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我们生命早期,我们都有一个阶段,是想用肚子与别人建立链接感的,但逐渐地有了转变,先是变成通过心与别人建立亲密感,最后变成了通过头脑与别人交流。
每个人的第一个家都在身体里,每当你真的需要回家,你的身体值得信任,你便可以聆听,可以和它做朋友。
力量,宁静,与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合为一体感产生时,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
她想了一会儿后说,全是脑子里,好像脑子里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说“不要走神”,但另一个声音却将自己拉向走神,这两个声音不断地打架,这令她的脑子有些乱。
我建议他将手放到胸口的位置,然后再说一遍这句话。
这样说,显得很宏大,同时也显得很艰难,似乎这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抵达的境界。
尤其是当我将注意力移到肚子甚至小腹部时,那时我会获得一份宁静,似乎刚才那些糟糕的情绪从来没有发生似的。
美国一个企业家,每当他想找出一个答案或做出一个决定时,他不是在办公室里苦苦思索,而是会出去跑步,答案经常会在他跑步途中蹦出来。
我女友请她将手放在腹部,然后再说一遍刚才那句话“我觉得自己好平庸,不会有男孩喜欢我”。
我问他,这句话是从身体哪个部位发出的?他回答说,是从胸口。
如果你也渴望“活出自己”的那种感觉,不妨多做做这样的尝试。
如此说来,我们说“心中有了厌烦”就是不对的了,实际上,这是“头上有了厌烦”。而且,厌烦、讨厌与鄙夷这一类的感受之所以会产生,总是和头脑中先存在的一些评价有关,如果没有这些评价,这类对别人的抵触情绪也就不会发生了。
心中的“险夷”又是什么呢?那几乎总是对不能获得爱的恐惧感。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活在头脑的“险夷”中,关键并不在头脑,而在于发生在心口位置的对不能获得爱的恐惧。
不过,假若你对自己说,放下这些评价,甚至说,这些评价,从我的头脑里滚出去,那么相反的事情就会发生。这些评价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变得似乎更加牢固,并且,因为“从我的头脑里滚出去”这句话也是在头脑中发出的,结果是,你的头脑中同时有了一对非常矛盾的声音,这时,你就会头痛。
真正要活出自己,至少需要穿越别人塞到我们头脑中的无数纸条,需要穿越心口那些对爱与不爱的忧虑,最后抵达一种“我是一切,一切也是我”的这种包容一切的力量感。
我女友问她,你觉得这个声音发自哪里?
活出自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但是,这可从最小的地方开始。任何时候,当你感觉到一种“险夷”时,你可以看看,这是什么。
后来多次做这样的尝试,我发现,至少对我而言,厌烦、讨厌与鄙夷等一些情绪,都是这样子的,其能量基本上是集中在头部。
我正在读一本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传记,看到他年轻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泛海》:
我听她讲完问题后,问她,你觉得刚才那些话是从你身体哪个部位发出来的?或者说,你讲刚才那些话时,你的注意力在什么部位?
我自己也发现,灵感都是蹦出来的,而不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或者说,灵感很像是从肚子里跳到脑海中的,至少那一刻的能量中心不是在头部。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一天,我想起了一些事情,有厌烦感产生。我突然好奇,这种厌烦感到底产生自身体的哪一部分呢?
那么,将手放到腹部时,你想说什么?我女友问她。
同情、包容、爱、悲伤等种种渴望爱又担心失去爱的情感是从胸部发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
女孩体会了一下说,脑袋里。
我发现,只需将注意力从头部向下移动,譬如移到心口,那些厌烦、讨厌与鄙夷就会消失。
——美国著名催眠治疗师史蒂芬·吉利根
原来,我只是在学习催眠时这样询问别人,但有了刚才写的那些发现后,我开始在咨询和生活中这样问自己和别人。
这个锅盖是什么呢?他体会了一下说,这个锅盖是一种羞耻感,就好像他这种声音是一种罪过。
她感觉了一会儿后说,我很棒。
结果他发现,这样做时,他说不出来了,心口位置似乎有一个锅盖将这个声音盖住了。
略一感受,我发现,这种感受差不多完全产生在头部,最多向下可以抵达嗓子的部分。
曾花多年时间专门观察婴幼儿的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发现,婴儿最早是用腹部与妈妈链接的——就好像他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通过一条脐带相连一样,后来才转成了其他方式。对此,敏感的妈妈都知道,几个月的孩子会挺肚子,而那好像是孩子在召唤妈妈,抱抱我,亲亲我,这就是他们在用肚子寻找与妈妈的链接感。
也是在最近,我女友在和一个女孩聊天时,那个条件很不错的女孩说,她觉得自己好平庸,不会有男孩喜欢她。
但是,一旦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腹部时,力量就可能会涌起,那时这种恐惧就会因这种力量而消散。
这个小例子也是一个经典的例证,当注意力放到腹部时,会有力量涌出,而来自头脑的自我贬低就消散了。
我想,这就是活出自己的一种高峰体验。
怎么做可以令这些抵触别人的情绪消失呢?
前些天,我朋友的一个读高三的女孩给我打电话说,她原来成绩总是全班前5名,但前不久一次考试跌到了30多名,从此以后她很容易在上课时走神,这时她会努力将自己从走神中拉回来,但越是这样做,走神越厉害,她该怎么办?
这种羞耻感,这种罪恶感,其实是源自对不能获得爱的恐惧,就是说,他自己内心发出“好想无忧无虑地去玩”这一声音时,他会恐惧因而失去爱,因而他不敢让这一声音再发出来。
读完这首诗的那一刻,感觉脑海和心口的一切堵塞感一下子全消散了,一切忧虑和不安就犹如“浮云过太空”,最后剩下的就是静夜、海涛、月明、天风等一切构成的整体静谧感。
她讲完这番话后,我建议她坐端正一些,双脚踏在地上,并让她将注意力放到双脚上来,感受双脚的每一部位。
最近一个月,我常常问自己,刚才那个感觉、那个声音是从身体哪个部位发出来的呢?结果发现一个规律:
做这个小练习约花了两分钟时间,然后我问她感觉如何,她说,很舒服。
这是一个很小但很重要的体会,通过这样的体会,我们会发现,当感觉到混乱时,常常就是脑子里声音太多,而且它们还有矛盾。这时,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想明白而理顺这些声音,那只会加剧这个冲突,令自己感觉更混乱。相反,假若我们将注意力从头部拿走,而转移到身体上来,那么这种混乱很容易平息。
对此,史蒂芬·吉利根说,头脑里的声音,常常不是自己的,它们更可能是来自父母、老师和其他人的声音。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头脑中的“险夷”,多是养育者、老师、文化和社会塞给我们的。
有心理学家还通过录像研究发现,在这个时候,假若妈妈完全接受不到孩子发出的这一信号,而对孩子置之不理,那么,就算她们在其他时候对孩子有较好的照料,孩子还是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他们会越来越不愿意与妈妈亲近,最后甚至会陷入一种彻底不与妈妈沟通的状态。因而,有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可能与此有关。
我的文章常常写:尊重你自己的感觉,聆听你内在的声音。这种说法会让一些朋友感觉到混乱,他们会问,我经常会发现,我同时有几种感觉,我同时有几种声音,而且它们还是矛盾的,我怎么知道哪一个是我的?
在一次咨询中,我的一位来访者说,他真的好想无忧无虑地去玩。
她说,说不出来了。
跟史蒂芬·吉利根学催眠时,他经常教我们问被催眠者:“你的这份感受发自身体哪个部位?”
讨厌、厌烦与鄙视等包含着对别人强烈评判的感受是从头部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