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材料的典型性
其次,需要熟记提纲。提纲是整个讲话的总体思路和框架,讲话时只有按照这个提纲,围绕讲话的内容,进行充分发挥,讲话思路才不会被打断和阻隔。讲话前要根据讲话的内容和所要讲的意思,列出一个较为详细的提纲并熟记,然后在每个纲目下再提供一些关键词、关键句子以及重要的事例。千万要记住你所要表述的意思,只要你把要讲的意思全部都装进脑子里,并能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所要讲的内容连接起来,这样你就算基本上记住了讲话的内容,到时候再临场发挥,就不会出现语塞、忘词的困境。
(2)深
㈢ 结尾要余音绕梁
恰当地选用符合当代听众接受习惯的演讲形式,也是加强演讲时代特征不可忽略的辅助手段。作为传播演讲信息的重要工具,语言在演讲形式上占据着十分独特的和重要的地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练习。
再次,看看修辞是否贴切,是否恰到好处。
①呼吁式结尾。如古希腊德摩西尼的《斥腓力演说》是这样结尾的:“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也要为自己而战斗。辞令的灵魂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这种结尾有利于号召听众奋然而起,具有强烈的鼓动色彩。
真实性是讲话的生命所在。只有材料真实准确,才能使讲话做到事真、情真、理真,才能令人信服,对此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⑥听众的情况如何?他们是否生动活泼,还是正经严肃?他们是否会获取你的信息?是否会被你说服?是否会被你逗乐?他们的年龄和性别如何?
演讲必须“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但演讲中的感情流露,一要真挚,最忌讳装腔作势;二要朴素自然,要随着演讲的节奏、内容与进程的需要,自然而然地流露,切忌不合时宜地铺陈张扬、虚张声势,以免弄巧成拙。有些演讲,通篇慷慨激昂,一味地追求所谓高亢、铿锵,以为这就是“有情”,其实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平淡。演讲中的态势语是比较丰富的,有的演讲家还以善用态势语闻名。但演讲中的态势语,要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切忌过多过滥。有些演讲,动作过多,喧宾夺主或举止不雅、造成失态,不仅降低了演讲的效果,也给听众留下矫揉造作的印象。
高尔基曾说:“最难的开场白,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由它定的。一般要花较长的时间去寻找。”任何形式的讲话,开场白都很重要,如同音乐的基调,能不能马上抓住听众,关系到整个讲话的成败。好的开场白就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员,一下子就把听众带入讲话者为他们设计的胜境。好的开场白,容易打开局面,便于引入正题。即席演讲应做到先入为主,以强大的气势或声势首先抛出强有力的论点,以压倒或征服听众。开场白不能平铺直叙,啰里啰嗦,而应该不落俗套,干净利索,语出惊人,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先声夺人的目的。
开场白指的是演讲开头所说的话。英国有句谚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场成功,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全篇演讲定下基调。
当你分清了自己所要面对的观众时,下一步就是要熟悉自己所表演的角色。由于一些实际的原因,你可能不会时时做到这一点,在演讲之前,你对自己将要面临的环境和条件越熟悉越好。你可以试试音响设备、麦克风,以保证讲话中不会出现某些音响方面的故障,影响你的整个讲话效果。你的声音也应该与所配备的音响协调一致。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演讲者也要进行这种检查。
在真实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准确。准确是和真实相联系的,没有真实,就无准确可言。如果说真实多是从大处体现在质的规定性上,那么准确则多是从细处要求材料的恰如其分,人物、事实、细节、引文等都应经得起检验和推敲,这就要求平时积累资料时,力求做到精确无误,注明材料的详细出处,以便引用。如果引用材料含糊其辞,连自己都拿不准,怎么能让人信服,得不到听众信任的讲话,又有什么意义呢?讲话中要尽量少用“大约”、“左右”、“很久以前”、“可能是”等模糊词语,多用内涵比较确定的词语。在这方面,革命导师马克思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么麻烦。即便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由于马克思“所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证实的”,因此,“反对马克思的人从来也不能证明他有一点疏忽,不能指出他的论证是建立在受不住严格考核的事实上的”。正因为如此,他的著作才“每一个字都是一支必中的箭,每一句话都是有事实作根据的沉重控诉,是真实不可驳的赤裸的真理”。
(2)材料
㈠ 开场白要引人入胜
即兴演讲要求演讲者寓理于“情”,以情达理,尽量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演讲者要想获得听众的肯定,必须用真情打动人心;要想获得思想上的支持,必须用“情”将自己的理念扎根在听众的脑海中。为了和听众在情感上产生交融,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讲者必须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听众。在获得与听众情感交流的基础上,演讲者还要尽可能地把话说得风趣和幽默一些,活跃会场的气氛。
材料的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讲话真实准确,才能令听众信服。如果讲话内容被听众怀疑是否准确真实,不管讲得多么精彩,多么有趣,也会被大打折扣。真实准确是对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第一要求。保证讲话真实准确,首先要保证所用材料真实可靠。真实准确是选择使用材料的基本原则,在选材问题上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那种对材料任意加工,添枝加叶,主观臆造,随意引申,甚至把那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也拿来引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领导讲话所不允许的。
(2)主题是什么
(3)更新态势语言
⑧如果你在演讲中必须使用显示屏、幻灯等工具,应该事先试一下其使用情况。
口才是语言艺术,锤炼语言是口才家的基本功。初稿写成后,语言修改的技巧如下:
以上方式,最好是综合使用,或以一种方式为主、其他为辅,或总体上使用某一种、局部使用另外几种。
(5)直接赞扬
(4)阐明背景
新颖、生动。有趣的材料不外乎两类:一类是新近发生的、他人尚未发现、使用的材料;一类是他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中的新意。
②开场白是否够味,有吸引力。
演讲要作准备,这是常识,但身体力行的人并不常见。领导者常常忙于应付繁忙的日程,因此在他们看来,为演讲作准备就显得浪费时间。事实未必如此,按照上述五步骤进行,有利于做好准备工作,可以确保你培养出行云流水般的领导讲话风格。
机械记忆在演讲中有些地方是需要的,也是最常见的记忆方法。如一些人名、地名、历史年代等,就要靠机械记忆。但是机械记忆并非只是死记硬背,它也有灵活办法可寻。例如用对照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另外,还可以运用谐声、会意等手法,缩小记忆对象的信息量,来达到巧妙记忆的目的。
演讲稿属于论说文范畴。根据演讲稿的内容设计要求,演讲应该将重心放在开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巧妙选用旧材料,推陈出新,赋予新意,同样可以表达出深刻和新颖的思想内容,加强演讲的时代特色。
默记是使演讲内容烂熟于心的关键环节。演讲前要理清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内容重点,提纲挈领,选择记忆。
