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分类相关的 “著作” 列表
“人物传记”
简介
人物传记是描写人物生平事迹的小说。
由纪实性传记发展而成。它运用小说的艺术手法,描写特定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定的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作品材料,地点、对话等的自由联想和虚构,在写法上比一般的传记有更大的灵活性。传记小说的创作,要立足于现实,用艺术眼光透视历史,人物的基本事迹须有历史的根据。如姚雪垠的《李自成》。
“世界之大,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天下武侠作者奇多,繁星满天,独有金庸才是侠之大者,众星拱月。每一个人都需要童话,每一个人也都将长大。长大的大人要看成人童话。除了金庸的武侠,天下没有第二家成人童话。曹雪芹写成一部《红楼梦》,道尽中国的人生,后人读红楼,感慨系之,生出千百部“红学”研究丛书。金庸作品集,一十四部,三十六册,读者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人一读再读,左看右看,还是金庸。这是台湾远景出版社“金学研究丛书”每本书封底的话,道出了一般中国人对于金庸小说的感受。金庸的小说确实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辉煌。倒不是说他的作品拥有众多读者,而是指他的作品博大精深,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或者说,将中国传统诗意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活于现代的中国人,通过他的作品,得以与传统相连接,寻找到一丝苍凉而温馨的归宿之感。那么多人知道金庸的名字,但是不一定有那么多人知道金庸的真名叫查良镛,而查良镛则是香港一代报业大亨;也不一定有那么多人知道金庸的家族乃江南世家,而他赤手空拳闯荡香江,用一支妙笔写出了一片锦绣人生。他是如何创业的?他是如何写作的?他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小说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了解这一切,对于理解金庸的作品,对于启发我们对人生的体认,不无益处。
本书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送本清张的自传。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松本清张的作品并不陌生,但对这位蜚声日本文坛的作家的身世,就不那么熟悉了。松本清张于1909年出生在日本九州的小仓市,幼时家贫,小学毕业后,当过电气社的勤杂工和印刷长的学徒。1937年,他进入《朝日新闻》社西部分社,在广告部当雇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在朝鲜当过两年卫生兵。战争结束后回到日本,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松本清张年轻时就对文学很有兴趣,生活的重压,并没有使他放弃对文学的追求。1951年,他的第一部段篇小说《西乡钞票》,在《朝日周刊》举办的有奖征文中获三等奖,这时他虽然已经四十一岁,但创作的激情却象火山一样突然迸发出来。第二年,他的小说《某<小仓日记>传》,获日本文学界最高规格的芥川奖。松本清张引起广泛的注意。以后,他辞去报社职务,专心笔耕,终于成为一位创作出五百多篇作品的大作家。松本清张虽然最早是以纯文学登上文坛的,以后也写过一此政论和历史著作,但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还是他的推理小说。《点与线>》、《隔墙有眼》、《日本的黑雾》,《砂器》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不少作品曾被拍成电影。松书清张的推理小说,不靠离奇的情节和粗俗的描写,而是取材于活生的社会现实,尖锐地揭露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平和罪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也赋予推理小说以一定的社会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松本清张的作品被称为“社会派推理小说”。从1963年起,松本清张先后担任过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理事长、第一任会长,直到1977年辞职。本书介绍了作者的身世,少年时期的悲惨生活,成年以后在社会的底层备受煎熬的情形。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位作家,也能从侧面看到战后日本社会的一些情况。
瑞士球王罗杰·费德勒在只有26岁时就已获得了11座大满贯赛事桂冠,并且注定将超过桑普拉斯的14个大满贯桂冠而成为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男子球员,被人们誉为活着的传奇。因其高超的球技、巨大的成就、完美的为人以及对慈善事业的投入,费德勒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并且已连续三年获得国际体育的最高奖项劳伦斯奖最佳男运动员奖,也成为在中国拥有最多球迷的网球明星。《费德勒的故事:追寻完美》作为费德勒迄今以来第一本也是惟一一本传记,完整地记录了费德勒从一个天赋异禀但性格暴烈的少年,成长为温文尔雅且成就无数的史上最伟大网球运动员的动人过程。
