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道德情操论 作者:亚当·斯密 英国)

章节目录树

第二篇:论已对美德的本质作出的各种说明

上一章 下一章

按照另一些人的看法,美德存在于对我们的个人利益和幸福的审慎追求之 中,或者说,存在于对作为唯一追求目标的那些自私感情的合宜的控制和支配之 中。因此,根据这些作者的见解,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

但是对一个富有理智的人来说,对一个他的各种激情完美地置于自己天性中 占统治地位的节操绝对控制下的人来说,在各种场合对这种合宜性精确无误的观 察,都是同样轻而易举的。如果处在顺境之中,他答谢邱必特把这样一种环境加 到自己身上;这种环境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适应,并且,在这种环境中几乎没 有什么诱惑能把他引到邪路上去。如果处在逆境之中,他同样答谢这个人类生活 场景的导演把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竞技者放到自己身边。虽然竞争可能更加激烈, 但是胜利所带来的荣誉更大,并且胜利同样是确定无疑的。在我们没有任何过错, 而且我们的所作所为又完全合宜的情况下,降临到我们头上的这样一种不幸之 中,难道还会有什么羞耻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什么邪恶,相反,只 能有最高尚和最优秀的东西。一个勇敢的人,为这样一些危险——并不是他的鲁 莽招致的,而是命运使他卷入这种危险之中——而欢欣鼓舞。这些危险提供了一 个锻炼英雄般的坚强无畏精神的机会。他的努力使他感到极大的喜悦。这种喜悦 来自对更大的合宜性和应得的赞扬的自觉。一个可以顺利地经受各种锻炼的人不 会厌恶用最严酷的办法来测试他的力量和能动性。同样,一个能控制自己所有激 情的人也不会害怕宇宙的主宰认为放到他身上来是合宜的任何环境。神的恩惠已 经给予他各种美德,使他能左右各种各样的环境。如果遇到愉快,他就用克制态 度去约束它;如果遇到痛苦,他就用坚定的意志去忍受它;如果遇到危险或死亡, 他就用高尚勇敢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来鄙视它。在人类生活的各种事变之中,不会 发现他手足无措,或者,不会发现他茫然不知如何维持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合宜 性。在他想来,这种情感和行为的合宜性直接构成他的光荣和幸福。

斯多葛派哲人由于对统治宇宙的仁慈的贤人哲士充满信任,由于对上述贤人 认为宜于建立的任何秩序完全听从,所以必然对人类生活中的一切事件漠不关 心。他的全部幸福,首先存在于对宇宙这个伟大体系的幸福和完美的思索之中; 存在于对神和人组成的这个伟大的共和政体的良好管理的思索之中;存在于对一 切有理性和有意识的生物的思索之中。其次,存在于履行自己的职责之中;存在 于合宜地完成上述贤人哲士指定他去完成这个伟大的共和政体的事务中任何微 小部分的事务之中。他这种努力的合宜性或不合宜性对他来说也许是关系重大 的。而这些努力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他来说却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并不能使他 非常高兴或悲伤,也不能使他产生强烈的欲望或嫌恶。如果他喜欢一些事情而不 喜欢另一些事情,如果一些处境是他选择的对象而另外一些处境则是他抛弃的对 象,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前一种事情本身在各方面都比后一种事情好,并不是因 为他认为自己的幸福在人们称为幸运的处境中会比在人们视为不幸的处境中更 加完美,而是因为行为的合宜性——这些神为了指导他的行动而给他规定的法则 ——需要他作出这样的取舍。他的所有感情,被并入和卷进两种伟大的感情之中, 即想到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产生的感情;想到一切有理性和有意识的生物得到 最大可能的幸福时产生的感情。他怀着最大的安然之感,信赖宇宙的这个伟大主 宰的智慧和力量,以满足自己的后一种感情。他唯一的焦虑是如何满足前一种感 情,并不是挂虑结局,而是挂虑自己各种努力的合宜性。无论结局会是什么,他 都相信那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在用这个结局去促进整个宇宙的大局,后者是他本 人最愿意去促成的结局。

Ⅲ.根据芝诺这个斯多葛派学说创始人的看法,天性指示每个动物关心它自 己,并且赋予它一种自爱之心。这种感情不仅会尽力维护它的生存,而且会尽力 去把天性中各种不同的构成要素保持在它们所能达到的完美无缺的境界之中。

然而,他是不幸的,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去利用那些情况。假使他手中的牌非常好, 他也不知道如何去玩这些牌。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或终结时,不管其结果以什么 方式出现,他都不能得到任何真正的满足。