(1)选择话题
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及事例开场,使听众在你幽默开场中,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兴奋点。例如,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展览馆大厅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举行80寿辰庆祝宴会,并发表贺词,他是这样说的:
(7)情
④展望式结尾。如韩健在的《在失败面前挺起胸膛》演讲结尾为:“我深知,我将来可能败得更惨,但我不怕,因为怕失败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以展望未来结束演讲,使人憧憬,余韵深长。
此外,倘若照讲稿背,不用讲稿,凭借自己的记忆,像背书那样一字不差地背出来,看起来比拿着讲稿念要力度,但很难表现出自然,而且还会有忘了词乱了套的危险。
(2)把握总体节奏
③提出希望和要求。这种结语常常能使听众在接受演讲者的观点之后,明确自己以后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如周恩来《在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的结语:“……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他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在写演讲稿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所谓场合,也就是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现实情况的总称。从演讲活动来看,它就是讲话的时间、环境(包括讲话的场所和社会背景)和听众对象。场合,对人们的讲话总是起制约作用的。它左右着话题的选择、结构的组织、语言的运用、音量的大小,称呼的使用等。有人曾到监狱给犯人作报告,觉得称“犯人们”过于刺激,称“朋友们”又不切实际,左思右想后采用了这样的称呼:“触犯了国家法律的青年朋友们”,这个称呼在这儿就很得体。
马卡连柯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上技巧的问题。”技巧实质上是帮助讲话者运用材料以达到讲话目的的方法和手段。正如再巧的工匠没有砖、石、沙子、水泥、钢筋、木材等原材料也造不出房子,没有矿石就没有冶炼技术,没有舞台就无法表演惊险的杂技一样,没有充足的话料也谈不上讲话技巧。因此,材料是讲话的基础,是施展讲话技巧的舞台。
先自问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我的听众是谁?要讲多长时间?演讲的目的是什么?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促使你找出你演讲的本意。借助这些信息,你所讲的话便能针对听众的需要并有助你达到目的。
默记诵读时还必须做好演讲的精神准备,充满信心,迎接挑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国公共演讲问题专家理查德曾推荐了一个精选腹稿结构模式。他认为即席演讲应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演讲者谈论的问题应是明确的,否则没有办法选择材料,结果只能是材料的堆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演讲中的主线句可以时时提醒你如何取舍和展开你的演讲信息。主线句包含如下三个因素:
⑤过后主动与诘难者交谈。
①直入式开场白。它开门见山,直接从演讲的题目谈起,引出演讲的中心论题。例如,郭沫若的演讲《科学的春天》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具体说来,分析演讲要达到以下目的:删除不必要或不适当的信息,缩短准备时间;确保使用听众能听懂的词汇;有助你预测听众提出的问题或反对意见;观众不同但演讲主题相同时,可将内容迅速加以调整。
有些领导讲话套话连篇,空洞无物,干涩无味,从根本上说是掌握和使用有价值的材料少的缘故。材料是讲话的物质依托,没有翔实的材料,讲话就显得苍白无力,根基不牢,就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清人刘大魁在《论文偶记》说:“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意思是说要想把你的观点、目的让别人理解和接受,没有充足的材料做基础是不行的。任何精彩的讲话,都离不开大量丰富、新颖的材料。材料是主旨的支柱,是思想观点的依托。
“我总是搜集十倍于我要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达到百倍。”约翰·甘德曾这样说。1956年,他着手准备有关精神病院的演讲。他前往各地医院,与院长、护理者和患者分别谈话,日复一日,走了数不清的路,记满了许多笔记本。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政府与各州的报告、私立医院的报告和各委员会的统计资料。
即席讲话结尾的形式和方法很多,可以用高潮式、总结式和余韵式结尾;也可以用格言式、号召式和呼吁式结尾;还可以用引述式、幽默式和赞颂式结尾等。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方法都应使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结尾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全部思想内容已经表达清楚,就一定要及时、利索地收场。
首先,把讲稿变成自己的语言。一般来说,讲话稿多为规范、严谨的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写得再精彩,与口头语言也不同。书面语言太干巴,缺少讲话时所需要的节奏和活力。这样的语言,讲起来不自然,记忆起来更困难。如果讲话时想不用讲稿,又不至于出现难堪的局面,只有花时间把讲话稿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以理解和记忆。记住自己的东西比记住别人给你准备的东西要容易得多。
谢谢您,周培源博士,谢谢各位尊敬的女士和先生。今天,我很荣幸能够来到这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向贵国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事物在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新人、新事、新经验层出不穷。我们应当去及时捕捉那些新的东西,多讲点新话,多道点新事,不能开口闭口总是那几句话,老生常谈。要勤学习,多实践,到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到人民下属中,到报纸杂志中,去发现那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活生生的事例,采摘那些“带着露珠”的新鲜材料。这样的材料用到讲话中才能有新鲜感,才能吸引人。同时,对别人用过的旧材料也不是不可以用,但要“翻新”使用,善于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去重新审视,挖掘出“新意”来。
讲话贵在适可而止。当止不止,白费力气。当讲话因种种原因需要中止时,你仍然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个不停,必然引起听众反感。这时,你应设法立即中止讲话,这样才会得到听众的理解和好评。
②总分式。即先总的提出观点或主张,然后分别加以阐述。或者反过来,先分别阐述问题,然后再归纳小结。在总分式结构中,分的部分,往往就是一个并列式结构。这种方式,在集中论述一个问题时,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当确定了讲什么,并构思出了讲话腹稿后,关键是迅速抓取材料。讲话离不开材料,材料是讲话的基础,有了材料才有话可说,观点才有寄托,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没有足够的材料,脑子里一片空白,就会词不达意,言之无物,语焉不详。凡是讲话水平比较高的人,大都是知识面比较宽,对情况比较熟,掌握材料比较多的。
③是否有令人振奋的高潮,高潮的位置是否恰当。
④是否要有一个讲台?讲台的高度如何?你是否会躲在讲台之后?
