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科的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在有意淡化的朦胧历史背景之下,出现奇特的人物及其非比寻常的经历。从显而易见的虚构情节中,读者可以领略到童话般的美妙、历险式的惊悚,也可以从奇情异趣中获得许多感悟。他的小说中有人世间战乱和凶杀的腥风血雨,更有心灵中爱情和温情的神圣角落。他独创的亦真亦幻的故事,浓缩人类悠长的历史,凝聚人类复杂的爱恨情仇,既古老又新鲜,既传统又现代,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巴里科的奇思妙想非常独特,且又能激起人们深深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这是他成功的奥妙之所在。他在故事中恰当地运用了传统文学的关键要素,通过新的编排,巧妙地融入现代意识,使得小说既能引人入胜,又能令人回味无穷,让人们获得审美上和思考上的双重愉悦。
巴里科的文笔优雅纤巧,行文简洁轻灵,宛如春风拂面,让人感觉舒适惬意。阅读他的文章是对语言艺术的享受。他像乐师演奏一般,注重语言节奏,依情景需要变化叙事语调的轻重缓急,分寸得当。遗憾的是译作很难传达出原著的这种语言神韵。但是,通过译文,至少可以看出原作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就是极具戏剧化的场景描写。巴里科视著名电影导演瑟吉欧·莱昂(Sergio Leone)为师,力求将情景描写得像经典电影的画面一样精美。他的小说篇幅不长,往往就像由几组片断连缀而成,而每一个片断就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线,极具视觉冲击力。影视剧分镜头式的写法,抒情散文式的笔调,组成巴里科小说的特殊风貌。
阿利桑德罗·巴里科(Alesoandso Baricco)是意大利文坛上空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明星。他从1991年开始发表小说以来,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获奖。由他的剧本改编的电影《海上钢琴师》成功地在世界各国上映后,更令他享誉全球。中国公众也是首先通过这部影片认识了这位当红的意大利作家。现在适时地推出巴里科的作品选集中译本,相信将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吴正仪
2005年3月
巴里科于1958年出生在意大利北方工业重镇都灵,从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起初在广告公司做文案,后来成为自由撰稿人,在报刊上发表各种评论文章。他的杂文谈锋甚健,广泛涉及时政要闻、各门类艺术。他对音乐情有独衷,且独具慧眼。在本文集的选编过程中,作家向中国读者自荐了《论全球化》和《用吉他射击的人》两书,其份量超过了他自选的另外两篇小说《蚕丝》和《不要流血》,足见他对文论的重视。通过这些非小说类的文字,读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巴里科的思想倾向、政治见解、艺术修养,更全面地欣赏他的多思、多才和多艺。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看出他对西方社会主流意识的批判眼光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并对他小说的思想背景和美学渊源有所了解。
本文集收人的《愤怒的城堡》(1991)是巴里科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获得意大利“康彼埃洛奖”和法国“美弟奇奖”;《海上钢琴师》(1944)是一个以人物独白为主的剧本,原著篇名《1900》,是钢琴师的姓氏,改拍电影时易名,影片广为人知,这里就沿袭其意译的片名;《蚕丝》(1996)和《不要流血》(2002)是巴里科的小说代表作。他的作品还有小说《海洋·海》(1993)、《城市》(1999)等。作家年富力强,可以期待他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