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人的自私感情攫住了他的肉体和肉体上各种不同的 部位,攫住了他的内心和内心中各种不同的功能和能力,并且,要求把它们都保 存和维持在其最好和最完善的状态之中。因此,天性会向人指出:任何有助于维 持这种现存状态的事物,都是宜于选取的;任何倾向于破坏这种现存状态的事物, 都是宜于抛弃的。这样,身体的健康、强壮、灵活和舒适,以及能促进它们的外 部环境上的便利;财产、权力、荣誉、同我们相处的人们的尊重和敬意,这一切 被自然而然地作为宜于选择的东西推荐给我们,而拥有这些总比缺乏它们好。另 一方面,身体上的疾病、虚弱、不灵巧和痛苦,以及倾向于引来和导致它们的外 部环境上的不便利;贫困、没有权力、同我们相处的人们的轻视和憎恨,这一切 同样自然而然地作为要躲开和回避的东西推荐给我们。在这两类相反事物的每一 类中,有一些事物似乎比同类中其它事物更宜于选择或抛弃。例如,在第一类中, 健康显然比强壮更可取,强壮比灵活更可取;名声比权力更可取,权力比富裕更 可取。在第二类中,身体上的疾病同不灵巧相比、耻辱同贫穷相比、贫穷同丧失 权力相比都是更要避免的。天性或多或少地使各种不同的事物和环境作为宜于选 择或抛弃的对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美德和行为的合宜性,就存在于对它的选择和 抛弃之中;存在于当我们不能全部获得那些总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各种选择对象 时,从中选取最应该选择的对象;也存在于当我们不能全部避免那些总是呈现在 我们面前的各种弊害时,从中选取最轻的弊害。据斯多葛派学者说,因为我们按 照每个事物在天下万事万物中所占的席位,运用这种正确和精确的识别能力去作 出选择和抛弃,从而对每个事物给予应有的恰如其分的重视,所以,我们保持着 那种构成美德实体的行为的完全正确。这就是斯多葛派学者所说的始终如一地生 活,即按照天性、按照自然或造物主给我们的行为规定的那些法则和指令去生活。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赢得这个赌金上,我们就把它寄托在我们力所不及 的、不受我们支配的偶然因素上。我们必然使自己面临无休无止的担心和不安, 并且常常使自己面临令人悲伤和屈辱的失望。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玩得 好、玩得公正、玩得聪明和富有技巧之上,寄托在自己行为的合宜性之上,总之, 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靠了适当的训练、教育和专注、自己完全有能力去控制、完 全受自己支配的东西之上,我们的幸福就完全有保证,并且不受命运的影响。如 果我们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能力,同样也超出我们关心的范围,我们 就不会对行为的结果感到担心或焦虑,也不会感到任何悲伤甚或严重的失望。

斯多葛学派的学者们,在他们的一些流传给我们的哲学片断中,有时谈到愉 快甚至轻松地抛弃生命。我们认为,这些哲学家可能用这些段落来引诱我们相信 他们的想象:无论什么时候,由于微小的厌恶和不适,人们可以带着嬉闹和任性 的心情合宜地抛弃生命。爱比克泰德说:“当你同这样的人一起吃晚饭时,你为 他告诉你有关他在迈西恩战争中的冗长的故事发牢骚。他说:‘我的朋友,在告 诉了你我在这样的地方如何占领高地之后,我现在还要告诉你在另一个地方我是 如何陷入包围之中的’。但是,如果你决意不再忍受他那冗冗的故事的折磨,就 不去领受他的晚餐。如果领受了他的晚餐,你就找不到起码的借口来抱怨他讲那 冗长的故事。这种情况和你所说人类生活中的邪恶是同一回事。不要埋怨不论什 么时候你都有力量去摆脱的东西。”尽管表述的口气带有愉快甚至轻松的味道, 然而,在斯多葛学派的学者们看来,在抛弃生命或继续生活下去之间的抉择,是 一件需要极其严肃和慎重地去考虑的事情。在我们得到早先把我们放到人类生活 中来的主宰力量明确无误地要我们抛弃生命的召唤之前,我们决不应该这样做。

当我们天性中所有那三个不同的部分彼此完全和谐一致时,当易怒的激情和 由欲望引起的激情都不去追求理性所不予赞同的任何满足时,当理性除了这些激 情自愿做的事情之外从不下令做什么事情时,这种幸福的平静,这种完美而又绝 对和谐的灵魂,构成了用希腊语中的这样一个词来表示的美德,这个词通常被我 们译为自我克制,但是,它可以更合宜地被译为好脾气,或内心的冷静和节制。

在这个指导原则的力量、准确和完美之中,存在谨慎这种基本的美德。按照 柏拉图的说法,谨慎存在于公正和清晰的洞察力中,以有关适于追逐的目标以及 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应使用的手段的全面的和科学的观念为根据。

第一章:论认为美德存在于合宜性之中的那些体系 根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芝诺的观点,美德存在于行为的合宜性之中,或 者存在于感情的恰如其分之中,根据这种感情,我们对激起它的对象采取行动。

