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宋氏家族全传 作者:陈廷一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第八章 总统秘书

上一章 下一章

与孙中山一壁之隔的霭龄的房间,这天晚上的灯光也几乎是亮了一个通宵。前天,她刚刚上任的时候,还只是国内一个革命团体同盟会总理的秘书,今天她却一下子变成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以及执政党魁一身几任的大总统的秘书。她肩上的担子突然加重了千万斤,她必须更加机警、更加主动、更加忘我地工作,不仅要完成好交代下来的日常事务,还要自己动脑筋想事情,千方百计为总统补台。狂欢过后,她立即想到了一项无人交代但必须要做的工作,那就是整理孙中山的简历,以便随时向新闻界公布,让全体中国人、也让全世界认识孙中山,了解孙中山。

建威号载着孙中山直向金利源码头驶去。途中,孙中山忽然向查理说:“这一回来,必然事务繁冗,能否为我推荐一位能干的秘书,尤其要精通英文。”

孙中山又赶到法国,会见了总统克莱蒙梭,但仍然一无所获。这时他已收到霭龄发来的好几封催促回国的电报,于是在马赛搭上一艘轮船两手空空回国。

霭龄答应过黄兴刚要转身,胡汉民、汪精卫、陈其美、查理等人已陆续进来。霭龄看见查理,甜甜地喊了声“爸爸”,接着把查理拉到一边说:“我刚刚起草了一份先生的简历,准备就职后交新闻界公布,还没交先生过目,你先帮我改一下吧!”查理在霭龄额头上点了一下笑着说:“记着,以后要称呼总统大人,不要还老是先生先生的!”孙中山刚好从室内出来,立即接口说:“我准备公布一项法令,民国一律废除清朝大人、老爷之类人格上不平等的称呼。再说,自己人也不一定非要叫总统,不要忘了,我这个总统是临时的。”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孙中山正奔波在美国继续为革命党筹集经费。黄兴在接到武汉方面要他去主持起义的邀请后,曾在香港给孙中山发过一封密电,内容是党人准备在武汉起事,请速汇经费回国。孙中山因在旅途当中,无法取出密码,直到一周后安顿下来,才将电报译出,但这时孙中山手头没有现款,他回了一电,要求暂缓起事,黄兴没有赶往武汉。至于以后起义决定、过程及其他详细情形,孙中山就一无所知了。

沪军都督陈其美为迎接孙中山归来作了精心安排,他专派了一艘“建威”号军舰到吴淞口迎接,总不能让革命的领袖从外国商船上下来与群众见面。但是由于雾大,孙中山乘坐的轮船早就在吴淞口外抛锚等候,建威号军舰竟好久没有发现。

孙中山一回国,原先关于最高领导者的纷争顿时归于平静。因为一切其他的选择都显得相形见绌,不仅是广大的同盟会员、各种各样的派别,就是原先参与竞争的领导者本人也对孙中山心悦诚服。1911年12月29日,全国17省代表集会南京,重新协商光复后全国的最高领导者,会议决定光复后国家名称为“中华民国”,在北方清朝力量没有彻底摧垮之前,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7省代表内部统一意见后,按每省一票进行选举。结果其他人仅黄兴得1票,孙中山得16票,以接近全票当选。这时距孙中山回国刚刚四天,而且本人并不在现场,足见他早已是众人心目中当然的领袖。

这是上海常见的那种阴湿天气,蒙蒙的雨雾,咝咝的北风,给人一种透骨的凉意。但是孙中山预定上岸的金利源码头上却是人头攒动,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霭龄和每一个前来迎接的人一样,忘却了身边的凉风,只感觉到心中的热血翻滚。

到了住处,霭龄就分外忙碌起来。同盟会的重要人物黄兴、汪精卫、李平书、陈其美,一个个来向孙中山汇报情况,霭龄静静地坐在一边,飞快地做着记录。稍有间歇,她就去翻阅各地发来的电报,分门别类归拢好,然后摘录要点,把最重要的事情整理清楚,送交孙中山过目,再按他的指示草拟出回电,交人发出。除了向孙中山汇报情况和听取他的指示,霭龄对其他人大都一言不发,即使党内的重要干部,也只是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仅仅过了几个钟头,孙中山刚回国时那种百事挠心、忙乱无序的心情就有了好转,感到事情虽然繁杂,但经霭龄协调,已经可以提纲挈领,抓其大要了。晚上休息之前,查理来安排警卫事宜,孙中山向着查理由衷地赞扬霭龄:“你推荐的秘书我非常满意,可以说是美国式的高效率!”

虽然孙中山刚刚和霭龄见面,但已经从几个细节认识到她确是思维敏捷,善于观察思考,又心细泼辣,他满意地一挥手:“那,那就挖你墙脚啦!”