事实胜于雄辩,理论再通俗也不如举一个生活事例容易让听众理解。演讲时选择的生活事例一定要切合话题,有一定的典型性、新鲜生动。在运用时,“既不要把重大事件说得随随便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这是亚里士多德的遗训。
这段开场白可看做全篇的一个楔子。里根一上来就向大会主持人及全体听众表示了深深谢意,对中国表示高度赞扬,对中国古老文化有深厚理解。从礼貌、礼节上讲,这都是十分必要的。
(3)中心明确
再如,1950年6月2日,法国驻德大使朗索瓦·庞赛在两国市长参加的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开场白也非常精彩。他说,
画图记忆是记忆讲稿的一种最简捷的办法,最适宜领导者运用。图画是具体形象化的作品,最便于记忆,尤其是自己画的图画。每次演讲稿的内容都可以用图画表示,画好后,排上队,仔细看看,记住顺序。演讲时,这些图画就会依次清晰地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了。
演讲的语言应该是典型的大众化语言。除了一些礼仪性惯例式的演讲,讲究措辞或使用一些固定词汇、固定表达方式外,一般演讲都要做到通俗明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一是要句式短、句型灵活、节奏感强;二是要多用那些音节流畅、直接性和渗透性好,而又表述庄重、简洁明确的口语词汇,尽量少用专门术语。演讲语言的使用,最忌讳堆砌辞藻、文白夹杂,或行文不畅、生涩难懂。同时,演讲者的声音,必须清晰明亮,以适应“大庭广众”特定场合的需要。
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指出快速构思要以机智和学识为基础,需要在演讲之外培养和锻炼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各项能力。即兴演讲的特点决定了演讲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构思演讲内容,这里最为突出的一个能力就是“快”。
(3)新
(5)讲究用语
(2)谋篇布局
使用视图工具使要点清晰、轻重有序并增添变化。但不要只是简单地读一下屏幕或图表上的文字。要增强你的感染力,使你的演讲更加自然流畅,一定要让视图工具为你的演讲添姿增色。
演讲稿的语言运用,一要采用口语,二要讲究修辞。演讲是给人听的,要人听,自然要先让人听得懂,这样才能叫人喜欢。而口语通俗易懂,活泼顺畅,富有人情味和美感,合乎人们的听觉习惯,这也是演讲语言最主要的特征。
③事例式开场白。以身旁真实的事例作为演讲的开场白,亲切可信,说服力强,易被听众接受。例如王惠平的演讲词《走自己的路》是这样开头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唉声叹气:‘唉,现在是说话难,办事难,做人更难!’难吗?就现实生活来讲,确实有些难。”这样的开头不仅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更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1)注意词汇的变化
(5)设想一下
聚材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当你确定了讲话主题和大的框架结构后,就要围绕主题选择最能阐明观点的材料。对平时掌握的大量材料,要根据主题要求,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和确定。聚材要做到“多”和“广”,用材则要体现“严”和“精”。平时掌握的材料很多,但讲话时所需用的材料有限,这就需要“百般挑剔”,优中选优。把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出来,进行分类整理,以备使用。
不同类型的演讲有不同的节奏,千万不能绝对化。若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现代人的语速、节奏要比古代人快得多,这是符合科学理论的。如果今天在讲台上仍然一咏三叹、拖泥带水、慢三拍、“之乎者也”、八股文式的“起承转合”,显然不符合当代人的接受习惯。
演讲稿的结尾,观点应切实明确,干脆有力。常常有以下三种写法。
通常是指立意要深,具体分为认识要深,挖掘要深,意义要深,体会要深,使听众获得深刻的启迪。要想达到立意深刻,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寻找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为话题,因为只有在熟悉的前提下你才有发言权;其次,选择符合现实状况和听众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能够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使听众与演讲者产生共鸣并支持和赞同其提出的观点。但是为了符合立意要深的原则,选择话题的角度要小而集中,小中见大,挖掘出最本质的东西,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短小精悍,才能不同凡响。
材料的使用要详略得当。正确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对表现主题的骨干材料宜详,次要材料宜略;对人所未言的新材料宜详,众所周知的材料宜略;最能体现特征的材料宜详,一般化的材料宜略。材料使用得当,则能使讲话显得贴切自然、灵活生动。
事实上,无论是总结性演说、主持会议、小组讨论,还是媒体采访或向上级作工作报告,按照以下五个步骤做讲演预案,就能做到万无一失:
①并列式。即把所要演讲的几个主要问题排列起来,一个一个地阐述。可以以时间为序,也可以以空间为序,还可以以问题的逻辑结构顺序为序。这种方式眉目清楚、形式整齐,便于听众理解与记忆。
开场白有开门见山型、故事型、幽默型、阐明背景型、引用型、悬念型等多种形式。不管采用哪种形式,要抓一些带根本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抓住听众心理,或讲故事、或讲幽默、或设问或讲客套话、祝贺语等。总之要简短精辟,少拖泥带水,迅速转入正题。
主题是通篇讲话的中心,所有的材料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以是否能为中心服务作为取舍标准。主题与材料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离开了主题,材料是零散、杂乱、毫无意义的东西;而离开了材料,再好的主题,也无法表达充分,难以让人接受。要正确处理主题与材料的关系,用主题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表现主题。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就选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地反映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这是选材的首要原则。在选材上要做到宁缺毋滥,舍得忍痛割爱。少说废话的道理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有的人讲起话来,对所使用的材料不加鉴别和选择,造成内容杂芜,枝蔓丛生,结果想要表达的观点反而被冲淡、被淹没。有的人对自己积累的材料情有独钟,对一些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但比较生动的材料不舍得丢弃,造成“言虽多而不要其中”,影响了讲话效果。因此,讲话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观点、支持观点的材料,力求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3)通俗明白、生动流畅
即席讲话无法在事先作充分准备,完全依靠随机应变。当即抓取材料,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讲话者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无论哪方面的材料,都要尽量选用论证观点有力的材料。材料作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因此,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反映观点、支持观点、论证观点的材料。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与观点有机统一,使观点更加形象,更加有说服力。有的领导者在即席讲话时,对引用的材料,往往不加鉴别、不加选择,不管对观点有用无用,顺嘴就说,使材料与观点不大相向,废话过多,说服力不强。毛泽东同志为此批评党内盛行的骄傲风气,提出了骄傲就要吃亏,就要失败的观点,他说:
讲话从要讲稿到要提纲,再到不用讲稿和提纲,是个逐步过渡、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过程。讲话与做任何事情一样,都需要反复实践。当你经过反复练习,多次锻炼,有了讲话经验,并确信自己站起来讲话不会忘记需要讲的东西时,你就掌握了不用讲稿讲话的技巧。
我和我的夫人一直盼望来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访问,同你们伟大的人民见面,以睹贵国历史宝库的风采。北京宽阔的大道使我们赞叹,贵国人民的待客热情,使我们深深感动。我们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次访问的时间太短。看来只能像唐代一位诗人所写的那样“走马观花”了。但是中国的“汉书”里还有另外一句话叫“百闻不如一见”,南希和我深有同感。
这两段话就是整个讲话的引子。通过引子这座桥梁很快把讲话引入正题,转折、联结自然,恰到好处。
开场时提出一个问题,听者就会顺着所提的问题去思考,有一种急欲知道答案的想法产生。值得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新颖,不要过于简单,尽量提一些能给听者教益和启发的问题。
不瞒大家说,如果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是怎样在贵国的城墙下度过的话,我就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感触。联邦主席先生知道我这个人比较容易伤感。可是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斯图加特这地方更令人感到舒适的呢?那次露宿城下差不多过去了半个多世纪。1902年,当我还是个年轻的中学生时,就来到过斯图加特这神奇的地方……
尽管这个已经快被大家用烂了,但仍旧很管用。只是引用名人的话一定要恰当,要符合情境。