爱比克泰德说:我被吩咐不得住在尼科波利斯,我就不住在那里。我被吩咐不得 住在雅典,我就不住在雅典。我被吩咐不得住在罗马,我就不住在罗马。我被吩 咐得住在狭小而岩石多的杰尔岛,我就住在那儿。但是杰尔岛的房子受到烟薰火 燎,如果烟小一些我就会忍受着住下去。如果烟太大,我就会去另一所房子,到 了那儿,再也没有什么威力可以叫我离开。我总是惦记着把门开着,在我高兴时 就可以走出来,还可以到另一所适宜的房子里去隐居。这所房子在一切时候都向 世人敞开。因为在那儿,除贴身的衣服之外,除自己的躯体之外,没有一个活着 的人有任何可以凌驾于我的权力。斯多葛学派的这个学者说,如果你的处境大体 上是令人不快的;如果你的房子烟薰火燎得太厉害,你务必得走出来,但是走出 来时不要发牢骚、不要嘟哝或抱怨。平静地、满意地、高高兴兴地走出来,并且 答谢神祇们。这些神出于她们极大的恩惠,敞开了死亡这个安全和平静的避风港, 随时可以在人类生活充满风暴的海洋上接待我们。这些神准备了这个神圣的、不 受侵犯的、巨大的避难所。它总是敞开着,随时可以走进去,完全把人类生活中 的狂暴和不义排除在外,并且大得足以容纳一切愿意和不愿意到这儿来隐居的 人。这个避难所剥夺了一切人一切抱怨的借口,甚至消除了这样一种幻想,即: 人类生活中除了诸如人由于愚蠢和软弱而遭受的不幸之外还会有什么不幸。

在这些方面,斯多葛派学者有关合宜性和美德的观念同亚里士多德和古代消 遥学派学者的有关思想相差不远。

但是我们不仅仅在到了人生指定的和无法再延长的期限时,才认为自己受到这样 的召唤。无论什么时候,主宰力量的天意已经把我们的生活条件从整体上变成合 宜的抛弃对象而不是选择对象时,这个主宰力量为了指导我们的行为而给我们规 定的伟大法则,就要求我们抛弃生命。那时,可以说我们听到了神明确无误地号 召我们去这样做的庄严而又仁慈的声音。

1.在柏拉图的体系中,灵魂被看成是某种类似小小国家或团体的东西,它 由三个不同的功能或等级组成。

在天性推荐给我们宜于关心的那些基本的对象之中,有我们家庭的、亲戚的、 朋友的、国家的、人类的和整个宇宙的幸福。天性也教导我们,由于两个人的幸 福比一个人的更可取,所以许多人的或者一切人的幸福必然是无限重要的。我们 自己只是一个人,所以,无论什么地方我们自己的幸福与整体的或者整体中某一 重大部分的幸福不相一致时,应当——甚至由我们自己来作出选择的话也是这样 ——使个人的幸福服从于如此广泛地为人所看重的整体的幸福。由于这个世界上 一切事情都为聪颖贤明、强而有力、仁慈善良的上帝的天意所安排,所以,我们 可以相信,所发生的一切都有助于整体的幸福和完美。因此,如果我们自己陷入 贫穷、疾病或其它任何不幸之中,我们首先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正义和对 他人的责任所能允许的范围内,把自己从这种令人不快的处境中解救出来。但是, 如果在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之后,我们发现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就应当心安 理得地满足于整个宇宙的秩序和完美所要求于我们的在此期间继续处于这种境 地。而且,由于整体的幸福,甚至在我们看来,显然也比我们自己的微不足道的 一分幸福重要得多,所以,如果我们要保持我们天性的尽善尽美存在于其中的情 感和行为的完美的合宜性和正确性,那么,我们自己的处境,不管它是一种怎么 样的处境,都应当由此成为我们所喜欢的处境。如果任何使我们解脱的机会真的 出现了,抓住这个机会就成为我们自己的责任。显然,宇宙的秩序不再需要我们 继续滞留在这种处境之中,而且,伟大的世界主宰明确地号召我们离开这种处境, 并且清楚地指出了我们所要走的路。对于自己的亲戚们、朋友们和国家的不幸来 说,情况也是这样。如果在不违背自己神圣职责的情况下,我们有能力去防止或 结束他们的不幸,毫无疑问,我们就有责任这样做。行为的合宜性——邱必特为 了指导我们的行为而提供的法则——显然需要我们这样做。但是,如果这样做完 全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就应当把这种不幸事件看成是合理地发生的,最能带 来幸运的事件,因为我们应该相信,这件事极其有助于整体的幸福和秩序,而这 是我们应当(如果我们明智和公正)想望的一切东西中最重要的东西。正是由于 我们自己的根本利益被看成是整体利益的一部分,整体的幸福不仅应当作为一个 原则,而且应当是我们所追求的唯一目标。

