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谋生之道 作者:吉达·克里希那穆提 印度)

章节目录树

内在的自由是最终目标

上一章 下一章

这种内在的自由不会不请自来。这种自由有待发现和体验。这种自由并不是因得到什么东西而让你很荣耀。那是一种状态,好像寂静一样,其中没有变迁,有的只是“完整”。这种创造不一定要表达出来,这种能力不需要外在的表现。你不必是艺术家,也不必当观众。如果你追求的是这些,你就会失去那内在的实相,这种实相不是平白得来,也不是什么才能制造的结果。我们的心念一旦免除了情欲、恶意、无知,免除了庸俗、贪欲,就会发现这种实相,发现这个不坏的宝藏。我们必须以心念和冥想来体验这种自由。没有这种自由,生存就是痛苦。人口渴就想找水喝,同理,我们也必须追寻实相。只要知道实相,就能解除那无常的饥渴。

不过,人我关系却是另一回事。人我关系里面有的是情感、体贴、调适、修正自己、退让。我们在人我关系当中是要活得快乐,不是要征服什么人。人我关系里面必有的是谦卑的温柔、不支配他人、不占有。但是,空虚和恐惧却在人我关系中制造嫉妒、痛苦。人我关系是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有的是一种广阔深刻的了解。人我关系就是在发现自我时不断的调适,人我关系需要的是耐心、无限的变通,还有一颗单纯的心。

问:我发现我的职业和我的人际关系互相冲突,两者背道而驰。要怎样才能够使两者并行不悖?

克: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找到正确的谋生之道,那么目前这种结构之下的经济生活确实是很麻烦。就像你说的,目前的经济潮流是密切地连接在一起,所以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这个问题,正如其他复杂的问题一样,我们要用“单纯”来面对。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复杂、越严密。为了追求效率,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得不划为一个片段一个片段。感官的价值一旦居于最高位,永恒的价值一旦弃置于一旁,效率这种东西就非常残酷。

我们的谋生方法其实是由传统、贪婪和野心决定的,不是吗?我们通常并没有谨慎选择自己的职业。我们一无所得,有的只是感激,然后一味盲从地让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经济制度。不过,刚刚他问说,怎样才能够挣脱压榨和战争?他如果要挣脱压榨与战争,必须不为外物所动、不从事传统的职业、不嫉妒、不野心勃勃。我们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一种职业,都是因为传统,因为我们是律师家族、军人家族、政治家族。贪求权力、地位,决定了我们的职业,野心驱使我们和别人竞争,成功的欲望使我们对他人无情。所以,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压榨别人(这是制造战争的导因),那么他就必须不因循传统、不贪婪、不野心勃勃,不是只追求自己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能够摒除这一切,他自然就能够找到正确的谋生之道。

谋生之道正确非常重要、有益。不过,正确的谋生之道本身不是目的。也许你的谋生方法很正确,可是由于你内在的贫乏、不足,所以你成了自己和别人的痛苦之源也有可能。你会毫不在意、粗暴、自以为是。没有内在的真正自由,你不会快乐、平安。只要能够找到那种自由,我们就不但能够稍微满足,而且还会体认到一种超越一切手段的东西。所以,首先要追求的就是这种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其他的自然就跟着来了。

奥嘉义,一九四五年六月三日

我们所拥有的某些活动显然是错误的谋生之道。有些人的谋生之道是生产武器,是杀戮同胞的工具,这种人当然会想引发暴力。暴力必然不可能在这个世界创造和平。还有政客,政客不论是为国家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为某种意识形态的利益,都想统治别人、压榨别人。他们的这种谋生方式当然错误,因为他们的谋生方式会引发战争,造成别人的悲伤、痛苦。还有一些僧侣,他们心里总是怀着一定的成见、教条、信仰,坚持一定的祭拜、祈祷方法。他们的谋生方法当然也不对,因为他们传播的只是无知与狭隘,这一切只会使人互相对立。不论是什么职业,只要会使人分裂和冲突,显然都是错误的谋生方法,那只会造成压榨和斗争。

正确的职业来自心的改变

克:我们的职业大部分都是因循传统而来,要不就是出于贪婪或野心。在职业上,我们都很无情,争强斗胜、欺诈、狡猾、极度防卫自己。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比别人弱,我们就立刻屈居下风。所以我们不得不努力维持这一部贪婪商业机器的效率。要维持自己的地位,要更敏捷聪明,就是一次不停的挣扎。野心永远不会餍足,野心永远都在寻找更大的空间,以便施展身手。

问:对大部分人而言,最重要的在于正当地谋生。但是我发现,由于目前的经济潮流是互相依赖的,所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差不多都是在压榨别人,要不就是构成战争的原因。这样的话,如果我们真的希望自己的谋生方法正确,我们怎样才能够挣脱压榨与战争之轮,找到正确的谋生方法?

我们的理智已经发展过度。但我们也付出了代价,不再有深刻而清晰的感受。一个文明如果专事于理智的追求,必然会麻木无情,一味崇拜成功人物。偏重于理智或偏重于感情都会失衡,不过理智却永远都在防卫自己。纯然的决定只会使理智更加顽固,使它僵硬、迟钝。不论变或不变,理智永远都在自我侵蚀。我们必须不断的觉察,才能够了解理智的种种面貌。理智的再教育必须超越理智的说理之上。

奥嘉义,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