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这本书,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的治学之严谨,更充满了对作者社会责任感的钦佩。有的读者可能会认为里夫金先生描绘的零边际成本社会是21世纪的乌托邦,也有读者不认同作者关于物联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我们相信,更多的读者一定可以从中解读到零边际成本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协同共享经济模式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进而对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充满期待。
从某种意义上讲,《零边际成本社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补充和延伸。说它是补充,是因为在这本书里,里夫金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经济范式的二要素(通信媒介和能源)增加了第三个要素,即运输机制,更准确地反映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全貌;说它是延伸,是因为这本书把零边际成本社会引发的协同共享经济模式提升到会“革”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命”这样的历史高度。
这本书初稿的第一章翻译由闫岱巍负责,第二章由梁一新负责,第三章由王昊负责,第四章由张体伟负责,第五章和第九章由冯伟、王闯、陈月华、王涛和刘金芳负责,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由左世全、王影、王凤丽、卢月品、王松和冷单负责,第十章和第十二章由马冬负责,第十一章由王毅和刘文婷负责,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由周游、何继伟、郭灵康和童红娟负责,第十五章由张海亮和李茜负责,第十六章由李丹负责,第十七章由秦海林和关兵负责。初稿形成后,由赛迪研究院专家翻译组的吴海宇负责校订,最后由国际合作处的王乐和薛载斌负责集中统审。鉴于本书涉及的历史背景较深,涉及的行业也较广,译作中的不准确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非常荣幸,我们有机会承担《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的翻译工作,不仅因为它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继《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力作,而且因为这本书所倡导的“协同共享”社会模式将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现行经济模式的根基。
鉴于此,赛迪研究院高度重视这本书的翻译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宋显珠为组长的专家翻译小组,认真挑选了各章节的翻译人员和全书的审校专家,希望把一部高质量的译著奉献给读者。
本书的翻译过程历时半年,其间作者几番修订英文原稿。为了有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创建零边际成本社会的意义,作者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有关中国协同共享实践的材料和数据,还特别撰写了中文版序。作者饱含热情地提出,如果说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翘楚,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率,那么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