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口才大全 作者:水中鱼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前言

上一章 下一章

孔子曾把口才视为交流思想,发表见解的主要工具。美国口才教育专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而大文豪蒙田也说过:“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才能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然而,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从许多口才出众的各界精英、领袖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真正有口才的人能够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做出判断并机智地适应情况;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游刃有余地用精妙的语言准确表达情境;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做出精练的概括总结;能最大程度地感染听众,使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得到有效传播……真正的口才应该是清晰明了、言简意赅又不失风趣的;充满智慧又让人乐于聆听的。口才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实力。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

口才,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主要体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显示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的意义。

《辞海》中对于“口才”一词的解释简单明了,即“说话的能力”。“说话”是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我们靠说话维系亲情、建立友情、追求爱情,生活因此变得丰富精彩,人生也由此而更加意味无穷:在事业上,我们用说话强化和维护各种关系,扩大自己的工作领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使工作变得轻松愉快,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个人成长中,我们以说话获取知识、增加个人魅力,不断壮大自己,不断追寻或提升自己的人生目标,塑造个体的理想形象。但也正因为如此,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才会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千差万别。相类同的人,不同的说话能力,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久而久之,这种效果由量变到达质变,人生的命运也就随之改变。因此,有位口才专家曾经大胆断言道:“语言是人生命运的纽带。”西方有位哲人也认为:“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说话令人喜悦的能力。”

古代人讲究口才,现代人更需要口才。古代人由于封建保守,交通、通讯不发达,“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男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只读圣贤书”,“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女子则长年待在“闺中”。如此,交往少,口头语言的交流机会也少。而现代,祖祖辈辈的庄稼汉进了城,终身捧着“铁饭碗”的干部、知识分子下了海,还有那些有知识的、有技能的、有钱的、有胆量的、有门路的出了国。所以口才成了现代人的第三个交际工具(第一是交通工具、第二是通讯工具)。有好的口才,方算得整体形象的完美。

语言从它产生之时起就是用来使用的,而好的口才,更是在实践中积累和锤炼出来的。所以,古代人对口才作了种种比喻和形容,如:“能说会道”、“口若悬河”、“三寸不烂之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些都是“口才”在实用中的谚语、俗语。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慷慨陈词,掷地有声地讲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口才的威力让中国人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国务委员吴仪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桌前,妙语连珠、语出惊人,口才体现了“说得出的能力,做得到的成就”。

但很显然的是,学会说话容易,要说好话,说让别人爱听、真正表达自己并帮助自己的话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生活中有一些人讲起话来喋喋不休,听来像是伶牙俐齿,但仔细琢磨后你就会发现原来此人言之无物;有的人说话看似高深,但言语晦涩,听得人一头雾水;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实际上是强词夺理的诡辩;有的人辞藻华丽、巧言谄媚,实际是哗众取宠。而生活中有的人语言简练。但却深入浅出,听来入耳;有的人语言平实,但却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见堆砌辞藻、文白混杂、空话连篇、套话连篇都不是真正的口才。

口才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是思维的花朵。

我们不难发现:在社交场所,在谈判桌上,在销售圈中,在演讲台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就需要对话,就需要高超的讲话能力和卓越的口才。毋庸置疑,口才就是生产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表达来实现一定的目的。在当今中国,我们可以从马云、李开复、俞敏洪等各界成功人士身上看到口才与演说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和独特魅力。

2008年11月4日,美国诞生的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凭借极具魅力的口才、灿烂的笑容俘获了许多美国民众的心。他出色的口才甚至被认为与美国前总统林肯和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口才相媲美。奥巴马的就任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学习口才的“奥巴马热”。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他曾为了能够准确发音,对着镜子反复检查、纠正发音部位。对待练习口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他最终取得了成功。

真正的口才是和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思想品格、学识素养分不开的。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聆听、应变等多项能力;是一种心理技能,离不开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共同运作。性格、能力、气质等个性特征又决定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高低和口语表达的风格。

鉴于此,本书“鉴贤纳优”,博采众长,从社交口才、幽默口才、领导口才、演讲口才、销售口才、谈判口才、辩论口才等各个方面为读者“出谋划策”,详尽地介绍锻炼、提高口才的知识经验和经典案例,内容丰富,方法科学,以飨读者,企望读者能从中有所受益。

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萧楚女,更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萧楚女在教书时,每天清晨都会在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的教学水平快速提高,同时也练就了高超的口才技能和演讲艺术。1926年,年仅30的萧楚女,就在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