站在孙中山身边的有胡汉民、廖仲恺,美国人荷马李,日本人宫崎滔天等。他们都分外焦急,奇怪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不见迎接的人到来。

孙中山准备动身,霭龄过来拉住他的袖子:“孙叔叔,瞧您的衣服……”孙中山低头一看,由于在甲板上站久了,细密的雨雾早把外衣打得湿漉漉、皱巴巴的,孙中山用手抻了一下苦笑着说:“我就这身衣服,就这样吧。”

尽管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不在国内,尽管孙中山要求西方列强给予支持的努力没有效果,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革命的领袖、民族的英雄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轮船到达上海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各地赶来的群众早早来到码头,向孙中山表示热烈的欢迎。

直到这时,一直羞怯地站在一旁的宋霭龄才低低地叫了一声“孙叔叔……”孙中山惊愕地望着这位一身西服、上身还别着一朵漂亮的红宝石胸花的年轻姑娘,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她。

霭龄为孙中山坦荡巧妙的回答所激动,禁不住挥手喊了一句:“革命精神万岁!”顿时,会场上响起了连天的口号声……

霭龄望着操劳过度的黄兴,心头不由升起了一股由衷的敬意。孙中山回国之前,他不仅担当起了同盟会总负责的重任,亲临武昌前线指挥作战,还为了抵抗旧军人旧官僚的妥协退让,与黎元洪争夺大元帅职位。孙中山一回国,他立即衷心拥护孙中山。他刚刚在上海迎接了孙中山,又赶到南京主持了17省代表选举大总统的会议,接着在南京对总统宣誓就职的一系列活动作了安排,然后又赶回上海向孙中山汇报……众星捧月,星星与月亮一样伟大!

眼尖的霭龄终于发现了停泊的轮船,汽艇划了一个漂亮的大弧圈,靠上了轮船右侧,父女二人顺舷梯登上了甲板。

十六年了,孙中山堂堂正正回到自己的祖国

可是到哪儿去找衣服呢?众人由于事先没有准备,一个个急得团团转。霭龄很快在人群中扫了一眼,发现了沪军都督府代表的军装,黄呢料,板正、笔挺,倒不失为一身合适的衣服,况且又在与清王朝交战时期,着军服更有战士威严和风姿。霭龄用手指了一下那军官的衣服,查理立即明白了女儿的用意,跑到那军官跟前,让他脱下军装与孙中山交换。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阵隆隆的炮声,众人大惊。霭龄却高兴地跳了起来:“是建威号的欢迎礼炮!”

查理返身过来,急急地向孙中山介绍说:“这就是你的侄女霭龄……”

果然,不一会儿又一艘汽艇靠了上来,两个军官爬上甲板向孙中山行礼,他们是从建威号上过来的沪军都督府代表,请孙中山换乘军舰再上岸。

孙中山,1866年生于广东香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世。6岁参加农业劳动,18岁入塾读书。1878年到檀香山,就读于教会学校,并皈依基督教。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在澳门、广州开设西医房,治病救人。后感于国势日衰,民族危亡,日益致力于政治活动。1894年经上海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自强主张,遭拒绝,遂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次年至香港,合并辅仁文社,成立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起义,事泄而败,逃亡国外。1896年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诱捕,得英人康德黎等帮助脱险,留居伦敦悉心钻研西方政治经济,寻求救国真理。1900年组织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仍奔走国外。1905年由欧洲再到日本,以华兴会和兴中会为基础,联合其他革命分子,组成中国同盟会,被举为总理。确定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后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他同保皇派、改良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坚持只有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民主政治,中国才有前途。1911年12月25日由欧洲回国,12 月29日被全国17省代表选为临时大总统……

金利源码头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军乐齐奏,气球飘飞。孙中山在陈其美致欢迎词后发表了讲话。他高度赞扬了武汉军民首义的功勋和大无畏革命精神,高度评价了上海光复的重要意义。接着话锋一转,对革命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他坚决反对与清廷议和,主张巩固光复地区,组织军队,以革命武力统一中国。孙中山最后语调铿锵:“愿我将士少希望于和谈之可成,急整军旅,北扫鞑虏,以慰国民之热望!”

一批新闻记者拥上来,有的选取各种角度,对孙中山拍照,一时间,镁光闪闪,咔嚓声响成一片;有的向孙中山提出各种问题,问题提得急迫、尖刻,孙中山简直顾不上认真回答其中一个。忽然一名英国记者挤上前来,大声问道:“孙先生,您一直在海外筹款,国内同志已光复了半壁河山您才回来,想必带回一笔巨款作为补偿吧?请问,能不能讲一下,您究竟带回来多少钱?”