即兴演讲没有给演讲者提供充足的时间仔细推敲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寻找最恰当的词语阐述自己的观点,更不允许演讲者更改自己所说过的话和观点,所以“准确”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演讲者表达不准确或说错了话,不仅会遭到听众的嘲笑,还会使自己下不了台,很难收场。为了将每句话和每个字说得清楚和准确,演讲者首先必须使自己保持镇静;其次要先在脑中将演讲词演练一遍,最好有打腹稿的习惯,不妨在卡片上写上提示语或列出小提纲。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做到字字珠玑,妙语连篇。
这个结尾不愧为经典之作。干净利索,凝练有力,极富人情味和鼓动性。
(4)力求具体实在
如果能够做到既不需要背诵,也不需用讲稿,而能够条理清晰,流畅地讲话,其效果肯定会不同凡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用讲稿,又不用硬背讲稿呢?提前预讲是最有效的方法。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写得不通就读不通、讲不通;文字不简练,说起来就啰里啰唆。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无可惜。”
最后,他写成演讲稿的纸张,只有几十克重。可是,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及他所依据的材料,却足有几页纸。
即把要记住的各个事物(词)用联想连接起来。联想越是古怪,记忆就越清楚。一般,每天有四个记忆高潮点,是记忆的最佳时期:一是早晨起床后;二是上午8~10点;三是傍晚6~8点;四是在临睡前一两个小时。
(1)开门见山
领导者撰写演讲稿主要有以下几个着眼点:
(3)结构记忆
如何获取需要的材料呢?可以从记忆和笔记中提取,可以到资料室或图书馆查找,更主要的是要时时关心生活、研究生活,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善于建立广泛的兴趣,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验和知识是说话的本钱,有了这个本钱,才能随时随地施展和发挥自己的口才。
这是最后一步。在这一步,一定要告诉听众你谈了大半天是想让大家做些什么,最好讲得具体一点。
其次,用词是否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心理学家认为:思想和言语的表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外化形式。一篇好的演讲稿,总是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主题的。因此,记忆演讲稿,首先要从意义入手,把握主题和中心思想,找出各部分“意义的据点”,提纲挈领,在此基础上记忆全篇讲稿内容就容易得多了。
演讲是面对公众的谈话,而公众又是多样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与要求。如果不看对象,谈话就没有针对性,就引不起听众的兴趣,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好效果。
实——就是具体、实在,使听众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而不单纯是空洞抽象的说教。
④结尾是否精彩。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演讲同样要求演讲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今时代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特点和新思潮,特别是党和政府的新方针和政策;要有勇气冲在时代前列,捕捉时代信息,响应广大人民下属的呼声;关注生活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炼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
演讲的正文部分,必须要有明确的中心,并使整个演讲围绕它合乎逻辑地展开。为此,一方面,正文部分要主次分明,层次井然,逻辑性强;另一方面,又要围绕重点,设法形成一或几个高潮,造成一种波澜起伏的气势。这样既能使听众得到愉悦或享受,又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良好的听讲状态,从而让演讲顺利地进行。
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祝40公岁诞辰(外国朋友对“40公岁”这个新名词感到纳闷和不解)。在中国,“公”字是紧跟它的量词的两倍。40公里等于80里,40公岁等于80岁。
结尾,也称为结束语。“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演讲稿结尾的好坏,同样具有这种影响力。
演讲的正文,要做到条理清楚、波澜起伏,关键是要安排好正文的结构。常见的正文结构方式,有以下几种:
确定话题后,演讲者应给演讲稿定一个恰当的题目。无论是文艺性的题目,还是政论性的题目,或是科学性的题目,都必须文字简洁、观点明确,切忌冗长拖沓、含混不清,或苍白无力、毫无新颖可言。
(6)点出切身利益
活——就是真人、真事、有形、有声,活灵活现的东西。
我以十分愉快的心情接受德法两国市长会议的邀请,前来参加闭幕式。对能借此机会重游斯图加特感到高兴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1)观点鲜明、新鲜生动
(3)名言警句
(3)结构
演讲虽从语言体裁上看具有叙述格调和色彩,但从演讲稿上看,它属议论文范畴。作为议论文,通常离不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大块。因此,牢牢把握讲稿的章法结构,就可以有效地帮助你记忆。
中间,也就是演讲稿的躯干。这一部分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说服听众。怎么写?除了要注意“对象”、“场合”、“中心”、“具体”等要求外,还要参照论说文的写法,采用递进式、分列式、比较式等结构法开展议论。当然,文章的写法多种多样,如分列中可包含着递进,递进中又可包含着比较。只要有利于说理、有利于听众接受,就可以运用。
材料的真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其事,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决非杜撰虚构;二是合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是事物的本质,具有普遍意义。前者是局部的真实,后者是整体的真实。
③总结式结尾。如邓小平在《军队要整顿》的讲话中是这样结尾的:“希望我们总参谋部所有的干部,本着这样的精神团结起来,把工作做好。”这种结尾犹如画龙点睛,易于突出中心。
演讲语言与日常口语不同,它更加精练、优美、生动、规范。演讲语言与书面语也不同,它更注重“讲”,因而朴素、明快、简洁。书面语当中的破折号、冒号,在口语中常变为判断词“是”、“就是”。与书面语相比较,演讲语言的语气词较多,显得亲切自然,具有鼓动性。被誉为英语演讲最高典范的林肯葛底斯堡演说,整篇只有10个句子,演讲时间不到3分钟,通过遣词炼句,其语言达到了完美无疵的境界。林肯是这样演讲的:“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都永远不会忘记。”这篇演讲词的语言朴实优美、情理交融、要言不烦,具有演讲口语的鲜明特征。
(1)喂,喂
①结构是否完整、紧凑且富有变化。
老舍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开头说:“我今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着,这时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说:“第六,散会。”听众先是一愣,接着就欢快地鼓起了掌声,大家都十分敬佩老舍先生的幽默。老舍先生知道已到散会时间,没有再按事先准备的去讲,而是选择时机戛然而止,既幽默又利索。
成功演讲的基石是对演讲内容进行有效的预设。如果演讲预设完备充分,便能使演讲在很大程度上井然有序,畅所欲言,尽情发挥,其他方面自然水到渠成。但要知道,花大量时间准备并不意味着你已胸有成竹。只要你掌握技巧,短短二十分钟即已足够。
在开场白中,有时为了融洽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感情,还采用一些礼貌性的话题与听众沟通。它主要分为楔子和引子两部分。例如,1984年4月27口,美国总统里根在人民大会堂发表了如下讲话: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开场白。
演讲要靠事实说话,演讲所占有的材料,一是要充分,既有名人名言和在下属中广泛流传的格言警语的引用,也有情节生动、感人的故事和传说的讲述,还可以列举图表、数字、图画或实物说明问题;二是要确凿,各种用以说明问题的材料,不能总是“大概”、“估计”,而是要确实、肯定。各种材料,既应该是新鲜、有用的,又应该是典型、有力最能说明问题的。而材料能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与观点的结合。所以,演讲要论证严密、说理透彻,要让整个材料与观点的组合产生一种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戏院中有一句老话:“从上场和下场的精神,就可以知道衙门的本领。”这句话虽然是指演员,然而对经常上台讲话的领导者也是很适用的。这句话告诉人们要高度重视开头语和结束语。
(2)考虑讲话的场合
(6)准
⑧全篇文脉是否贯通。
这些材料选择出来后,把那些有助于讲话的真实可信、饶有趣味的每一事实、数字、对比和例证都写下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把一个事实或一个例证,分别记在一张卡片上,这样在最后定稿时,便于反复推敲,决定取舍。
(1)生活事例
人们通常试图传达太多信息,希望能在听众心中留下点什么。只是这如山的信息令听众招架无力,不知所措。所以,要收到最好的效果,你应该帮助他们理解你所表达的内容,只给他们易于分析和好记的信息。应找一个重点突出、直接明了的主题。
(5)机械记忆
(1)画图记忆
一开始就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把演讲的主题告诉听众,引起他们想听下文的欲望,接着在主体部分加以详细说明和阐述。这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手法,立即进入正题,不迂回,不啰唆,不要任何多余的赘言和楔子。例如,1945年10月1日,刘少奇同志为即将奔赴东北战场的解放军送行,他说的开场白是:“同志们听从中央的决定,要到东北去了,要我来讲几句话。”整个开场白只用了23个字,简明扼要。
⑨另外的演说者是谁?他是否会与所讲的相互冲突?