斯多葛学派的学者们说,人类生活本身,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种种便利或不 便利,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分别成为我们取舍的合宜对象。如果在我们的实际 处境中,使天性感到愉快的情况多于使它感到不快的情况,也就是说,作为选择 对象的情况多于作为抛弃对象的情况,在这种场合,从整体上说,生活是合宜的 选择对象,而且行为的合宜性需要我们继续生活下去。另一方面,如果在我们的 实际处境中,由于不可能有任何改善的希望,使天性感到不快的情况多于使它感 到愉快的情况,也就是说,作为抛弃对象的情况多于作为选择对象的情况,在这 种场合,对智者来说,生活本身成为抛弃的对象,他不仅有权摆脱这种生活,而 且,行为的合宜性,即神为了指导他的行动而给他规定的法则,也需要他这样做。

一个明智的人对于天命从来不抱怨,当他时乖命蹇之际,也从来不认为命运 的安排不公道。他并不把自己看成是整个天下、看成是同自然界的一切部分毫无 关联和相互分离的东西、看成是靠自己和为了自己而加以关心的东西。他用自己 所想象出来的人类天性和全世界的伟大守护神用来看待他的那种眼光来看待自 己。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他体会到了神的情感,并把自己看成是广阔无垠的 宇宙体系中的一个原子,一个微粒,必然而且应当按照整个体系的便利而接受摆 布。他确信指导人类生活中一切事件的那种智慧,无论什么命运降临到他的头上, 他都乐意接受,并对此感到心平气和。如果他知道宇宙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所有 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的话,这正是他自己希望得到的命运。如果命运要他活下 去,他就心满意足地生活下去;如果命运要他去死,由于自然界肯定再也没有什 么必要要他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下去,他就心甘情愿地走向另一个指定要他去 的世界。一个愤世嫉俗的哲学家——在这一方面他的学说同斯多葛派学说相类似 ——说过,“我同样高兴和满意地接受可能落在我身上的任何命运:富裕或贫穷、 愉快或痛苦、健康或疾病。一切都是一样的。我也不会渴望神袛们在什么方面改 变我的命运。如果我要求这些神除她们已经给予我的那些恩惠以外还给我什么东 西的话,那就是,她们肯事先通知我,什么是她们会感到高兴的事情,这样,我 才可能按自己的处境行事,并且显示出我接受她们的指派时的愉快心情。”“如果 我准备航海,”爱比克泰德说:“我就选择最好的船只和最好的舵手,我就等待我 的处境和职责所要考虑到的最好的天气。谨慎和合宜——这些神为了指导我的行 动而给予我的原则——要我这样做。但是这些原则并不要求更多的东西。如果一 场风暴在海上出现,虽然它是船的力量和舵手的技巧都无法能加以抵御的,我也 不就其后果自寻烦恼。我必须做的一切事情都已做了。我那行动的指导者们从未 命令我经受痛苦、焦虑、沮丧或恐惧。我们是淹死,还是平安抵港,是邱必特的 事,不是我的事。我把这事完全留给邱必持去决定,并不心神不宁地去考虑邱必 特可能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这件事,只是怀着同样的漠然之感和安然之感,去经受 任何来到眼前的结果。”

除了在受到这两种不同激情中的这一种或另一种的激励的时候,即在受到难 于驾驭的野心和愤恨的激励,或者受到眼前的舒适和快乐缠扰不休的引诱的时候 之外,我们很少中断上述指导原则所要求于我们的,在我们一切冷静的时刻被定 下来作为自己最合宜的追求目标的行动计划。但是,虽然这两种激情很容易把我 们引入歧途,它们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天性必要的组成部分:前一种激情一直被用 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被用来维护我们在人世间的地位和尊严,使我们追求崇高 的和受人尊敬的东西,并使我们能识别以同样方式行动的那些人。第二种激情被 用来提供身体所需的给养和必需品。

在这种游戏中,赌注通常是微不足道的,全部乐趣来自玩得好、玩得公正和玩得 富有技巧。然而,尽管用尽全部技巧,如果在偶然性的影响下,一个聪明的游戏 者恰好输了,这应当看成是一种欢乐而不是伤心已极的事。他没有走错一步棋; 他没有做出自己应当为之感到羞耻的事情,他充分享受着游戏所能带来的全部乐 趣。相反,如果一个笨拙的参加游戏的人,尽管走错了全部棋子,在偶然性的影 响下恰好赢了,他的成功也只能给他带来微不足道的满足。他想到自己所犯的全 部过错就感到耻辱。甚至在游戏过程中他也不能享受到他能从中得到的一部分乐 趣。因为未能掌握游戏的规律,所以担心、怀疑和踌躇这些令人不快的情感几乎 在他每走一步棋之前就在他心里产生。当发现自己走了一步大错棋时的悔恨,通 常使他不快到极点。在斯多葛学派的学者看来,人生以及可以随之而来的一切好 处,只应当看成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两便士硬币的赌注——一个渺小到不值得想望 关心的东西。我们唯一应当挂虑的不是两便士的赌金,而是游戏时的恰当方式。