查理插上一句:“先生的谈话也要认真记录。” 孙中山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此时所在的上海,完全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孙中山身边的人都手舞足蹈,大喊大叫。早已把命运与孙中山捆绑在一起的查理一家更是高兴得要发疯,霭龄完全忘记了害羞,她从屋里跑出来,同碰上的每个人忘情地拥抱,她笑着,叫着:“选上了,总统,大总统,中国大总统!”

霭龄听到他们的谈话,马上站到孙中山面前:“先生,我现在听您吩咐!”

在伦敦,孙中山拜访了旧友吴敬恒,并与大军火公司维克斯‐马克西姆公司老板特雷弗·道森进行接触。为了换取支持,孙中山提出了一些给予英国在华更大特权的条件。道森出于同新政府做成大批量军火生意的期望,答应向英国外交部转达孙中山的意见。但这时英国政府对华方针已经确定,就是坚定地支持清政府新任命的总理大臣袁世凯,他们看不起孙中山,认为他不过是一门“大炮”,成不了什么大事。孙中山的顾问美国人荷马李审时度势,他向英国人说明,如果英国不采取有力行动,野心很大的日本就可能操纵未来的中国局面,必然对英国的利益构成威胁。最后英国外交部长葛雷只向孙中山表示在这场革命中英国政府将保持“中立”,令孙中山好不失望。

孙中山想了一下:“上岸以后,国内同志给我汇报的情况,你先认真记录下来。”

还是霭龄心细,她忽然想到会不会是因为雾大,双方接不上头。查理一听,认为有理,急忙要了一艘汽艇,父女二人疾驰而去吴淞口外寻找。

这时黄兴从孙中山室内出来,头发有些蓬乱,眼睛布满血丝,霭龄刚要开口招呼,黄兴急匆匆地说:“宋秘书,抓紧准备一下,后天,就是元旦,总统到南京宣誓就职。”

霭龄娇嗔地看他一眼:“那么多人等着看您……”

孙中山热情地“啊”了一声,向霭龄伸出手:“这么大了,没想到,没想到,在我的印象里,你还是那个扎羊角辫、穿灯笼裤的小姑娘呢!”霭龄紧握着孙中山温暖的大手,脸红了一下,刚要张口,孙中山又认真地说:“噢,霭龄同志!谢谢你了,这两年就是你在协助查理先生与我联系,你每次提供的情况又准确又生动,每封信和电报都写得像篇优美的散文哩!”查理一把拉过孙中山:“小孩子家,不要谬奖了……”

孙中山穿上军装,俨然一位大元帅,众人一看齐声叫好。

欢迎仪式结束后,孙中山住进了法国租界内的宝昌路408号。这是一座法式三层洋楼,除陈其美派出的卫队外,法国人也在附近增设了军警,他们是看到孙中山受到的欢迎,才真正意识到他在国内的地位,特意做出讨好姿态的。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不仅使革命阵营有了统一的核心,也象征着一个新的中国的诞生,宣告了尚在苟延残喘的清朝皇帝实际上已被废黜,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将被共和体制所代替。中国再不需要皇帝,中国将再没有皇帝。选举结果一公布,南京城里首先就是一片沸腾,鞭炮、彩旗、口号,热烈的程度胜过春节,胜过以往任何一个盛大的节日。这消息传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同样的沸腾,而且欢乐的情绪由于更多人的加入而愈加膨胀。

陈其美感到这样的问题会让孙中山难堪,他开始指示卫兵挡开记者保护孙中山离开,没想到孙中山对这个问题倒很感兴趣,因为国内不少同志肯定也有这种想法。他微微一笑,说声:“OK,我来回答你。”接着拿起了台上的话筒,向着全场大声说:“刚才英国记者问我这次从海外带回来多少钱,我可以公开地告诉所有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我这次回来是一文不名。带回来的只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那时他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这天上午准备乘火车到堪萨斯城。上车前他到一家餐馆用早餐,边吃边随手摊开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只瞟了一眼他的嘴巴就停止了咀嚼,革命者胜利占领武昌的消息使他惊喜。虽然这时的消息仅仅是武昌起义,但他已经断定同盟会多年积聚的革命力量必然会因此而全面爆发,推翻清朝的日子已经来临。孙中山急剧地思考自己的行动方案,如果回国亲自领导这场伟大的革命,马上起程也要20多天才能回到国内;而如果不立即往回赶,有些什么工作可做呢?他想到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国内爆发革命,政府即将更迭,西方列强的态度极为重要。如果在中国驻有军队的西方大国为维护从清朝手中取得的特权,帮助清廷来镇压革命,则可能重蹈太平天国的覆辙,如果他们能够支持这场革命,则胜利的把握就更大。考虑再三,他决定国内的革命继续由其他同志负责,自己首先代表未来的政府同西方主要国家进行接触,争取他们的支持。

