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多讨论目前“什么是缺失的”比直接描述出一个未来更重要。因为,人人都知道,汽车等已有的东西接下来当然会升级、更新的更好,但真正的会塑造未来世界的“大研究”,是目前还缺失的、没有的东西。
还可以预见,多种技术的交融和互动孕育的这场新科技革命将最终把人类带入“2.0”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不同是,科技对几千年不变的生、老、病、死的“人类规律”发起了冲击,并由此带来系列生存和伦理命题。
相信读者已经感受到了这些科技交融的能量。比如,纳米技术创造的新材料可使多种颜色和材料的3D打印成为可能,从而降低太空旅行的费用;能帮助制造纳米机器人,用于生物科技中定位癌症或监测身体内部状况;还能为可穿戴设备或物联网创造出新型电池……再比如,社交媒体、可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会极大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而大数据可使生物科技拥有足够多的可分析的基因组数据,进而帮助我们理解和战胜疾病,还能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区块链技术又可以为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提供安全保障……
我在书中并没有对这个阶段做过多的阐述,是因为,“人类2.0”的模样是由我们现在的作为来决定的。相信读完本书的读者都会意识到,科技和人类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当下的意念和行为更有觉知,更主动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责任,为我们真正渴望的家园和梦想而努力。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是每种技术的具体趋势,关心未来我们能使用怎样的产品和服务。其实在讨论每种技术时,我都指出了目前“什么是缺失的”,它更能准确地告诉你未来会如何。比如,如今的人工智能研究里,常识部分是缺失的,只要常识问题不解决,就不会有真正的智能机器。再比如,虚拟现实技术中,普通人创造虚拟世界的工具是缺失的,如果只有Oculus能创造虚拟世界,有什么大不了呢?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才会完全不一样。3D打印也是如此:普通人如何扫描并设计、打印3D物体?
另外,我想解释清楚这些频频出现的媒体上的技术名词里到底装的是什么,硅谷乃至全世界前沿的研究到底处于什么水平。比如你买了个VR设备,但那个小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你有一台人工智能设备,它究竟是什么意思?你投资了生物科技公司,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又意味着什么……如此种种。由于每种技术都涉及了前沿研究分布的区域,在硅谷、以色列、中国、日本等的情况,倒是无意中画出了一副“世界科技创新地图”。
就我来说,这是一本关于科技的书,而科技永远在迅速变化和更新,能在这种变化中坚持写这样一本书的意义到底何在?我给自己的“交代”是,从“硅谷百年史”到每种技术的演变史,我想首先让读者们弄清楚每种技术的来龙去脉。毕竟,如果你能清晰的理解一种“新事物”到底从哪里来,经历过什么,你就能更容易的理解它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也是为什么我每篇技术的论述几乎都是从“简史”开始的。
不过,当我们不断追逐科技创新的一个个高峰之时,或许有时候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反思走过的路。比如,科技高速进步的今天,人类真的由此变得更快乐吗?如何确保科技的进化会带来更多爱而非仇恨?能带来更多的和平而非战争?
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多专注于其中一种技术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多是独立乃至彼此隔离的,世界上尚很少有专门的机构尝试理解将这些科技融合后的效果。可以预见,那些提前投资于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技术交汇方式和效果的个人和机构将领跑未来之战。
本书谈到了十种科技,几乎每一种科技都会带来一场经济革命,乃至社会和生活大变革,但真正的革命却会从这些科技的互相融合、彼此互动和增强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