根据柏拉图的道德学说体系,当内心那三种功能各自限于恰当的职能,并不 企图僭越任何其它功能的职能时;当理性占支配地位而激情处于从属地位时;当 每种激情履行了它自己正当的职责,顺利地和毫不勉强地,并且所用的力量和精 力之程度同它所追求的目标的代价相适合地,去尽力达到自己正当的目的时,就 产生了正义,这四种基本美德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美德。那种完美的美德, 行为的最大的合宜性——在古代的毕达哥拉斯的一些信徒之后,柏拉图把它称为 正义——就存在于这个体系之中。

Ⅱ.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看法,美德存在于正确理性所养成的那种平凡的习 性之中。在他看来,每种美德,处于两个相反的邪恶之间的某种中间状态。在某 种特定事物的作用下,这两个相反的邪恶中的某一个因太过分、另一个因太不足 而使人感到不快。于是,坚忍不拔或勇气就处于胆小怕事和急躁冒进这两个相反 的缺点之间的中间状态。这两个缺点,在引起恐惧的事物的影响下,前者因过分、 后者因不足而使人感到不快。于是,节俭这种美德也处于贪财吝啬和挥霍浪费这 两个恶癖之间的中间状态。这两个恶癖,前者对自身利益这个对象的关心超过了 应有的程度,后者则是关心不够。同样,高尚也处于过度傲慢和缺乏胆量这两者 之间的中间状态,前者对于我们自己的身分和尊严具有某种过于强烈的情感,后 者则具有某种过于薄弱的情感。不用说,对于美德的这种说明,同我们前面对于 行为合宜与不合宜所作的说明,是完全一致的。

同时,这些哲学家努力表明,人生易于遭受到的最大的不幸比通常所设想 的更容易忍受。他们努力指出那种安慰,即一个人在陷入贫困、被流放、遭到不 公正的舆论指责、以及在年老体衰和临近死亡时双目失明或失去听觉的情况下劳 动时,他还能得到的那种安慰。他们还指出了那种需要考虑到的事情,即在极度 的痛苦甚至折磨中、在疾病中、在失去孩子以及朋友和亲人等死亡时所感到的悲 伤中,可能有助于保持一个人的坚定意志的那些需要考虑到的事情。古代哲学家 们就这些课题撰写的著作中流传到现在的几个片断,或许是最有教益和最有吸引 力的古代文化遗产。他们学说中的那种气魄和英雄气概,和当代一些理论体系中 的失望、悲观、哀怨的调子形成了极好的对照。

需要注意,在希腊语中表示正义的那个词有几个不同的含义。据我所知,所 有其它语言中相对应的词也有这种情况。因此,在这几个不同的意义之间必然有 一些天然的类似。一种意义是,当我们没有给予旁人任何实际伤害,不直接伤害 他的人身、财产或名誉时,就说对他采取的态度是正义的。这种意义上的正义我 在前面已有所论列,对它的遵守可能是迫于强力,而对它的违反则会遭到惩罚。

柏拉图把不同的激情和欲望,即这个主导原则的自然对象(也是很有可能反 抗其主人的自然对象),归纳为两种不同的类型或等级。前一种由基于骄傲和愤 恨的那些激情组成,或由基于经院学派称之为灵魂中的易怒一面的激情组成;即 由野心、憎恶、对荣誉的热爱和对羞耻的害怕,对胜利、优势和报复的渴望等等 组成;总之,所有这些激情都被认为来自或者表示通常用我们的语言隐喻的脾气 或天生的热情。第二种由基于对快乐的热爱的那些激情组成,或由基于经院学派 称之为灵魂中的多欲一面的激情组成。它包括身体上的各种欲望,对舒适和安全 的热爱以及所有肉体欲望的满足感。

因而,如果美德不存在于合宜性之中,它就必然存在于谨慎之中,或者存在于仁 慈之中。除此三者,很难想象还能对美德的本质作出任何别的解说。下面,我将 尽力指出,表面上和它们不同的其它一切解说,如何在本质上或这或那地和它们 相一致。

