近代英国文学和未来派的诗。

秋,转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学习。

三月,作诗《哀曼殊斐尔》悼念一月九日在法国逝世的曼殊斐尔。参与组建的“新月社”在北平成立。

春,与胡适、闻一多、邵洵美等人筹建的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被提议为国民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主任,未赴任。

十月,入伦敦大学政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与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婚后经张君劢介绍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即沪江大学前身)。

入硖石镇开智学堂读书。

五月四日,五四运动爆发。

五月,为庆祝泰戈尔六十四岁生日,北京学界举行祝寿会。对林徽音的爱情之火再度燃起。陪泰戈尔会见溥仪,又联系与孙中山会面,因孙中山患病未成。

冬,张幼仪到英国,夫妇住在伦敦郊外的沙士顿。

开始创作《志摩的诗》。

秋,应邀为清华文学社作题为《艺术与人生》(ArtandLife)的英文演讲。冬,在文友会作题为《我对威尔斯、嘉本特和曼殊斐尔的印象》(PersonalImpressionsofH.G.Wells,EdwardCarpenterandKatherineMansfield)的英文演讲。十二月,寄给林徽音用英文写成的散文《月照与湖》,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与爱慕。但此时林徽音已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订了口头婚约。

八月十四日,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订婚仪式。

一月,梁启超致书徐志摩,严厉批评其离婚行为。徐回信极力为自己辩解。在《努力周报》上发表《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一文,对北大校长蔡元培在罗文干案中采取的对北洋军阀政府不合作的立场表示支持。

因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成了北京大学学生。

十二月,散文《巴黎的鳞爪》在《晨报副刊》发表。

九月,诗歌《呻吟语》发表于《晨报副刊》。作诗《这年头活着不容易》、《再不见雷峰》等。

四月,《诗镌》第1期问世。徐发表诗作《梅雪争春——纪念三?一八》。散文《自剖》发表。作散文《再剖》。

本年,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相继成立。

春,散文集《自剖》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主编的《新月》月刊正式创刊。徐发表《新月的态度》一文,被认为是“新月派”的宣言。同期还发表诗歌《我不知道风是哪一个方向吹》。与陆小曼合著的戏剧《卞昆冈》在《新月》连载。

八月,在与林徽音失恋的痛苦中,开始与凌叔华通信达两个月,倾吐心中的痛苦。九月,作诗《毒药》、《白旗》、《婴儿》等。十一月,作诗《悼沈叔薇》。

十一月,由北平抵沪。与陆小曼见面即发生争执。

七月,在上海与邵洵美、罗隆基商量改进《新月》月刊,徐与邵主张不谈政治,最好搞成纯文艺的,但罗不同意,新月社内部分歧开始严重。

十月,编辑的《晨报副刊》开始出版,首期上发表《我为什么来办,我想怎么办》一文,表明其办刊方针。《晨报》社会栏发表陈启修《帝国主义有白色和赤色之别吗?》一文,引起巨大的争论。发表《读梁巨川先生的遗书》,谈对梁巨川自杀的看法。作《吊刘叔和》一文。

六月,筹集沈从文送丁玲母子回湖南常德的费用。

经英国语言学家欧格敦介绍,与罗素相识。

三月,多次劝陆小曼离开上海到北平。四月,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作演讲,批驳胡先骕攻击新诗的论调。徐志摩南归奔母丧。因父亲不让陆小曼戴孝而与父亲发生争执。

夏,与林徽音热恋。

本年,《新青年》开始倡导文学革命。

一月,为营救在日被捕的胡也频四处活动。编辑的《诗刊》创刊号问世。

二月,决定听从胡适劝说,北上北平。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仍兼上海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编辑。在北平、上海之间来回奔波。

春,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

八月十日,为追随林徽音,退学启程回国。在船上作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十月十五日抵达上海。

五月,在校刊《友声》第二期上发表《镭锭与地球之历史》。

秋,任光华大学教授,兼任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四岁

二月二十四,抵北平。二月二十六日,在致陆小曼信中谈及林徽音患肺病“已深入到危险的地步”,“这岂不是人生到此天道宁论”?得知沈从文为了救胡也频生活无着的消息后,立即为沈从文落实了两本书的出版情况。

