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回忆苏格拉底 作者:色诺芬 古希腊)

章节目录树

第三卷 第三章

上一章 下一章

“我想,你知道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是甘心服从他们所认为最能指挥他们的人的。在病患中,人们服从他们所认为最好的医生;在航海中,人们服从他们所认为最好的舵手;在农业中,人们服从他们认为最好的农夫。”

“但是”,青年人回答道,“我认为这并不是我的责任,因为我以为每一个人应该当心他自己的马匹”。

“不管怎样,我现在就要试着这样做”,青年人回答。

“你曾经考虑过,怎样说服士兵服从你的命令吗?不管是马也好,是士兵也好,尽管他们士气旺盛,英勇百倍,如果不服从命令,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你说的这话也是实情”,青年人回答。

“你是要设法使尽可能多的士兵能够从马上抛掷戈矛刺杀敌人吗?”

“你的意思是说,一个骑兵将领,除了具备其他资格之外,必须还是一个会演说的人?”

“我一定这样做。”

“当然,这也是更好的办法。”

骑兵指挥官的责任有二:改善士兵和马的情况;不把照料马的责任单单留给士兵,第1—4节。他应如何训练士兵,并如何使自己取得这样的资格,第5—10节。他应该培养演说的能力,使自己能够鼓舞士气,激发他们的荣誉感,第11—14节。

“你是不是也想设法把人训练好呢?”苏格拉底问。

“因此,很可能在马术方面,那些显得最懂得应当怎样做的人,人们也就会最愿意服从他。”

“是的,如果你除此而外,还能叫他们深信,服从你对他们来说,是更好而且更安全。”

“也决不是为了惹人注目吧,因为连疯子也可以惹得每个人注目的。”

“我必得这样做,使他们万一被摔下马来的时候,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你曾经考虑过如何砥砺骑兵的士气,激发他们同仇敌愾的对敌斗争精神,使他们能够英勇杀敌吗?”

“后者是个比较好的办法”,青年人回答。

“你这样说得也对。”

“那末,你是想在对骑兵进行一番训练以后,在他具备了更好的战斗力的情况下把它交还给城邦,以便在城邦万一需要骑兵的时候,你作为一个骑兵统帅,可以对城邦有所贡献?”

“难道你不认为”,苏格拉底问道,“如果有人研究改善这里的骑兵,他们就会在装备、马匹、纪律和奋勇迎击方面大大超过敌人吗(只要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获得赞扬和光荣)?”

“你所说的这番话很好,我将尽我力之所及把马匹照管好”,青年人回答。

“青年人”,苏格拉底问道,“你能告诉我你渴望当骑兵指挥官的目的是什么吗?我料想决不是为了在进攻时可以骑马走在骑兵的前列吧,因为这种光荣是属于骑射手们的,他们甚至骑马走在指挥官的前面”。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苏格拉底继续道,“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但是,你被选担任的职务,是不是包括指挥马和骑马的人在内?”

“然而,雅典人胜过别人的地方并不在于声音婉转或身材魁梧,而是在于有雄心壮志,雄心壮志是鼓舞人创立丰功伟业的最大的刺激剂。”

“难道你以为,一个骑兵将领必将是一沉默寡言的人吗?难道你没有想过,我们按照惯例所学得的最好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所借以认识生活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语言学来的;我们所学得的其他一些有用的知识也都是通过语言学得的;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懂得最重要道理的人都是最会讲话的人吗?难道你没有想到过,任何时候,由我们这个城邦所组织的歌舞团——就如派往德洛斯的歌舞团那样——都是别的城邦的歌舞团所无法与之竞争的,而且别的城邦也募集不出象我们这样的漂亮的人材来吗?”

“我怎能叫他们相信服从我是更好更安全呢?”

“那末,请你过来先对我们讲一讲,你打算怎样使马匹有所改善?”

“当你不得不冒险作战的时候,你是设法把敌人引诱到你自己练兵的沙地上来呢,还是你事先就针对敌人的形势,在和敌人所占的地形相类似的地方练兵呢?”

“你说得对”,青年人回答。

“的确如此”,青年人回答。

“你说的是实情”,青年人回答。

“是这样”,青年人回答。

“那末,苏格拉底”,青年人问道,“如果我在他们中间显得是个最好的骑手,单是这一点就足以使他们服从我了吗?”

“这是非常可能的”,青年人回答。

“不过”,苏格拉底说道,“如果有些士兵带上阵的马是脚上有病的或是瘸腿的,或是身体瘦弱的,有一些人的马是饲养得不好的不能跑路的,还有些人的马是桀傲不驯不服调度的,还有一些人的马是非常恶劣完全不听指挥的,这样的骑兵对你会有什么用处呢?率领这样的队伍能够对城邦有所贡献吗?”

“你所说的都是实情,但是,苏格拉底,有什么最好的方法说服他们服从呢?”

“的确如此”,他回答。

我记得苏格拉底曾经和一个被选为骑兵指挥官的人作了一次谈话,其大意如下:

“那末,你首先要训练他们有更好的骑马技术?”

“那末,不要再迟疑了,要勉力以此激励士兵,这样,你自己既可获得好处,全国同胞也可因你受益。”“我一定要试着这样做”,青年人回答。

“这比你叫他们相信坏事比好事更好,更有益处、容易得多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