虽然斯多葛学派的学者或许比古代任何其他学派的哲学家更坚定地认为,在 某些场合,心甘情愿地去死具有某种合宜性,然而,这种合宜性却是古代各派哲 学家们共同的说教,甚至也是只求太平不求进取的伊壁鸠鲁学派的说教。在古代 各主要哲学派别的创始人享有盛名的时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 的许多年中,希腊的各个城邦国家内部几乎总是被极其激烈的派别斗争搞得一片 混乱,在国外,它们又卷入了极其残酷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各国不仅想占领 或统治、而且想完全消灭一切敌国,或者,同样残酷地想把敌人驱入最坏的境地, 即把他们贬为国内的奴隶,把他们(男人、妇女和儿童)像牲口一样出售给市场 上出价最高的人。这些国家大都很小,这也很可能使它们往往陷入下述种种灾难 之中。这种灾难,或许是它们实际上已经遭受的,或者起码是意欲加到自己的一 些邻国头上去的。在这种风云变幻的处境中,最清白无辜而地位最高并担任最重 要公职的人,也不能保障任何人的安全,即使他家里的人,他的亲戚和同胞,也 总有一天会因为某种怀有敌意的激烈的派别斗争的广泛开展而被判处最残酷和 最可耻的刑罚。如果他在战争中被俘,如果他所在的那个城市被占领,他就会受 到更大的伤害和侮辱。但是,每个人自然而然地,更确切地说,必然地在自己的 想象中熟悉了这种他预见到在他的处境中经常会遇到的灾难。一个海员不可能不 常常想到:风暴、船只损坏、沉没海中,以及他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所能有的感受 和行动。同样,希腊的爱国者或英雄也不可能不在自己的想象中熟悉各种各样的 灾难。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常常会,更确切地说,一定会使他遇到这些灾难。像 一个美洲野蛮人准备好他的丧歌,并想好他落到敌人的手中,在他们无休无止的 折磨以及所有旁观者的侮辱和嘲笑中死去时,如何行动那样,一个希腊的爱国者 或英雄不可避免经常地用心考虑:当他被流放、被监禁、沦为奴隶、受到折磨、 送上刑场时,他会受到些什么痛苦和应当如何行动。但是,各派的哲学家们,不 但非常正确地把美德,即智慧、正直、坚定和克制行为,表述成很有可能去获得 幸福甚至是这一生幸福的手段,而且把美德表述成必然和肯定获得这种幸福的手 段。然而,这种行为不一定使这样做的人免除各种灾难,有时甚至使他们经受这 些灾难——这些灾难是伴随国家事务的风云变幻而来的。因此,他们努力表明这 种幸福同命运完全无关,或者起码在很大程度上同命运无关;斯多葛学派的学者 们认为它们是同命运完全无关的,学院派和消遥学派的哲学家们认为它们在很大 程度上是和命运无关的。智慧、谨慎和高尚的行为,首先是最有可能保障人们在 各项事业中获得成功的行为;其次,虽然行为会遭到失败,但内心并不是没有得 到什么安慰。具有美德的人仍然可能自我赞赏,自得其乐,并且不管事情是否如 此糟糕,他可能还会感到一切都很平静、安宁和和谐。他也常常自信获得了每个 有理智和公正的旁观者——他们肯定会对他的行为表示钦佩,对他的不幸表示遗 憾——的热爱和尊敬,并以此来安慰自己。

当第一种激情,即灵魂中易怒的部分在理性的指导下,强而有力到能使人们 在追求荣华富贵中藐视一切危险的程度时,它就构成坚忍不拔和宽宏大量这种美 德。根据柏拉图的道德学说体系,这种激情比其它天性更为慷慨和高尚。它们在 许多场合被认为是理性的补充,用于阻止和限制低级的和粗野的欲望。大家知道, 当对于快乐的热爱促使我们去做我们所不赞成的事情时,我们常常对自己生气, 我们常常成为自我憎恨和愤怒的对象;人类天性中的这个易怒部分就这样被呼唤 来帮助有理性的激情战胜由欲望引起的激情。

显然,美德的性质不是必然被无差别地归结为人们的各种得到适当控制和引 导的感情;就是必然被限定为这些感情中的某一类或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感情 大致分成自私的感情和仁慈的感情。因此,如果美德的性质不能无差别地归结为 在合宜的控制和支配之下的所有的人类感情,它就必然被限定为以自己的私人幸 福为直接目标的那些感情,或者被限定为以他人的幸福为直接目标的那些感情。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美德存在于行为习惯之中的同时,大概还把这一点纳入他 反对柏拉图学说的观点之中。柏拉图似乎具有这么一个观点:只是有关什么事情 适宜去做或什么事情要避免去做的正义的情感和合理的判断,就足以构成最完备 的美德。根据柏拉图的学说,美德可以被看成某种科学。而且,他认为,没有一 个人可以清楚地和有根据地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和什么是错误的,并且采取相应的 行动。激情可以使我们的行动同模棱两可的和不确定的看法相背离,但不会使我 们的行动同简单明确和显而易见的论断相背离。相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没 有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解能够形成良好的根深蒂固的习惯,良好的道德并不来自认 识而是来自行动。