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第二次是在1930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第三次是在1931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寇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第四次是在1938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大量的材料,决非仅凭灵感就可以觅到,平时必须注意观察、体验,注意积累、分析、比较和筛选。一般情况下,人们只看到某个领导的好“口才”和好“笔杆子”,羡慕他们的才能,而没有看到“口才”和“笔杆子”背后,天长日久的辛勤聚材。讲话所使用的材料,一方面是平时积累的“死”材料,另一方面是从现实生活中抓取的“活”材料。只有运用大量的“活”材料,讲话才显得生动新颖,贴近现实。“活”材料主要靠调查研究获得。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仔细观察体验,才能寻觅采摘到大量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在每次重要讲话前,应尽可能抽出时间,搞好调查研究,从基层、下属、实践中寻觅“活”材料。这样才能使讲话内容更丰富,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更能打动人、感染人。
面对听众的独白式发言,往往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修改时还须考虑篇幅的长短是否符合规定的时限。
(4)语言
在这段论述中,毛泽东列举了党内五次因骄傲引起的大的失败,材料翔实,论据充分,有力地证明了骄傲就要吃亏,就要失败的观点,极具说服力。
②名言式结尾。如蒋昌健《性本善》的辩论总结陈词中这样结尾:“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100多年前生活在柯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以名言警句作为演讲的结尾,内涵丰富,发人深省。
④不要让演讲变成一种骂人的比赛;
若想把论点形象、简洁地印入听众的脑底就必须举例。生动的事实列举,不但能深化记忆,激发兴趣,而且也能开拓主题。
美国《星期六晚报》的主编罗粹慕先生说过:“我把文章刊登在最受欢迎的地方,就结束了,而在演说上,当听众达到最愉快的点,你就应该设法早些结束了!”
把自己讲话的内容与听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引起听者的关注和重视,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③讲话的麦克风怎么样?是否需要调试?是否会在你讲话时嗡嗡作响?
要使演讲语言富有文采,必须讲究修辞。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是美化语言的重要途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功能、提高语言的审美价值,达到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的境界。如张勤在《我从玫瑰色的梦境中醒悟》的演讲中,以一连串的反问开头:“朋友,你听到过激越深沉的苗鼓吗?你听到过悠扬悦耳的木叶吗?你听到过土家人欢乐的‘咚咚喹’吗?你听到过浩浩莽莽的松涛和叮叮咚咚的山泉吗?那是一曲曲多么美妙的乐章!”连续的发问,吸引着听众陷入沉思,加强了情感交融。如果改为“生活中到处是美妙的乐章”,虽有同样的意思,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所谓材料,是演讲时所使用的系列的事实现象或理论根据。材料是否充足优良直接影响到讲话质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演讲也是如此,即使你有高超的讲话技巧、巧妙的构思,如果没有大量翔实的材料支撑也是无能为力的。
(5)静
目的:想要听众了解什么、感受什么或做什么?对此的回答就是你的目的。
⑥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
(4)哪些是主线句
①演讲所处的空间有多大?这一点与你和观众的亲密关系、你传递信息的速度、容量等有关。空间越大,你说话的速度就越慢。
①如果你无法应付,不要试图尝试;
尼克松在谈到自己讲话不用讲稿时说:“最后一个提纲列好之后,把初稿写出来,或者口授下来。在删改打好的讲稿时,不要加工得太细,因为那样做往往会把口头语言的生气和节奏弄没了。你若是打算不照稿子讲,那就把提纲读上几遍,把关键的句子写下来。不把提纲记得很熟,那就有可能失去思绪的连贯性,从而也就会失去听众。”尼克松的做法对于我们学习如何记忆讲话提纲,丢掉讲稿有很大帮助。
即席讲话要尽量选用眼前的人和事。过多地引用间接材料,往往会降低即席讲话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只有多联系现场中的人和事,才能把讲话者和听众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收到预期的效果。
联邦主席先生,市长先生,法兰西的市长先生们:
(4)精
演讲离不开适度的表情、手势、姿态等态势语言。一般来讲,各民族都有相对固定的态势语,然而某些特定的动作态势,也往往带有时间性,打上一定时代和阶段的烙印。如现在的文化人绝不会再喜欢古代文人闭目捋须、一句三摇头的迂腐姿态。诸如食指拇指弯曲如O(OK)以示满意,食指中指斜立如“V”状以示胜利等动作在今天的演讲中适时运用,对于体现时代特征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观点
结尾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演讲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但无论何种方式,结尾切忌拖泥带水、言不由衷、敷衍了事。
(2)意义记忆
(1)材料的主题性
此外还有故事式、说理式、赞美式、新闻式、道具式等多种开场白。不管哪种开场白,都必须能够吸引听众,引出正文,切忌平淡乏味,废话连篇。
恰当地引用经典言论,或名人、专家的意见,或为人们普遍推崇的流行的话语支持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讲话,往往很见效。因为权威言论一般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富有真理性。
材料的生动性要具备四个特点:新、实、趣、活。
①概括总结。对全文的论述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有重申、强调自己的观点和加深听众印象的作用,写作时一定要照应全文。
讲话之前,先拿出一件物品,肯定会让在座的听众挺直身子。他们会猜想:他要表演魔术吗?这就引起了听众的好奇心。展示的物品可以是一幅画,一张照片或任何一件其他实物,只要有助于讲话者阐述思想,能引起话题就行。
(2)故事
一次成功的演讲,离不开一个好的话题。选择话题,首先必须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只有熟悉,才能拥有大量的素材,才能具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因而也才能谈得真切、讲得深入。相反,如果选择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则演讲有可能是浮光掠影或者信口开河,以讹传讹或弄虚作假。这不仅有损演讲者的形象,也是对听众的不负责任。
