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中国历代货币 作者:郭彦岗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二节 两宋币制概论

上一章 下一章

各种大小不同的宋钱,又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钱文书法。优美的宋代钱币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国书法史和文字发展史上的瑰宝,更是一部中外推崇的法帖。其书法一般都出自名家手笔,对研究中国书法、文字,确是一部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这些宋钱的钱文书法,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真书等各种书体。一般的钱,多有两种书体,形成对钱,有的还有三种。如“淳化元宝”,就有宋太宗亲笔书写的真、行、草三种书体,即御笔钱。钱文用草书自此起。“崇宁通宝”中的真书体和“大观通宝”的文字,都是徽宗赵佶所书,铁画银钩,号称“瘦金体”,引人入胜。仁宗宝元年间(公元1038—1040年)所铸九迭篆文“皇宋通宝”,更是稀世之珍,目前国内陆续有所发现。从仁宗到哲宗前后四代,钱文书法出自名家手笔的很多,如“元祐通宝”的钱文,就是大名家司马光、苏轼等写的。对宋钱的钱文书法推崇、珍藏、鉴赏、临摹、学习,几百年来从未间断过。今后,更需要继续进行发掘和深入研究。

第五,宋币成色差,质量低。宋代初行宋元通宝时,曾以唐初开元钱为样品,严守不变。实际上各地所铸宋钱的质地成色都不及唐钱,以后更是每况愈下,相差很大。唐初开元钱一般含铜83%以上。宋钱最好的,如太平通宝,含铜65.98%,天禧通宝含铜64.44%,以后各代铸钱逐渐降低含铜比例。如蔡京所铸夹锡钱,含铜57.14%,还官定当两个铜钱用,贬值一半多。绍兴(公元1131—1162年)以后的钱,搀杂将近一半。如绍兴通宝,含铜降为54.48%。而所谓折三、当五、当十等大钱,更是名实不符,公开减重贬值。例如,崇宁(公元1102-1106年)中,立《钱纲验样法》,要求当十钱每缗(一千钱)用铜九斤七两余,铅半之,锡居1/3。而仁宗时规定皇宋通宝小平一千钱重五斤,其中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同时建州铜钱,增铜五两,减铅五两。这样,当十钱的含铜量仅比小平钱高不到三倍,而钱值要扩大十倍。再如宋钱的重量,官铸钱也是大小轻重不一。例如在小平钱中,最高的重3.8克,有天禧、政和、宣和三通宝钱;次重3.7克,有皇宋通宝及淳化、景德、天圣、明道、景祐等元宝钱;再次3.6克,有治平和熙宁两钱。以下递减,至和钱仅重3.4克,圣宋元宝3.3克,崇宁通宝3.25克最低。在折二钱中,熙宁重宝7.5克,建炎通宝5.5-7克。在当十大钱中,崇宁重宝11-12克,庆历重宝6.6-7克,与折二钱相近。就这些钱的重量比较,与其所代表的面值相差很大。两宋王朝在铸钱上多次用这种偷天换日手段来掩饰其铸钱贬值的实质,从中盘剥人民。

第二,币种复杂多变。纸钞看似只有几类,实则变化频繁。每种纸钞都使用时间不长。钱币的名称、种类及内部结构也是多种多样。一般称通宝、元宝、重宝,有的还有更多名称,如嘉定铜铁钱,共有30多个宝名。从钱的金属成分看,有铜、铁、铅、锡及各种合金钱。若按轻重大小、成色等级、币材结构、年份版别、特征或异形、纪年纪监、各地习惯称名及其他标记来划分,更是不计其数。例如熙宁和元丰两钱,其版别就有100多种。而两宋历代各地不断出现的私铸及恶钱,更是无法点算。南宋还铸过“钱牌”,是带有通行证性质的代用货币。有上圆下方、上方下圆、长方形三种。表面有“临安府行用”字样,牌背有“准贰佰文省”等表示各种币值的文字。再把信用货币算上,更难说清有多少币种。

第三,长期封建割据和推行铁钱。关于纸钞和钱币发行流通,有种种官方规定和民间习惯。宋初曾禁铁钱,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在雅州百丈设监铸行;此后,在多处扩大铸造使用铁钱。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有钱监26处,其中铁钱监九,铸铁钱889234贯,占总铸钱数的15%。还用铁钱作钞本(发行准备金)来发行纸钞。由于铁钱和铜铁钱广泛并行,形成钱币发行流通的地方性。当时成都、梓州、利州、夔州四路专行铁钱,陕西及河东西路则铜铁钱兼用,其余地区多流通铜钱。川蜀的铁钱,限在本区内自铸行用,不准外区铜铁钱流入,本区钱也不准流出。因各地所铸铜铁钱,重量、大小、成色、形状和使用习惯,不尽相同,只能在区内使用,这就加深了钱币流通的地方割据性。有的相互排斥,有的相互渗透,形成地区之间的货币战。这种情况在南宋后期更为激烈。

第四,钱币形态和钱文书法多种多样。宋钱分大小,已成为经常制度。每种新钱,一般都有“小平”、“折二”两种大小不同的钱;有的还有“折三”、“当(折)五”、“当十”等大钱。南宋还有淳祐通宝当百大铜、铁钱。铜铁钱各个等级之间并不是刚好按照钱面表示的数量来区别的,有的折二折三反而比小平轻小,折五当十也不是刚好为小平的五倍十倍。铜铁钱及其各个等级之间也没有一定的比价,即使有时官方规定比价,也维持不住。

第一,铸造和管理高度集中。宋王朝把货币铸制发行管理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实行高度集中制。宋代各时期都自铸年号钱或国号钱,显示帝王的权威。宋太祖首先铸国号钱宋元通宝,以后两宋各铸了三种四个国号钱。太宗首铸的太平通宝,是宋代的第一次年号钱。综计北宋九帝,改年号35次,铸了28种年号钱。南宋九帝(包括在闽粤逃亡的末代两王),改了22次年号,铸了18种年号钱。除末代两王外,几乎是改一次年号,就铸一种新钱。

宋朝开国不久,就发行钱币。仁宗时开始官发纸币,实行钱币、白银和纸币同等流通的币制。在近300年中,此种币制随着时局动荡而波涛起伏,变化多端。总的是混乱多于治平。北宋前期和南宋孝宗年间(公元1163—1189年)稍为平稳,币值相对稳定。徽宗和南宋后期,由于通货膨胀造成钱荒,最后货币全面崩溃。宋代币制的特点是:复杂多变,表里不一,自说自话,不守信用。总评是坏到底。具体说来,宋代币制有以下五个特点: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