美丽与哀悉:一张清纯的脸,一双蓝色的大眼睛,透着娇羞、迷惑的神情。亭亭玉立的身体,一头金发,一身白色礼服,如仙如梦,走在红地毯上,走在万人仰慕的云端。这是她的外在美。她的爱心与生俱来,她冬日里不顾伦敦的寒冷潮湿,探访流浪汉收容所;不顾偏见与艾滋病人握手,不戴手套与单板机疯病人接触,把艾滋病患儿抱在自己的怀里;为全世界七万多误踩地雷致残或丧生的无辜者鸣不平;为贫困者募捐,尽力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被人称为圣人戴安娜。这是她的内在美。——她有说不尽的美丽一个真实的戴安娜就在结婚前两天,王子查尔斯还不顾她的眼泪抗议,坚持将刻有昵称的金手镯作为礼物送给长期情人卡米拉。她最终发现自己成为查尔斯的妻子,也是经过卡米拉的挑选与首肯的。婚姻居然是一场交易,一种仪式,一项任务,寂寞空闺,她成为美丽而高贵的怨妇。她需要新的感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来证明自己是有人爱的、不该被遗弃的。一步一渴望,一步一伤害,一步一幻灭,如同那个渴望爱情而在刀刃上舞跟的美人鱼,顶着无数流言与压力,担当无尽责任与道义。……生如灿烂的春花,逝如凄美的秋叶,在最当年、最美丽成熟的时刻突然死去。薄命红颜,红颜薄命。——她有说不尽的哀愁
这是一部纪史性著作,它对拿破仑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和一种人格的两面性,给予尽情揭露。作者在全面和充分肯定拿破仑的伟大历史地位、他的卓越天才和功绩的同时,也将他方方面面拆开来看,以一种冷峻的眼光,撇开加在拿破仑头上的种种光环,还他以一个非虚拟的、实实在在的伟人形象。书中充满深刻的评点和辛辣的剖析,读来往往妙趣横生,发人深省。拿破仑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西方历史伟人之一。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就将拿破仑与华盛顿并提为西方资产阶级英雄,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的传奇一生,一直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崇敬。 本书以大量篇幅,浓墨重彩描述了拿破仑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书中还包含着万花筒般的私隐轶闻,这绝不是一种廉价的文字上的入微写照。从心里历史传记的观点来看,这些陈言琐事、家长里短,往往是些零散的历史痕迹、宝贵的证明材料和指标,从中可以窥视传主的内心奥秘,寻求这位非凡人格从生成到泯灭的心理轨迹,探索拿破仑及其帝国悲剧命运的蛛丝马迹。
在外人看来,中医是一种很神秘的学问。因为中医的术语让人听着摸不着头脑,比如什么阴虚阳虚、疏肝和胃等等的。所以中医很难学习。现在几乎很难找到好的中医医生了,你到中医院看病,很多中医也都是给你开一堆检查单,然后开好多西药,最后从药厂那里兴奋地拿些回扣。所以这些医生的疗效很差,这导致很多被他们“信手”治疗过的患者很愤怒,提出了“取缔中医”的呼喊。但是,喊取缔中医的人别着急,因为中医业内有人说:建国以后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人才中,没有出现一个中医大师,现在的中医大家,全部都是建国前留下来的。而这些人的年龄很大,至少在八九十岁吧,你总不能指望人家再坚持个几十年吧,所以,别急,别急,中医的确不需要大家呼喊“取缔”,它自己会不断退化,当剩下的都是看化验单开西药的中医后,它会自行消灭的,就像一支蜡烛,当蜡烛的芯没有了以后,蜡烛自己就会灭掉的,无烦他人来吹。那么这个蜡烛的芯是什么呢?在后面的故事里面,希望大家一起和我去寻找。
本书根据梁漱溟先生1980年与美国艾恺教授对谈录音整理而成,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本书直接由声音转为文字,逐字逐句,未作任何修饰及增删,完全以录音为准。首次全文公开发表!
“张爱玲死了,她的书还在,她的影像还在,她的余韵和传奇还在;我活着,然而我的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着张爱玲的脚步,行走在旧上海的天空,努力拨开迷雾,希望将她看得清晰。”这是西岭雪写在《西望张爱玲》一书封面的话。这本书与其说是张爱玲的人生传记,不如说是当红女作家西岭雪对当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一次最真诚的追随,最大胆的揣测。是生者对死者的访问,理性向灵性的致敬。书中除了对张爱玲的一生作了细致详尽的描写之外,还有同样从女作家视角出发的,对“祖师奶奶”作品与性格的分析,无疑是“张迷世界”又一份最难得的珍藏。
本书是德龄女士关于慈禧太后晚年私生活的一部回忆录。时任慈禧御前女官的德龄女士,凭着自己与太后朝夕相处的亲身经历向读者详尽披露了慈禧太后晚年的生活。她用精彩的笔触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完整、丰满的慈禧形象。人们凭借影视作品了解到的慈禧是一个心狠手辣、热衷于权力的女霸主;是个政治上腐败保守,生活上放纵奢靡的恶女人,但这不是完整的慈禧。慈禧由平凡的秀女一夜之间晋升贵妃,成为后宫佳丽的翘楚,而后三度垂帘听政,独断朝纲,操控大清权柄五十载,她与大清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代帝王的明争暗斗,更是史之鲜见,她的所作所为为大清王朝的绵绵历史画卷平添了独具个性的色彩。私生活犹如人们的真情告白,倾诉人们灵魂深处的呼喊,透视人们的意志与愿望,人的天性尽在其中。私生活本是一个人的隐私,纵是慈禧太后亦会对她的私生活遮遮掩掩,难见真颜。我们没有玩味其风花雪月的情趣,更不想枉断其千秋功罪,只希望借助慈禧晚年的私生活,向读者展现一个有才行,无良知;有美貌,无德行;有风雅,无忠贞的鲜活的、真实的慈禧。
李白是四川五百年一出的天才,他的诗歌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处世风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从来都被后世学人奉若神明,于是,人们也就往往忽略了诗人本身。事实上,除去了诗仙的身份,李白也是一个平常的尘世中人,他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他有洒脱狂放的个性,也有为人诟病的喜好;他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