最好是在保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使内容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样,临场时,可以根据听众的反应随时做出调整,灵活机动地把握时间。
一般来讲,不管你所面对的观众是谁,在你开口之前,他们都会对你作出及时的评判。他们会观看、倾听,然后作出分析。他们看到你的过程中,前十五秒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任何一种公共演说,应该像演员对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是一种公共表演行为,具有一种内在表演因素。当你演说的时候,你置身于一种被人评判的角度,你受到的赞许和批评与你所演说的内容一样多。因此,当你在场外的时候,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你需要确切地了解你所面对的观众。他们是高度的同一,还是由形形色色的人员所组成?他们是否对你态度不一、精神不一、期望不一?他们是否对你有所了解?他们期望什么?他们为什么坐着听你讲话?一个令你最高兴的好消息是,绝大多数听众是宽厚仁慈的。
这个方法就像演员背记台词一样,让自己在记忆讲稿时进入“角色”。心理学家认为:“情感主要是和大脑两半球的活动联系着的。”引起各种情感的条件刺激既有现实的第一信号,又有现实的第二信号,即以词为条件的刺激物。言语是有表情性的。演讲稿中,有些内容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它能引起演讲者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使演讲时语气、音量、语速和态度都不同于一般,因此,就很容易记忆。
很多领导尽管不乏当众演讲的准备能力,然因事务缠身,大多时候却苦于记不住自己的讲稿内容,以致很多时候都需要拿着稿子念,将原本一个很好的发言稿,念得毫无生气。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花些时间和精力,记住演讲稿,无疑会无形中提高领导讲话的影响力。
材料是演讲的本钱,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质量。
林肯任美国总统期间,许多重要讲话都不用讲稿。他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是如何准备讲稿的?他通常是由写作班子写出初稿,在初稿的基础上,再修改完善变成自己的语言牢记在心。有人把林肯的首次就职演说同他的写作班子为他拟的草稿作了一番比较,发现林肯把草稿中那些浮夸的言辞全部删去,用草稿提供的材料创造了那篇讲话中一些最令人难忘的语句,其中包括有关“神秘的记忆之玄”的那句结束语。这是讲话者与撰稿人之间理想的关系,灵感的启发是相互的,但是归根结底,讲话必须是讲话者的,而且只是他一个人的,那才能有效果。林肯的一些做法是现实可行的,值得我们深思和效仿。
③递进式。即一层深入一层地阐明问题,逐步把道理讲清楚。它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及深,也可以由小及大、由少及多,要求既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又符合听众的认识规律。这种方式,往往思维严谨、结构缜密,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
首先看看全篇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成熟,是否容易为听众理解和接受。如果有问题,或者欠成熟,必须作进一步的思考。绝不能随便去糊弄听众。其次,要看看中心议题是否确立,是否得到了鲜明突出的表现。中心不突出,讲话目的就得不到明确的体现。
③尽力获得大多数听众站在你的一边;
明代学者谢榛认为:“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结尾能重新掀起演讲的高潮,极大地鼓舞听众,激起听众行动的愿望,使听众与演讲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演讲的最终目的。常见的结尾方式有:
伟大导师恩格斯曾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冗长的论述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即兴演讲的篇幅和时间不会太长,所以要求语言精练简洁,少用长句子和修饰词语。当然,即兴演讲讲究言简意赅,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长句肢解成短句,而是要字斟句酌,剔除所有的废话、空话和大话,做到言之有理,一字千金。
选择话题还必须考虑听众的兴趣。在演讲前,应了解自己的听众,掌握他们的思想水平、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抓住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农民朋友谈减轻农民负担,对机关干部论国内外时事政治,对大学生介绍就业形势,就有可能切合他们的口味。如果对中老年人谈追星族,对工人讲解科学种田,谈得再好恐怕也不受欢迎。
(2)权威言论
(2)为什么要费这个口舌
(3)举例
(4)怎么办
开头,包括称呼和引子。演讲者根据不同意图,有不同的开头方法。有时需要开宗明义,直指讲题,以适应听众的一般心理要求,使听众有必要的思想准备;有时只把问题提出来,以启发听众一起思考、讨论,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引发他们听讲的兴趣;有时着重渲染一下气氛,以形成通篇讲话的情感基调。
如果让我重进大学,我将修好两门课:演讲和说服——尼克松
先将你要表述的内容分列在三大标题之下。这种做法不无裨益,有助你保证听众听得轻松并明白你传递的讯息。
这部分应向听众讲明为什么要听你的演讲,演讲的内容要使听众感到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产生紧迫感。这样就易于吸引听众。
在材料的选用问题上应特别强调: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你占有的材料要远远超过讲话时所使用的材料。头脑中要装满你所要讲的内容,并确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所要讲话的全部材料。记住,一位经验丰富的演讲者,在准备演讲材料时,面临的困难往往不是使用哪些材料,而是要删掉哪些材料。讲话中使用材料的数量与所掌握材料的多少应成正比,正如冰山浮在水面的大小与其沉在水面下的大小成正比一样。掌握材料越多,选择余地越大,使用起来就越方便。
(1)展示物品
演讲应秉持鲜明的立场,阐述明确的观点,其立场、观点必须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历史进步的方向。盘庚演说,力劝迁都,使衰败的国势一度中兴;李大钊高声欢呼“庶民的胜利”,点亮了茫茫黑夜中的共产主义之灯;亨利“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鼓舞着广大民众投入争取自由与解放的斗争。这些演讲的成功,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其符合社会规律,追求客观真理。
⑦如果是在晚上,灯光条件如何?你是否需要看书面讲稿?