斯多葛学派的学者似乎把人生看成是一种需要高超技巧的游戏。然而,在这 个游戏中,混杂着某种偶然性,或者说混杂着一种被粗俗地理解为运气的东西。

以上就是柏拉图对美德的本质或者对作为称赞和赞同的合宜对象的内心性 情所作的说明。按照他的说法,美德的本质在于内心世界处于这种精神状态:灵 魂中的每种功能活动于自己正当的范围之内,不侵犯别种功能的活动范围,确切 地以自己应有的那种力度和强度来履行各自正当的职责。显然,他的说明在每一 方面都同我们前面对行为合宜性所作的说明相一致。

第一种是判断功能。这不仅是一种确定什么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合适手段的功 能,而且也是一种确定哪些目的是宜于追求的,并且我们应当相应地给予每个目 的以何种程度的评价的功能。柏拉图把这种功能十分合宜地称为理性,并且把它 看成是(也应该是)所有感情的指导原则。显然,在这个名称下,他不仅把我们 借以判断真理和谬误的功能,而且把我们借以判断愿望和感情的合宜性或不合宜 性的功能包括在内。

另一些作者认为,美德只存在于以促进他人幸福为目标的那些感情之中,不 存在于以促进我们自己的幸福为目标的那些感情之中。因此,按照他们的看法, 无私的仁慈是唯一能给任何行为盖上美德之戳的动机。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看法,美德与其说是存在于那些适度的和恰当的感情之 中,不如说是存在于这种适度的习性之中。为了理解这一点,有必要提及,美德 可以看成是某一行为的品质,也可以被看成是某一个人的品质。如果看成是某一 行为的品质,即使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它也存在于对某种产生上述行为的感 情富有理性的节制之中,不管这种控制对这个人来说是不是一种习惯。如果看成 是某一个人的品质,美德就存在于这种富有理性的节制所形成的习惯之中,就存 在于这种做法日渐成为内心习以为常和常见的控制之中。因而,起因于偶然激发 的慷慨情绪的那个行动无疑是一个慷慨的行动,但实施这个行动的人未必是一个 慷慨的人,因为这个行动可能是他历来实施的行动中唯一的慷慨行动。完成这个 行动时内心的那种动机和意向,可能是非常正当和合宜的,但是,由于这种愉快 的心情似乎是偶然产生的情绪引起的,不是性格中稳定和持久的情绪引起的,所 以它不会给这个行为者带来无上光荣。当我们把某一品质称为大方、仁慈或善良 的时候,我们的意思是,这种名称各自表示那个人身上一种常见的并形成习惯的 性情。而任何一种个别的行动,不管它如何合宜和恰当,其结果很少表明它是一 种习惯。如果某一孤立的行动足以给实施这个行动的人的品质打上美德的标记, 那么,人类中品质最低劣的人也可以自以为具备所有的美德,因为在某些场合, 每个人都会谨慎地、公正地、有节制地和坚忍不拔地行事。虽然个别的行动,不 管它如何值得称赞,几乎不会使实施这个行动的人得到赞赏,但是,由平常行动 非常有规律的人实行的个别的罪恶行动,却会极大地影响、有时甚至完全破坏我 们对他的美德所形成的看法。这样一种个别的行动足以表明:他的习惯是不完美 的;较之我们往往根据他平常的一系列行为所作的设想,他不是那么可以信赖的 人。

另一种意义是,如果旁人的品质、地位以及同我们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恰当地和 切实地感到他应当受到热爱、尊重和尊敬,而我们不作这样的表示,不是相应地 以上述感情来对待他,就说我们对他采取的态度是不义的。虽然我们没有在任何 地方伤害他,但是,如果我们不尽力为他做些好事,不尽力去把他放到那个公正 的旁观者将会乐意的位置上,在这第一种意义上,就说我们对同我们有关的具有 优点的那个人采取的态度也是不义的。这个词的第一种意义是同亚里士多德和经 院学派所说的狭义的正义相一致的,也是同格劳秀斯所说的 justitia expletrix 相一 致的。它存在于不去侵犯他人的一切,自愿地做我们按照礼节必须做的一切事情 之中。这个词的第二种意义是同一些人所说的广义的正义相一致的,也是同格劳 秀斯所说的 justitia attributrix 相一致的。它存在于合宜的仁慈之中,存在于对我 们自己的感情的合宜运用之中,存在于把它用于那些仁慈的或者博爱的目的,用 于在我们看来最适宜的那些目的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正义包含了所有的社会美 德。然而,正义这个词有时还会在比前两者更为广泛的另一种意义上被使用,虽 然这种意义同第二种意义非常相似。据我所知,这第三种意义也是在各种语言中 都具有的。当我们对任何特定的对象似乎并不以那种程度的敬意去加以重视,或 者并不以那种程度的热情——这在公正的旁观者看来是应得的或当然宜于激励 的——去追求时,在这第三种意义上,我们被说成是不义的。这样,当我们没有 对一首诗或一幅画表示充分的钦佩时,就被说成不公正地对待它们,而当我们对 它们的赞美言过其实时,则被说成赞美过分。同样,当我们似乎对任何同私人利 益有关的特定对象没有给予充分注意的时候,我们就被说成对自己不公正。在这 第三种意义上,所谓正义的含意同行为和举止的确切的和完美的合宜性无异,其 中不仅包含狭义的和广义的正义所应有的职责,而且也包括一切别的美德,如谨 慎、坚忍不拔和自我克制。显然,柏拉图正是在这最后一种意义上来理解他称作 正义的这个词的,因此,根据他的理解,这个词包含了所有尽善尽美的美德。

