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世界冠军一直是我的梦想。虽然2005年底我拿了世界杯的冠军,但还不够有说服力。等了一年后,我终于把握住机会。回过神来之后,我告诉自己是世界冠军,当之无愧的冠军,这个很重要。
不过,结果倒恰好应验了李导的预测——决胜盘在小鲍体能下降的情况下,我以21比12结束了战斗。
我们再次回到晋江封闭集训,为9月的马德里世锦赛作准备。就在世锦赛之前,鲍春来刚刚在韩国首尔夺得了他五5年来的首个六星级赛事冠军。他带着这分信心和好运,希望在世锦赛上更进一步。小鲍与陈金、李宗伟、李炫一分在上半区,而我则与陈宏、盖德、陶菲克分在了下半区。
我们曾很多次在公开赛上携手夺冠,这次在世锦赛上双双登顶,终于一偿夙愿。然而,这第一次后来也成了唯一一次。几年后,阿芳曾感叹,如果奥运会是在2006年举行就好了。我明白她的意思,2006年世锦赛是我们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一幕。
我一直做着打硬仗的准备,但半决赛我没有等到陶菲克,而是我的队友陈宏。随后在决赛中,等待我的则是鲍春来。
因为决赛中面对的是自己的队友,所以夺冠并没有让我太激动,只是让我感觉到踏实了。我记得8进4的时候,陈金被淘汰了,但那天晚上回来之后,他睡得死沉死沉的。而我夺冠后的感觉也和他那晚一模一样——这一切终于结束了,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第一次问鼎汤杯时,是一种纯粹的快乐;而第一次在世锦赛上登顶,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瞬间空白。
从2004年开始,我连续两年半占据世界排名第一的王座,公开赛冠军也拿了无数,有人称我是“无冕之王”。2004年的雅典、2005年的阿纳海姆,我领跑了大半程,最后却都功亏一篑。我一度甚至害怕听到别人叫我“超级丹”,因为“超级”好像就不应该输球。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有一段时间我的脑袋里竟一片空白。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包揽男单冠亚季军在中国羽毛球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那次,我的师哥陈宏击败了卫冕冠军陶菲克闯进四强,为我的最终夺冠铲除了一道障碍。因此有人说我这个冠军有点“坐享其成”。其实我打得并不轻松,有时候,面对队友的困难相反还大一些。不容易放开打,到了关键分或比分接近的时候压力更大。和陈宏的半决赛、鲍春来的决赛都打满了三局。我也很紧张。比赛赢了,也没有酣畅淋漓的舒畅,比赛中甚至连叫都不敢叫,感觉上总有些怪怪的。
时间来到2006年。上半年,我们卫冕了汤姆斯杯。就在备战世锦赛的当中,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有一次我和几个小队员犯了队规,教练震怒,在没想好怎么处罚我之前,教练先当着我的面,让那几个小队员收拾东西回家。我当即出面承担了全部责任,只希望教练能给几个小队员一次改过的机会。当时因为马上要出征马来西亚和中国台北两站公开赛,我便立下“军令状”:如果能拿回两个冠军,希望教练能从轻发落;如果不能,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处罚。
球落地的一刻,我竟不知该如何迎接自己的第一个单项世界冠军。一切来得太快,我都没有反应过来。我躺倒在地,用衣服蒙住脸,没有起身,很久很久。而球网的另一边,鲍春来在向全场观众致意。听朋友说,当时因为插播新闻,决赛的直播信号直到这时才又重新切回去。他们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差点以为夺冠的是小鲍。
这个冠军开启了我在2006年、2007年、2009年三届世锦赛上的三连冠。虽然我在2011年与李宗伟联手奉献了一场经典对决,已经第四次站上了男子单打的最高领奖台。但马德里的这个冠军对我而言意义非凡。这是我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一步,也是我向真正的领军人物迈进的一步。
老天是个绝妙的编剧。他没有把林丹称王的时间安排在2004年的雅典,也没有安排在2005年的阿纳海姆,而是2006年的马德里。他让我和阿芳先后在同一片场地上登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夜晚。
结果是一个冠军、一个亚军,我必须接受惩罚了。那是一个星期天,全队放假休息,我一个人到训练馆,用一天的时间把整个球馆扫了一遍,又擦了一遍,然后又把全队用作多球训练的每只羽毛球重新挑拣整理好。当时我一边干活,一边脑袋里想到的都是樱木花道打扫篮球馆的形象。也许,我也是这么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形象吧。
2005年阿纳海姆世锦赛,首先出场的谢杏芳尽了最大的努力,赢得了她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世锦赛冠军。但随后,我却让她与我一起接受了我的一场惨败。马德里是阿芳的卫冕战,决赛中面对的依然是张宁。决赛前我们就互相鼓励,但我们基本不谈球,因为我们彼此相信对方能够打好自己的比赛。
谢杏芳亲眼见证了我首获世锦赛冠军的激情一刻。但和上次一样,我们来不及分享对方的喜悦,阿芳就不得不站到了赛场上。那场决赛她也打得非常精彩。可惜的是,我没能在球场里看她的这场球。等我忙完新闻发布会、兴奋剂检查之后,正好赶上她的颁奖仪式。还好还好!
此前连克索尼、李宗伟、李炫一闯进决赛的鲍春来信心达到顶点。果然,决赛中首局他就以21比18先下一城,把我逼得无路可退。我可以感觉到小鲍在那场比赛中展现出的决心。换边之后,他依然没有给我太多机会,比分打到17平。庆幸的是,这时我打出了一轮小高潮,连拿4分将比分扳平。那场比赛我们都没有场外指导。李永波教练受央视邀请,担任了那场比赛的解说嘉宾。后来我听说,他在比赛打到决胜盘后表示:“以我对林丹的了解,打满三盘的比赛,一般都是林丹胜出的概率比较大。”也许这么说在统计学上有其意义,但其实那不是我打球的风格。先输一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也会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如果能够轻松地以2比0击败对手,我有什么理由不那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