有人说,讲究演讲的开头、正文和结尾,就是给“甜头”。演讲家说,你应该这样安排你的“甜头”,即“好的在前,更好的其次,最好的放在最后”。
⑩你期望最后获得怎样的最佳效果?如果你毫不清楚,那你最好不要走上讲台。
②倘若不到规定的时限,有必要的话,可以再增加材料、扩充内容。
由于我的独特经历,由于我对斯图加特有独特的感情,所以,我始终把德法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放在心头,作为大使,我要谋求的正是这一点。
通过这番话很快架起了里根总统与听众之间的感情桥梁。接着里根总统又说,12年前,前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他走下空军一号专机同周恩来总理握手。事后,周恩来总理告诉他:你那只手,是从世界上最浩瀚的大洋的彼岸伸过来的手,是经过25年的完全隔绝之后重新伸过来的手。从那次握手开始,美国和中国都打开了自己历史上新的一页。我认为现在历史又在召唤了。
⑤抒情式开场白。这种开头能营造一个情感氛围,使听众迅速受到感染,被演讲的内容所吸引。如湖北冬花的《走进历史这条古巷》,其开头极具抒情意味:“同学们:走进历史系,你就走进了博大与恢宏,也走进了沉重与孤独。你定是拥着浪漫的梦幻踏着青春的舞步而来的,而千万年的风霜烟尘,千万里的沧海桑田,都积淀在你年轻的肩头。”
很多领导讲话时都有照讲稿念的习惯,如此以业自然不会出错,也不用费多大力气,但是很难做到生动、活泼和富有感染力,表现不出领导者的讲话风采,也不能根据听众的反应和情绪变化作出灵活的调整。
一篇演讲稿的构成,通常包含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安排结构,既要有整体的考虑,又要逐个部分具体研究。整体上,演讲稿应当反映演讲的条理,突出演讲的中心,显示演讲的节奏,使通篇有一种协调和谐感。
新颖、生动的材料,能够充分调动听众的主观能动性,引发联想,使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够使讲话声情并茂,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唤起听众的共鸣;能够使听众耳目一新,激发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讲话中引用了一些人人皆知的“老”材料、“死”材料,没有多少新东西,让人觉得似曾相识,非常耳熟,就会让听众感到乏味。
(1)看准对象,明确对谁而讲
⑤段落的划分、层次的安排是否妥当、清楚。
演讲的语言具有艺术性,决定了演讲必须讲究遣词炼句。
②沉着冷静,决不能大发脾气;
下面是你开口演说之前应当考虑的一些事情。
即兴演讲是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演讲,加上时间紧迫,没有过多的时间思考和斟酌,成败与否几乎完全取决于临场发挥,因而难度较大,于是即兴演讲成为考核演讲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许多著名演讲家在即兴演讲的实践中,总结出即兴演讲的七字秘诀,那就是快、深、新、精、静、准、情。
趣——就是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动人的情节,活泼风趣的语言,能引起悬念,具有很强的幽默感。
开始演讲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一个讲者都应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话题和不同对象,选择适合自己的讲话开头的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能最快吸引听者并打动听者是最终目的。
⑥设问式开场白。设问式开头可以制造悬念,促使听众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如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一开始就提出几个问题:“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那么,如何把握开头这三分钟呢?下面讲的方法可供参考。
(3)要点在哪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著名演讲家布克·T·华盛顿认为:“除非一个演讲者在内心深处深深感到有一个信息要表达,否则我就不相信他将演讲。”演讲首先要有演讲的动机和需要,有了动机、需要,才会促使演讲者认真酝酿、仔细琢磨。这个酝酿、琢磨的过程,就是演讲最初的准备阶段。那么,演讲要作哪些准备呢?
(2)用提问的方法
(4)情感记忆
(5)篇幅
此外,还有用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或者诗歌来做结语的。
(6)连锁记忆
讲话开头先讲一个与你所讲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故事,从而引出你的讲话主题。这个很多领导都不陌生,只要选择的故事的够经典,够贴切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些演讲者由于事先缺乏准备而外表不当,这种情况如果面对的是一般同事,问题还不大,但当你处在一个生疏的环境,面对一些不大愿意忍受的听众时,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周总理显然是想用这个开场,赞赏女作家心态的年轻,话一出口,在场几百位祝寿者立即心领神会,顿时响起一阵欢笑,寿星斯特朗女士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一般来说,人总是爱听称赞颂扬的话。讲者开始讲话时,真诚地赞颂该地区的巨大变化和当地人民取得的惊人成就等,这样就把听者和讲者的距离拉近了,气氛很快就会活跃起来。
(4)真挚朴实、态势得体
这种开头就是把讲话的原因或者背景交代给听众,让听者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要讲话,讲话的理由是什么;或者说明讲话的背景及在这种背景下讲话的初衷。用这种方法开头平常、自然,很少有波澜,似无标新立异之嫌,但也是平时人们使用最多、也最好把握的一种形式。
这两个“喂”的意思是,必须首先激起听众对你演讲内容的浓厚兴趣。他主张开口直接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画龙点睛,道出主题。
接着,引入正题:
许多著名演讲家在长期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如在最初三分钟内吸引住了听众,后面的演讲将变得很容易。因此,作为领导,要想达到自己讲话的效果,讲话的前几句,一定要设法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听众。我们看电视和小说,若开篇不吸引人,我们会立刻换一个频道或舍弃那本小说。其实,对于即席演讲而言,一旦走上讲台,开头开不好,剩下的内容也会被人当成耳旁风,想要通过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努力去挽回,几乎不可能。因此,讲好前面几句话,不仅是演讲开头的关键,也是整个演讲的关键。
正文的构成,最忌讳平铺直叙。其内容构成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总的原则是,要疏密有致、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诵读是在对演讲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句子的语调、节奏、重音、停顿,使演讲最能体现演讲者的意图,达到抑扬顿挫、掷地有声的效果。
讲究用语,除了特别强调运用口语外,还需要对口语作必要的加工提炼,去其粗俗、啰唆的毛病,使之更加正确、规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保持语言口语化的前提之下,应适当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比、反复等。
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一切人报宽容态度;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完成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事业,把国家的创伤包扎起来,关怀那些担负起战争重担的人,关怀他们的孤儿寡妇——凡是可以在我们中间、在同所有国家的关系方面带来和保持公正持久的和平的一切事情,我们都要去做。
(4)默记诵读
演讲实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谈论的话题、内容往往要涉及各种知识领域。一次成功的演讲,常常需要调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如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那么,只有准备充足的有关知识材料或理论材料,才有可能将演讲推向深入,不然,就只能在门外徘徊,甚至失败。古代的天才演讲家苏秦,第一次游说诸侯,由于知识贫乏,遭受惨痛挫折,真可谓是前车之鉴!
