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李真秘密档案·李真与六个女人 作者:秀灵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二十四章 春风得意这两年

上一章 下一章

成功不仅使我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和同志们的尊重,也让我展示了自身的潜力,我越发感到,在这风清政和的年代里,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我可以大有作为……春风得意这两年。

1995年元旦后,李真回到阔别六年的家乡张家口,自从到了石家庄,他一直没有很排场地回过张家口一次,这次他想很好地展示一下自己,他终于获得了衣锦还乡的机会。元旦后中央首长要视察张家口,看望贫困地区职工和慰问坝上的贫苦农民,按照省委的安排,李真和省委书记须提前到达张家口。

回首十几年来的生活轨迹,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我承认机遇,也不否认自己的天资和努力,但是如果不是遇上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我终究难逃被打击压抑的命运,像父辈那一代人的命运一样在一个小天地中终老一生。

他还写道:

李真在工作笔记中写道:……,我在省会当上省委书记秘书的事实,经过人们的渲染越传越神,我几乎要被随处可遇的羡慕和恭维弄晕了。我和书记在张家口这段时间里,我像一个刻薄的讨债人,故意到熟人多的地方去转悠,贪婪地收取着社会对我欠下的礼遇和尊重。

李真这次回来,算是离开张家口六年后大规模回来的第一次。此时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已经面目全非,所认识的旧人已经不多了,有的人已经作古。六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李真来说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昔口张家口计经委的李真已经不见了,他俨然以“二书记”自居。

1994年我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报到上班那天,我在省委办公楼宽敞的大厅里驻足良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反差竟如此巨大1981年冬天,我下放到农场劳动半晌休息时,我在秸杆上打盹,一个外号叫黑丑的民兵排长,竟在我身边撒尿,鄙视我这个下放来的员工,认为我没有什么希望了。现在还是我,将坐在省委办公厅里和一省的书记拱手抵足,参与起草文件,制定规划和机密大事。变迁,蕴含着多少耐人寻味的哲理!

我怀着一种强烈的报恩心情拼命地工作着,在省委办公厅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牺牲了几乎全部的星期天和节假日……

1994年拟定税务分家,河北省分设国税和地税局,1995年将实行新的国税、地税管理体制改革,国税系统到省里物色人选,书记又毫不犹豫地推荐了我,我随后调入省国税局任职,逐步走向仕途与人生的巅峰。

而六年前,尽管我通过个人发奋努力,依靠推荐,甚至费了许多周折,始终没能在张家口有大的升迁。因为我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婚恋等行为给我带来了灾难,我的发展在张家口被限制了。如今,河北向我展示了全新的生活天地,我三十岁的生命开始体味到人生的乐趣。今日,我回到了原籍张家口,当年在这片黄土地上的鬼魅已经烟消云散了……

到了张家口,在中央领导下榻的宾馆,仅发给河北省领导三张可以进入中央领导住地的特别通行证,便有李真一张,另两张分别是省委书记和省长。在部委领导坐的面包车里,座位安排是七加一的,由于李真的级别不够,加一的座位是他精心安排的,他个人利用秘书的权力悄悄留下一个座位,供他占有。他硬要将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这一点让张家口市的领导们惊诧不已。命运的变化就像万花筒,让李真自己也应接不暇。想到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他感慨万千。六年前,他曾发奋努力,费尽周折,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山城还是未得到升迁。为了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愤然离开了张家口,在北京,他得到义父杨伯伯和紫凝老师的鼎力相助,拿到了开启仕途之门的金钥匙,到省城后,命运又是如此的青睐于他……

1993年冬天,当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又成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时,命运又一次惠顾了我,书记推荐了我,这一年新提拔的干部不论是谁,都要考核,让每人写点东西试笔。我交了一份调查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一些基层干部利用职权横行乡里、司法腐败问题十分严重,言词尖锐是很容易让一些当官的人反感的。出乎意料,书记和主管组织工作的领导大喜过望,人们都说李真虽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还有点水平,一个星期后便将我推荐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这样的高速度,让一些同志们惊异,他们断定,李真有根很粗的腿可抱。

省委办公厅给张家口市下达通知:省委领导明天赴张,请迎接。张家口市几大班子领导全部来到了北京和张家口交界处的怀来县恭候。省委的车队来了,先有警车开道,警灯闪烁,后有车队跟进,其阵势不亚于迎接国外总统,只是张家口是贫困地区而已。有人形容,李真的官运享通就如同一辆由警车开道的高级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而过一样。李真这次回来是狐假虎威来的,由于中央领导要来,还不是显示他的时候,在怀来吃过午饭,李真向县政府提出要两条中华烟,以备迎接中央干部时用,可走遍了该县烟草专卖商店,也没有买到中华烟。后来听说在当地住军某师部有两条中华烟,县里马上派人买来送给了他。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