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湖南隆回的验收基地,一边是水稻研究中心的办公室。为了保证验收公正,袁隆平并没有亲临现场,他一直坐在办公室的电话机旁。专家组随机抽取了三块攻关田验收。专家组每验收一块实验田的产量,水稻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通过电话,向昨晚凌晨一点才睡、一直守在电话机旁的袁隆平报告这块实验田的产量。
“我在追求一个体重900公斤的‘姑娘’。”这个“姑娘”终于在2012年这一天,被袁隆平“追求到手”了。
要想弄明白什么是亚种间杂交水稻,首先得从我国种植的水稻讲起。我国种植的水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籼稻,另外一种是粳稻。而爪哇稻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热带山区,是一种迟熟、高秆、长穗的热带水稻,这种热带水稻我国基本没有种植。
袁隆平给出的战略思想是,应采取远中求近的方法,利用广亲的籼粳作恢复系,以求早日培育出优势更大的亚种间杂交水稻新品种。
培矮64S\\E32经过各地试种后,增产效果明显,袁隆平已经看好了这个品种,他准备对这个品种进行广泛的测交和筛选,争取早日将“超级稻”培育成功。
袁隆平用父本、母本两个自交系培育成功的二系法杂交稻,是用籼稻和籼稻进行杂交;而亚种间杂交水稻,却要用籼稻和粳稻进行杂交。虽然从理论上讲这种杂交稻就像一个混血儿,遗传了父母的优势基因,不仅有籼米的蓬松清香,还应该有粳米的柔滑微甘,而且杂交后的水稻株型结构理想,产量提高也应该非常明显,但籼稻和籼稻进行杂交,都很费了一番曲折,用籼稻和粳稻进行杂交,其难度更大,曲折更多。
袁隆平连声说好,他那一张满是辛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最后,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成员,到场进行现场监督验收,并进行产量测定。经烘干去杂后,平均亩产917.72公斤。
籼稻叶片茸毛多,大多为无芒或短芒,谷粒细长而稍扁平,较耐湿、耐热和耐强光,但不耐寒。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胶稠度硬,故蒸煮的米饭不黏。
袁隆平将这三块实验田的产量记录在本子上,经过去水去杂的一番计算,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出现了一列三位数字,这列数字是一个超过了900公斤的数字,这就说明“Y两优2号”增产效果明显,已经实现平均亩产超900公斤的目标。
2006年,这是充满着稻香和重量的一年。袁隆平来不及休息一下,他缓上一口气,便又向亩产900公斤发起了冲刺!
亚种间杂交稻种,培矮64S\\E32培育成功,罗孝和贡献最大,随后不久,罗孝和即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奖金9万元。罗孝和抱着金光闪闪的获奖证书从北京回来后,袁隆平又奖给了他20万元和一辆别克牌小轿车。
籼稻耐高温却不耐低温,而粳稻耐低温却不耐高温;在抗病性上,籼稻的稻瘟病抗性强于粳稻,但粳稻的白叶枯病抗性又强于籼稻。袁隆平要做的就是将分散在不同个体上的有利因素集中在同一个杂交稻种上,让这个增产效果明显的杂交水稻为人类造福。
1994年,袁隆平在向时任总理李鹏申请科研经费的时候,曾经亲口做出了保证,那就是在三年之内,一定要培育成功亚种间杂交水稻新品种。
袁隆平如此幽默的话语,其实是在讲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的喜讯。超级稻亩产900公斤,这看似轻飘飘的文字,好像没有多少重量,可是当你走进溆浦县横板桥乡兴隆村当时验产的现场,你就会为紧张、激动的气氛所包围。
这六条方针,就好像六个指路的明灯,为科研人员照亮了育种的方向;就好像准确的尺子,为科研人员框定了选种的尺度。经过努力,全国育种的协作单位很快就选育出了一批优势明显、增产效果显著的亚种间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育种的一个难题又被攻破了。袁隆平就好像一个临阵指挥的将军,站在自己领兵攻下的阵地上,他并没有向其他科技人员那样享受成功的喜悦,品味胜利的快感;他的目光看得更远,他在努力寻找下一个目标,一个更难攻破的目标!
面对弥漫在科研人员中的悲观情绪,袁隆平指出:亚种间杂交水稻的思路没有问题,但问题是科研人员急于求成,选种的时候,两种需要进行杂交的水稻亲缘太远,致使它们的种子出现了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古怪现象。
第一批亚种间杂交稻种,培矮64S\\E32在大田中试种成功后,其长势良好,到了秋天,一经验产,比其他的杂交稻增产5%左右。
粳稻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黏。籽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饭胀性较小。
900公斤,一个振奋人心的900公斤!如果是对育种行业了解不深的人,可能不大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其实这道理就好像是跳高运动员一样,到了一定的高度,别说想提高一厘米,就是提高半厘米,都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袁隆平终于实现了“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的目标,用他一个有趣的比喻说,这个“900公斤重的姑娘”终于被他“追到手了”!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培育中心的科研人员不畏艰难险阻,经过反复的试验,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在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远缘杂交水稻的优势大于籼粳交的优势,籼粳交的优势又优于籼爪交的优势,籼爪交的优势强于籼籼交的优势,而粳粳交排在最后,优势也最小。
800公斤,800公斤!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袁隆平指导的大面积实验田,终于达到了亩产800公斤的纪录!而且米质达到部颁二级,可抵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
籼籼交的二系法杂交水稻已经培育成功。而袁隆平带领着科研人员进行了籼粳交后,发现它们产下的种子育秧后种在水田中,只长草不增谷,很显然是技术不达标,致使亚种间杂交水稻的实验失败了。
袁隆平根据实际情况定出了以下的六条方针:矮中求高、显超兼顾、穗中求大、高粒叶比、以饱攻饱和爪中求质。
让时间定格在2012年9月18日这一天。溆浦县横板桥乡兴隆村,在这个土地肥沃的小村外,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实验田,正式进行收割、验收。
时不我待,日本、菲律宾、印度等等国家的水稻专家们,已经在奋起直追,袁隆平要想一路领跑杂交水稻,只能不停地奔跑,向着太阳奔跑,向着心中那个金灿灿的理想奔跑。
原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闵绍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对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给出了一个很完美的总结:“我真佩服袁隆平先生,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困难面前,他都毫不动摇……两系法打摆子时,他用不育起点温度来解决,不育起点温度漂移了,他又用核心种子生产程序来解决——反正难不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