庞赛选用了一段极具人情味的插曲作为开场白,从容迅速地沟通了他与听众之间的感情,很自然地引入正题让听众接受。这是一个极为和谐的开场白。特别在一些礼仪性场合作即席讲话,适当运用楔子和引子,对于沟通与听众的情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有效地引出下文,充分表达意图,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当然,楔子和引子不宜过长,否则会显得拖拉,说了半天都进入不了主题,则会让听众心生厌倦。
⑤是否有人倒水?如果没有,自己可以准备一点,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演说者也会感到中途口渴。
④对比式。即运用比较法阐明问题。它可以是正反对比或新旧对比,也可以是时间对比或空间对比,还可以是问题的性质与类型对比等。这一方式便于突出正面观点或主要问题。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为了阐明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就选用了两个最典型的材料,一个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另一个是“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很多,但他发现两大规律是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真正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这两点是最有说服力、最能令人信服的。
结束语是即席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妙的结束语能使讲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情况下,结尾不应冗长拖沓,更不能画蛇添足,而要在言不必尽或达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给听众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觉。结尾时要尽可能达到与听众感情上的交融,引起共鸣。在把握好分寸的前提下,满腔热情地提出希望、要求和建议。充满激情的结尾,有很大的鼓动力,特别是一些动员性的讲话,可以使人振奋,使人激昂。如同看一场足球赛,中场进一球,与临终进一球,球迷的情绪和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2)材料充实、论据有力
(6)合理安排结构
大多数听众至少在演讲开始时表现得友好而仁慈。但如果你表现不当,甚至对他们缺乏尊重,他们可不会轻易对你表现得那么客气。下面五点是你面对观众的基本规则:
即兴演讲往往是在既严肃又热闹的场合下进行的,使得演讲者常常处于亢奋状态,热血沸腾,情绪激动,再有就是处于仓促应战的慌乱之中。处于这种环境,演讲者常常呼吸急促,思绪紊乱,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一个字“静”。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很多人都掌握了许多使自己保持镇静的方法,如深呼吸、喝点水,或和身边的人开开玩笑等。作为演讲者更要熟悉使用自己的镇静法,避免上台出现惊慌失措等失常举动,影响即兴演讲的效果。
(3)幽默
“讲演者的设想图”是你充满自信、自然流畅发挥的关键。它是你演讲的蓝本,让你把演讲的所有环节都在一张纸上设想出来。你甚至可以借此标明使用视图工具的时机。跟着你的设想图走,你和听众都会显得轻松自然。关键的词句会启开你的记忆,使你不偏离主题。即使被打断,扫一眼设想图便能回到正题。
比如念起来是否上口,语气是否适宜,感情是否饱满,音韵是否和谐,节奏是否铿锵有力。
首先,句子是否通顺,文字是否简练。
此外,在词语、句子、句群、段落之间也要注意思维与情感的逻辑性,避免颠三倒四、冗长拖沓。
主题:演讲是为了提供信息或说服听众。你的演讲意图确定下来后,就能更好地寻找演讲的内容。
最后,要反复进行预讲。依据事先拟定好的提纲或讲稿,反复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每次都变换措辞,这样可以更加牢固地记住讲话中的一系列观点。当你多次练习过后并对你自己的练习感到满意时,你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走向讲台。这时,那些应讲的东西就会有条不紊地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材料是否真实、具体、全面、充分是否用得恰当,是否能够准确有力地说明问题和表达观点。少则增,多则删,不当则换,模糊和虚假的材料则一定要剔除。
②名言式开场白。名言、警句、诗歌、谚语等具有内涵丰富、节奏明快的特点,把它们作为演讲的开头,富有力量,引人深思。例如《团结就是力量》的开场白:“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就是力量》。”
分类:一般而言,演讲要表现的主题将决定你的分类。信息的分类包括步骤、方法、种类或益处。先决定你的分类,再确定演讲的要点,有助你在展开整个演讲时不偏离主题。
它可以使听者从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实中醒悟过来,造成一种“悬念”,使听者急于了解更多的情况。
演讲中实例、数据等材料的选用,必须尽量贴近现实和生活,要使听众明白演讲者是今人讲今事,绝非照本宣科念古经。演讲者应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现代信息传播工具提供的资料,多多使用前不久、昨天、今天和刚才所获取的实例,使演讲从始至终洋溢着时代的气息。
最后,要试着朗读几遍,看看效果如何。
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的材料。只有那些具有鲜明特征和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才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有效地表达主题和观点。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典型反映共性,是讲话选材的重要原则。讲话时要从众多的材料中筛选那些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不要用一般化的材料,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毛泽东说:“材料是要搜集得愈多愈好,但一定要抓住要点或特点(矛盾的主导方面)。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列宁研究帝国主义,都是收集了很多统计材料,但并不是全部采用,而只是采取最能表现特点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不是全部采用”,而是抓“要点”和“特点”,就是说讲话、写文章要抓住典型材料。
(3)有关知识
(7)寻求共鸣
林肯第二次就任总统的演说结束语历来被称为最妙的、最精彩的结尾。他说:
④原因式开场白。三言两语介绍演讲的缘由,然后顺水推舟引出正文。这种开头目的明确,使听众对演讲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德西雷·约瑟夫·梅西埃加冕日的布道词就用这种开头:“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早就该在这里集合,庆祝我国独立86周年了。”由此展开,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投入抗德斗争。
②听众离你多远?前排是否空着,还是有人紧坐在你的眼下?
演讲所阐发的各种思想,必须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否定什么、说明什么、引申什么,必须旗帜鲜明,便于听众作出明确的选择。同时,演讲所阐发的思想观点,要在人们现有的知识、认识水平和认识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或新颖,或深刻,或独到别致,总要给人以启发教益,演讲最忌讳“老生常谈”,没有新意,没有个人意见。而无论多么重要、多么正确、多么先进的思想,都要平易近人,切忌拿真理吓人,或板着面孔说教,或打着名人的幌子压人。
收集和占有材料是确保讲话成功的关键。凡是有讲话经验的领导,平时大都善于收集和积累材料,讲话时信手拈来,任你使用。占有材料有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只有占有大量的材料,讲起话来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至于捉襟见肘、左右为难。茅盾先生曾讲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采集之时,贪多务得,要跟奸商一般,只消一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便千方百计钻挖,弄到手方肯死心,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可称为‘货’的,便囤积,不厌其多。”这个比喻说明了聚材要在“多”字上狠下工夫,要像奸商囤积货物一样贪得无厌。聚材时要做一个“大方”的人,要有海量,采取“拿来主义”,有用没用先拿来再说,材料越多越好。
(1)对谁讲
①如果超过规定时限,应当压缩文字,删减篇幅。
(1)快
(4)材料的生动性
(2)材料的可靠性
(4)列事实
这些可以是以往相同的经历和遭遇,也可以是双方以前的密切合作,还可以展望双方发展的前景。双方产生了共鸣,就可以深深地吸引住听者。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中,词汇的变化是最大的。新词不断出现,原有的词被赋予新意的情形屡见不鲜。一般词汇中的政治术语、习惯用语,有的时间性极强,随着年代的演变而不断地变化。演讲者应该及时准确地把握住这些变化,积极运用最贴近现实、最能引起同代人共鸣的现实语和习惯语。
(3)遣词炼句
新——就是要有新人、新事、新成果、新情况、新经验,反映新面貌,讲出新“道道”,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听众讨厌假、大、空的话,喜欢具体、实在、真诚的演讲。具体,才能生动形象;实在,才能令人信服;真诚,才能以诚感人。演讲稿中应当含有丰富的例证。如果讲话中缺乏事例,或者事例失之真实,讲话就会索然无味,失去听众。
内容新颖和富有新意,也就是说那些人人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或者未曾领悟的道理;要说那些观众有所思索,但又无法明确的问题或观念;要说那些观众想脱口而出,但没有找到合适表达语言的心声。如果老生常谈,说的都是别人早就不知说了多少遍的东西,就会拉大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使听众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演讲绝不会取得成功。
②表明态度。如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的结尾:“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出大门了。”这种结语常常能震撼听众的心灵,有很大的感染力。
⑦前后照应是否得当。
㈡ 正文要跌宕起伏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及其对认识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只有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才能使认识渐趋成熟和完善。修改的指导思想是:使笔稿最大限度地帮助你实现讲话的目的。修改的原则也很简单:哪里感觉不顺畅就修改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