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学习” 分类相关的 “著作” 列表
“科普学习”
简介
科普小说用文学手段表现科学事实,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
以科学普及为题材的小说。也称“科学小说”。是科学与文学联姻的产物。它运用小说的文学手段,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来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有的还在当时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提出惊人的科学构思,以此米激发读者征服自然的信心和决心。它的创作,在选材,构思上要有新意,寓科学技术知识于文学性之中,并注意反映巩实生活,显示时代脉搏。如叶永烈的《龙宫探宝》、《蚊子的启示》等。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指出,只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众的鼎力合作,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类病毒风暴的侵袭。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织成活跃的病毒。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HPV,其实男女通吃且分布广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与人类和平共处。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穿梭,有一定几率携带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叹人类或其他物种多样性的时候,别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不可否认,病毒也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尽管疫苗不断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让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防线。在这本100多页的书里,齐默完成了其他作者用500页的篇幅都得卯足了劲才能达成的目标:揭开生命日常的面纱,重塑我们对它们最本质部分的认知。——《华盛顿邮报》《病毒星球》的写作简洁而优雅,齐默在书中探索了病毒在其他地球生命的演化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讲述了科学家近来如何揭开病毒身上隐藏的惊天秘密……从普通感冒到巨型病毒,这是一本让人着迷、发人深省的病毒科普读物。——《卫报》我是齐默的死忠粉,《病毒星球》也让我过足了瘾。这本书颇具思想深度,叙述准确,一页页翻下来让人渐入佳境。齐默有种神奇的能力,他在讲述关于自然的新奇故事的同时,能更新你对自然的想法和理解,并且始终做到科学准确。——理查德·普雷斯顿,《血疫 : 埃博拉的故事》作者这本书会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所收入的作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佳作的共同特点,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作家们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广大读者的心田。
我们的先民,把他们看到的世界,以及他们观念中的世界,都具象为一个个的汉字形体。因此,汉字形体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古代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这些汉字形体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掌握汉字构造的规律,而且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可以看到那时的社会等级、行政区划、信仰世界、生产生活、衣食住行、民俗风情……简而言之,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古文字构意分析和相关历史文化介绍,为读者展开了一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画卷。
在新冠仍在全球蔓延之际,我们有理由对自然界与微生物界保持加倍的敬畏之心。我们和传染病之间,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科学防控传染病,已成为一种生活新常态。有哪些可能引发传染的病毒与细菌?我们身边潜伏着哪些常见传染病?新冠、流感、乙肝、埃博拉、鼠疫、艾滋病……虽然都叫传染病,又有哪些异同?疫情新常态下,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儿传染病常识,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张文宏说传染》不是一本短期时效的防疫手册,而是一部提供系统性知识的科普经典。这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首次出版面向大众的科普书,用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普及医学专业知识,每一个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都能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张文宏说传染》将 28 种常见传染病划分为 7 大类别,触及不同的人体部位、生活场景,并从「传染病的前世今生」「传染病知识小科普」「张爸敲黑板」等视角,娓娓道来每一种疾病的历史、特性和防护手段,解答我们的常见疑问,让我们既在历史中看清未来的走向,也在现实生活中过得更加安全。传染病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繁衍和生存的历史。历史上的每次大流行,都让我们备感谦卑与警觉。在抗击传染病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怀抱希望,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控制住传染病,只是时间问题。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新的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极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 揭秘硅谷精英开启创业新模式的细节。披露马斯克、贝佐斯等人如何创建并运营航天公司的故事。怎样找准时机、布局调整、与对手抗衡……★ 马斯克的火箭是回收“破烂”造的?贝佐斯想涉足航天是因为《星际迷航》?首席科技记者独家贴身采访数年,还原航天神话细节。《华盛顿邮报》官方认可。★ 有创造、友情、爱情、争议、失败与东山再起,无狗血、虚构、揣测和夸大其词。还原真实的商业巨头与硅谷。★ 数十幅首次公开的珍贵照片,记录Space X、蓝色起源等一线航天私企的前世今生!★《福布斯》《国家地理》专文报道,罗辑思维热烈讨论,多家媒体力荐。自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后,人类对太空的野心就不曾停止,现在,硅谷精英们把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火星。他们梦想打造直通火星的高速公路,甚至殖民火星。对马斯克而言,火星如同圣杯,是地球面临重大灾难时的避难所。对贝佐斯而言,以火星为代表的地外行星是新的能源基地,可为地球持续提供资源。对布兰森而言,点对点的太空旅行,是可以实现的华丽梦想。而保罗·艾伦等人,正在建造史上最大的飞机……这并非小说,也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关于当今几位富有的企业家对外太空进行探索,力求给人类开创崭新未来的纪实故事。他们投入大量财富,正一步步重现美国在航天史上的辉煌。在阿姆斯特朗登月的半个世纪后,这些“太空男爵”——埃隆·马斯克、杰夫·贝佐斯、理查德·布兰森和保罗·艾伦——正以硅谷式的创新之姿大幅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试图让普通人比NASA走得更远。
现代都市人口繁盛、规模巨大,无以复加的超级部落把人类囚禁在现代都市这个“人类动物园”里。超级部落人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紧张:噪音、空气污染、缺少运动、空间拘束、过度拥挤、高度刺激以及孤单和无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暴力、战争、自杀、恋物癖,等等。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出路?未来的世界越越来越拥挤,原始部落的猎人,乔装打扮成文明开化的超级部落公民,正在苦苦挣扎,试图使自己古老的遗传特征与超常的新环境协调一致。对超级部落人而言,展望未来颇有有趣;但等到我们的孩子成年承担把握时局的责任时,人类面临的问题无疑将是生死攸关的严峻问题了。
当你是孩子时,你偎依在母亲怀里;当你恋爱时,你会搂抱你的情人;朋友相见时,你们会握握手;感到孤独时,你会伸手摸摸你的狗;当你默默思考时,你会不自觉地托着头……人类有寻求亲密行为的本能,当都市生活抑制亲密行为时,就会产生各种代替行为:焦躁不安的成年人,去寻找成人安抚奶嘴——香烟;用舒服柔软的布料做床褥来代替儿时被母亲怀抱的感觉;惊恐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脸给自己安慰……莫利斯从动物行为学家的视角,追寻人类从子宫到墓园的亲密行为模式,追溯亲密行为的根源。他说:出生前和出生后的几个月是亲密关系的种子被种下的时候。
●《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译林版《物种起源》是国内唯一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二版”中译本。这一版本不仅最忠实于达尔文原本的立场,并且修正了第一版的错误,深受当今生物学家及达尔文研究者推崇,被收录进 “牛津世界经典丛书”。●译者苗德岁是唯一获得“北美古脊椎动物协会罗美奖”的中国人。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采集和观察,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自然选择是演化的机制,并通过《物种起源》这本书证明进化论的真实性。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