八月,去北戴河避暑,并作《北戴河海滨的幻想》。接祖母病重电报启程返家。祖母殁,作《我的祖母之死》。

夏,因不满陆小曼的生活作风而出国旅游。先到日本,后去美国。离美赴英。在英国参观了恩厚之创办的农村建设基地,再次激起他在中国进行农村建设的愿望。《志摩的诗》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

八月,开始记恋爱日记,至九月十七日止,后被编入《爱眉小札》。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自费出版。

四月,在法国漫游。抵意大利。期间作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从上海启程自费赴美留学。途中作《启行赴美文》,铅印赠亲友,述游学之志。

七月上旬,在英国经狄更生介绍,拜会哈代。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在《现代评论》发表。散文《莫斯科游记》在《晨报副刊》连载。接陆小曼生病催他回国的电报,月底到北京。

1922年(民国十一年)二十六岁

九月,入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1924年(民国十三年)二十八岁

经张君劢介绍,拜梁启超为师。

十月,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结婚。婚礼由胡适主持,梁启超证婚并致词,对其二人进行讽刺与批评。辞去《晨报副刊》主编职务,离京南下。住在家乡硖石,打算隐居著书。

1921年(民国十年)二十五岁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三十一岁

年初,在北京筹办《理想》周刊,最后计划失败。

十二月,为避战乱,抵上海。

十月二十八日,作《西湖记》。

入家塾读书。

秋,结识林长民及其女林徽音。

十二月一日,在《语丝》第三期发表波德莱尔的译诗《死尸》,并作序言。十三日,《现代评论》周刊在北京创刊,为主要撰稿人。

一月,在《晨报副刊》发表《“闲话”引出来的闲话》,谈“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妄想解释做和事佬”,但双方都不买账,结果“两头都碰钉子”。在《晨报副刊》发表《列宁忌日——谈革命》一文,针对曲秋(陈毅笔名)的《纪念列宁》展开讨论。

春,入杭州府一中。与郁达夫、沈叔薇等同窗。

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

春,参加南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工作,被推举为筹备处理事,并与杨清馨合编《美展汇刊》。先后在汇刊上发表《美展弁言》、《想象与舆论》、《我也惑》等文章。梁启超在北京逝世,徐参加悼念活动,并与胡适、梁思成等积极整理梁启超的遗稿。舒新城主持中华书局,邀徐主持编辑《新文艺丛书》。组织一些人去江苏、浙江实地考察,以选定中国农村建设的实验基地。致恩厚之信,告知因为治安没有保障建立中国农村建设基地之事无法实现。和杨清馨合编的《美展汇刊》出版。《新月》月刊改组,闻一多离开编辑部,梁实秋、潘光旦、叶公超、饶孟侃、徐志摩为编辑。

八月,《猛虎集》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

十二月,在苏州女中演讲,题目为《关于女子——在苏州女子中学讲演稿》,后发表于一九二九年十月十日《新月》月刊第二卷第八号。开始落实中国农村建设的计划,第一步先做调查工作。

1913年(民国二年)十七岁

华言实编

三月,由吴德生、金岳霖作证,在柏林与张幼仪离婚。

1911年(宣统三年)十五岁

陪泰戈尔赴太原。当晚在车站与林徽音痛苦作别。陪泰戈尔去日本东京。

冬,毕业于开智学堂。

秋,送夫人张幼仪赴德留学。

三月,与闻一多、蹇先艾商量编辑《晨报副刊?诗镌》。为《晨报副刊?诗镌》作发刊词《诗刊弁言》。

在克拉克大学毕业,获该校一等荣誉奖。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一岁

一月十五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今海宁市)。

1919年(民国八年)二十三岁

1931年(民国二十年)三十五岁

秋,结识陈西滢,并通过他与英国作家威尔斯(H.G.Wells)相识,从此对文学的兴趣日渐浓厚。

一月,作小说《老李》。

四月,泰戈尔抵上海,代表北方学界前往欢迎。泰戈尔访华期间,任随从翻译。陪泰戈尔到北京。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到站欢迎。泰戈尔在北京作了六次公开演讲。

林长民死于郭松林、张作霖之战。徐悲痛不已,于次年二月作《伤双栝老人》。

1914年(民国三年)十八岁

十一月十九日,大雾。林徽音当天晚上要在北平协和小礼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想到场,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班机“济南号”启行。飞机失事,遇难身亡。终年三十五岁。

1918年(民国七年)二十二岁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