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斯特伦是位于荷兰西部的一座小镇。这里有为抵御西班牙哈布斯堡帝国暴政而建造的棱堡遗址以及环绕四周的护城河。
这里的护城河原本用于防御敌船的袭击,因此建得很浅。当年也可能架设过吊桥等,但是现在已经破落。2011年,一座新桥落成,这就是摩西桥。世界上独一无二、架设在护城河河床上的桥。在日语中,它被译为“沉没之桥”或“水底之桥”。
颠覆了传统的“桥应该架设在水面之上”的思维定式,创造出谁都没见过的桥,这个思维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愉快的游戏精神。而认真地来评价这一切也是很有趣的事情,不是吗?
尽管如此,比起这座奇妙而复杂的桥,通常如果凌空架设一座桥的话,技术更简单,费用也更少,不是吗?虽说不宜影响周围的景观,即便如此人们也应该想别的办法吧。
简言之,一般认为所谓桥就是架设在某物“之上”的建筑。
也就是说它和大陆桥呈上下完全相反的形态。因为护城河的水是不流动的,所以这便成为可能。如果是河川里流动的水,这种结构就不可能成立了。
这里也是有一定储水量的护城河,当下雨时水位也会上涨,桥时常有被水淹没的危险。但是说到底,因为有非常强大的排水设施,所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太厉害了!)当然也会有人担心它是木桥,会不会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而很快被腐蚀掉?实际上它不仅不怕被水浸泡,还被开发出了防止细菌繁殖的独特的处理方法,所以绝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不仅看着很有趣,人们从上面走过去也能感受到它的奇妙。“水会不会灌进来?”在开心的同时会有这种小小的恐慌感。怎么会有这样的桥?这正是它存在的特别之处。荷兰地势很低,国土面积的1/4都在海拔0米以下。这个国家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都在和水做抗争,而摩西桥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具有突破性的创意吧。
设计了摩西桥的建筑事务所RO&AD也得到荷兰建筑家们的推崇,获得了建筑大奖。
充满智慧的人类,同时也有爱玩的天性。这一论点也是荷兰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提出的。根据他的学说,人类活动的本质正是游戏,游戏也是文化创造的根源所在,一切确实如此。
在这种要塞地区复原项目中,建桥采用这种奇怪的设计的最大理由,想必是“因为它有趣”吧。
不是,不是。隧道指的是“挖通地下”后形成一条通道的建筑物。
从远处望去,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座桥的存在。桥面护栏差不多与水面持平,桥体宽度也是仅能容纳两个人擦肩而过的宽窄。从侧面观看成年人过桥,会有一种人在齐腰的护城河里踩水,亦或是把水切割开来穿行其中的错觉。如果是小孩子的话……恐怕要让观者大吃一惊了。因为那样子像是只有一颗脑袋在水面嗖嗖地滑过。
我们再来看“桥”究竟为何物。
因此,上方一定会有自然的或人为的覆盖。但是这种不可思议的桥的上方,只有天空而已。
2011年建成 木质
此外,在《新国语辞典》等典籍中,有这样的描述:“横跨河流、山谷、海峡等,为了通行的建筑”。即便不出现“上方”字眼时,“架设”的意项中也解释为“从一端横跨到另一端”;同时在“跨越”的意项中也解释为“越过其上方”。因此桥是在空中的,多被认为“被仰视的建筑”。
有人会问,要从下面通过的话,那不就是隧道了吗?
《新明解百科语词典》中这样解释:“为了通行,架设于山川和湖泊、海峡、山谷、道路、铁路等上方,将两端连接起来的建筑物。”而建筑用语中的解释则为:“为越过道路、铁路、水面等障碍物,而在其上方架构的建筑物的统称。”
沿着河堤上凿开的阶梯走下去,笔直地通过在护城河底建造的桥,就能到对面通往要塞的河堤了,这就是摩西桥。
为什么要反复说明这一点?因为近年来居然有人提出桥不必架设于上方,而可以架设于“下方”的奇特想法。
荷兰地势较低,是海拔为0米以下的国度,靠沿海堤防来自我保护(就像这座摩西桥)。几个世纪以来,荷兰的灌溉技术以及运河、桥梁建设技术非常优秀,其成果至今仍然能在南美洲曾经作为荷兰殖民地的某些地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