这种取舍的合宜性,虽然早已向我们指出,而且这种合宜性是由各种事情本 身向我们提出而为我们所理解的,所以,我们由于这些事情本身的缘故而作出取 舍。但是,当我们一旦透彻地理解了这种合宜性,我们在这种合宜行为中辨认出 来的正常秩序、优雅风度和美好品质,我们在这种行为的后果中所感受到的幸福, 必然在我们面前显示出更大的价值,即比选择其它一切对象实际上得到的价值更 大,或者比抛弃其它一切对象实际上避免损失的价值更大。符合人类天性的幸福 和光荣来自对这种合宜性的关注,人类天性中的苦恼和耻辱来自对这种合宜性的 忽视。

但是,当古代的这些哲学家努力用这种方法提出各种需要考虑的事情—— 它们能以持久的耐心,如同弥尔顿所说的能以三倍的顽强,来充实冥顽不灵的心 胸——的时候,他们同时也以极大的努力使他们的追随者们确信:死没有什么也 不可能有什么罪恶;如果他们的处境在某些时候过于艰难,以致他们不能恒久地 忍受,那么,办法就在身边,大门敞开着,他们可以愉快地毫无畏惧地离开。他 们说,如果在这个世界之外没有另一个世界,人一死就不存在什么罪恶;如果在 这个世界之外另有一个世界,神必然也在那个世界,一个正直的人不会担心在神 的保护下生活是一种罪恶。总之,这些哲学家准备好了一首丧歌——如果我可以 这样说的话——希腊的爱国者和英雄们在适当的场合会使用这首歌;我想必须承 认,斯多葛学派各个不同的派别已经准备好更为激越和振奋人心的歌。

在斯多葛学派的学者看来,正是因为上述理由,离开生活,对一个智者来说, 虽然是十分幸福的,但是这可能是他的本分;相反,继续生活下去,对一个意志 薄弱者来说,虽然必定是不幸的,但是这可能是他的本分。如果在智者的处境中, 天然是抛弃对象的情况多于天然是选择对象的情况,那么,他的整个处境就成为 抛弃的对象。神为了指导他的行为而给他规定的准则,要求他像在特定的情况下 所能做到的那样,迅速地离开生活。然而,甚至在他可能认为继续生活下去是合 适的时候,他那样做也会感到非常幸福。他没有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获得自己所 选择的对象或是回避自己所抛弃的对象,而总是把它寄托于十分合宜地作出取 舍。他不把幸福寄托于成功,而把它寄托于他所作出的各种努力的合宜性。相反, 如果在意志薄弱者的处境中,天然是选择对象的情况多于天然是抛弃对象的情 况,那么,他的整个处境就成为合宜的选择对象,而继续生活下去就是他的本分。

艾匹克蒂塔说:“在什么意义上,某些事情被说成是同我们的天性相一致, 另一些则是相违背的?是在这种意义上,即在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同一切别的事情 毫无关联、相互分离的意义上这样说的。根播这个意义,可以说脚的本性总是要 保持清洁。但是,如果你把它看成一只脚,不把它看成是同整个身体有关的东西, 它有时就应当去踩在污泥上,有时就应当去踏在蒺藜上,有时为了有利于整个身 体而应当被锯去。如果它不愿意这样做,它就不再是一只脚。我们也应当这样来 考虑自己。你是什么?一个人。如果你把自己看成是某种与世无涉和分离的东西, 那么,活到高寿、拥有财富和身体健康就是使你的天性感到愉快的事情。但是, 如果你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人,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为了整体的缘故,你有时应 当生病、有时应当在航海时经受麻烦、有时应当生活在贫困匮乏之中,最后,或 许应当在寿终正寝之前死去。那你又为什么抱怨不迭呢?你不知道由于这样做, 像一只脚不再是一只脚那样,你不再是一个人吗?”

第二篇:论已对美德的本质作出的各种说明 引言 对美德的本质,或者对构成良好的和值得赞扬的品质的内心的性情已经作出 的各种说明,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按照某些人的看法,内心优良的性情并不存 在于任何一种感情之中,而存在于对我们所有感情合宜的控制和支配之中。这些 感情根据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和他们追求这种目标时所具有的激烈程度,既可以看 成是善良的,也可以看成是邪恶的。因此,按照这些作者的看法,美德存在于合 宜性之中。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