他16年流亡海外,挚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愈加炽热;领导10次起义10次失败,革命的斗志愈挫愈坚;他创立革命团体,提出革命学说,领导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的思想家、组织家和领导者。在他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武昌起义,全国响应,中华终于光复,民国得于新生。他功比华盛顿,堪称中国革命之父……

黄兴说话的时候,喉咙也显出了沙哑。

写完总统简历,天色已经微明,霭龄来到院子里,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晨里那凉丝丝湿洇洇的空气,清爽、惬意,还有一些说不太清的朦朦胧胧的喜悦在心底萦绕,她想再去看看孙中山,再仔细看一下中国的总统……

霭龄翻了一会儿资料,验证了几处自己记忆模糊的地方,就坐到了打字机前。她毫无倦意,打字机欢快地嘀嗒着,一行行优美的英文字体像奔泻的山泉在纸上流淌……

孙中山站在甲板上,同样是心潮起伏。16年了,他第一次作为主人堂堂正正回到自己的祖国。由于从事反清革命,他被称为“粤省首犯”长期被清政府通缉,被迫一直流亡海外。他曾被日本政府“递解出境”,曾在伦敦被清朝使馆诱捕,几乎被押解回国处死。然而,“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他革命斗志更加坚定。一次次蒙难,反而使他革命家的名声越传越响,在群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十几年中,他曾回国几次,但都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还要乔装改扮。今天,他再也无须保密,再也无须乔装,党内的同志在热烈地盼望他,人民群众在盛情地欢迎他。

孙中山取消了原定的旅行计划,立即驰往华盛顿。10月15日,途经芝加哥,那里的华侨举行了颇具声势的“预祝中华民国成立大会”,华侨们兴高采烈,为祖国的新生纵情欢呼,他们把孙中山当做促成这场革命发生的英雄来欢迎。美国报纸上不断刊出文章,预言孙中山将当选未来共和政权的总统。会后许多记者要求采访孙中山,他却悄悄避开了。

1911年12月25日,这是一个重要的宗教节日,据说耶稣就诞生在这一天。西方庆祝它的程度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往年这一天作为基督教徒的查理和霭龄也会举行各种仪式,进行庆祝,向亲人和朋友祝福。但是今天不同,他们热切盼望着的孙中山先生就要回来了,其他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霭龄和父亲查理一早就来到码头,翘首以待。

查理立即接过来说:“对!不能这样上岸。今天不仅有成千上万的中外人士争睹先生风采,更会留下无数照片留传于世,要穿戴得不失我们领袖的尊严!”

查理略一思索:“现在就有一位”,用手一指霭龄,“她已经给我做了两年秘书了,我相信她能干好。”

孙中山是在餐桌上偶然得知革命爆发消息的。

当孙中山一眼瞧见留一绺黑密胡子的查理时,他早已忘记了随行人员一再要他保持矜持的领袖风度的劝告,呼叫了一声“查理”就奔过去,两人热烈地拥抱到了一起。孙中山向随行的人扼要介绍道:“查理,我的老朋友,同盟会的理财人。”胡汉民等人是知道查理身份的,而廖仲恺、宫崎滔天等却根本不知道查理是革命党,他们一直以为他是虔诚的传教士和善于经营大发横财的两栖怪人。他们看到孙中山与他的亲热就感到奇怪,听了孙中山的介绍更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孙中山见状哈哈大笑:“查理,我今天能堂堂正正回国,你的秘密身份也该结束了!向天下人亮出你的本来面目吧,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对革命的巨大贡献吧!”其他人一一前来与查理热情握手,为他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感谢。

相比之下,孙中山倒显得比较淡定。他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争的并不是个人地位,他的理想是建立民主国家,使中国独立、富强,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他来说,总统并不是攫取个人特权和享受的职位,而是要挑起一副使国家走向统一强盛的重担。目前,袁世凯手里还有强大军队,共和政府还面临着沉重的军事压力,四万万同胞绝大多数还处于耕者无田、织者无衣的贫困悲惨境地,他不仅要考虑迫在眉睫的巩固共和政权、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问题,还要考虑建设国家,让人民有饭吃、有衣穿、生活富足的问题。这天晚上,孙中山室内的灯光亮到很晚很晚……

到达华盛顿后,孙中山要求与美国国务卿诺克斯举行私下会见。诺克斯尽管洞悉中国的形势,但没有实际的利益,他不愿为新生政权助威,就傲慢地拒绝了。孙中山深知这些政府一贯歧视东方民族的立场,他不再强求,又匆匆奔赴纽约,在那里搭上一艘去英国的轮船。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