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师曰:“汝何处未明?”
这儿涉及到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寂静、诸法无我。这个四法印与《三十七道》中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一个意思。“常、乐、我、净”讲的是涅槃这个理想状态,而“无常、苦、无我、不净”讲的是尘世中的凡夫状态。
慧能说:“你作为一个佛弟子,却修习外道关于断灭与永恒之类的邪见,并由此疑惑最高的成佛方法。按你的说法,是在形体之外另有一个佛性自身;你离开了生灭,却又去寻求寂灭;又以‘涅槃常乐’之语推论,说有身体受用。这依然是拘泥、贪恋生死,沉溺于世间的快乐。你应当明白,佛指出一切迷妄之人,认为色、受、想、行、识五类事物和合而成为自己的相状,把事物分门别类,作为外界尘世的相状,于是好生恶死,每一个心念都随外物迁移流动,不知道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梦幻泡影,白白地忍受生死轮回之苦,反而以记远快乐的涅槃寂灭境界为苦相,从而整天奔驰寻求世间的快乐。一会儿消除生的相状,一会儿消除死的相状,接着连可以消除的生灭也没有了,于是,涅槃寂灭境界出现在眼前。当它出现在眼前时,又没有什么数量可求的东西出现在眼前,这就叫永恒快乐。这种快乐没有承受者,也没有不承受者,哪里有什么一体五用的名目?何况你又说涅般禁止、压伏各种事物,使它们永远不能再生,这实际上已经是在诽谤、诋毁佛法了。我有一首偈诗,你先听一下:”
诸行无常,就是指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无常的。你在单位工作,可能家里的一个电话就改变了你的状态,甚至领导今天的脸色、窗外小鸟的啼鸣等诸多因素都对你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至于哪个影响大,哪个影响小这也是不固定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制定计划固然重要,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应付这些无常娈数的能力可能更重要。一个有定力的人,一定是排除各种影响而专心于计划的人。
慧能说:“你的疑点是什么?”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二端:两个极端,例如有无、好坏、对错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诸求二乘人,自以为无作。
志道说:“一切事情都是变化无常,是有 生有灭之事。将有生有有灭之妄心舍弃之后,就可以达到脱离了生灭的涅槃寂灭这样的快乐境界。我在这儿不是太明白。”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六道轮回的概念是早在佛教产生之前的婆罗门教中已经存在,或许更早就有。佛教继承了这一说法,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佛教所讲的真心自心或佛性,这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所有众生甚至全世界所共有,它的本质是空,并不存在形体上的物质,它是永恒的,但不参与轮回。参与轮回的是妄心,不是真心。
要解决痛苦,就要抛弃私心,达到无我,不执着于名相,才能寂静,所谓寂灭安静是指欲望的寂灭,而不是指事物的消亡。
慧能说:“你有什么不明白之处?”
妄心与真心的区别是,妄心有“我”的存在,而真心是“无我”。小雅一再给大家解释真心自性时说到“大公无私”这个词,这个“公”就是众生,这个“私”就是“我”,凡夫在解脱之前总是有一个“我”的存在,而解脱之后,这个“我”就不存在了,只剩下真心自性。所以,参加轮回的是人的妄心、烦恼、欲望这个东西。从阿罗汉、辟支佛到菩萨,这个“我”越来越小,当达到佛时,就彻底“无我”了、清净了、恒常了、永乐了,这是无余涅槃,即常乐我净。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志道的观点,在佛陀在世时,就有许多外道持有这些想法,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将心(灵魂)与色身(肉体)的分离,认为心是超然独立于肉体之外而存在。当今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有类似的说法,认为人有灵魂的独立存在,肉体死后将升到天堂或降到地狱(地狱是佛教名词,这儿只是借用)。
僧人志道,广州南海人。想提高自己的理解,所以来拜见慧能说:“学生从出家以来,阅读《涅槃经》十多年了,但仍然没有明白核心思想,请大师垂诲。”
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
志道回答说:“一切众生都有二身,即色身(形体之身)和法身(真心自性)。色身不能长存,时刻都在变化,有生有灭。法身或佛性之身永远存在,且无知无觉。经文中说将有生有灭之事物抛开,达到脱离生灭之涅槃寂灭的快乐境界。”不知道是哪个身寂灭?哪个身快乐?如果是色身受乐,色身灭亡时,身上的四大元素(地水风火)都各自分散,完全是苦,而不是乐;如果说是佛性之法身受乐,这个色身岂不是等同于草木砖瓦一样,又由谁来受乐呢?”
师曰:“汝作么生疑?”
有人要说:“佛教也讲轮回,人的肉体死亡之后,转世到天堂或地狱等六道之中,这个被转世的生命不也是和灵魂不死的意思吗?”许多净土法门、地藏法门的人确实如此相信,然后理解上却是错误的。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1世间常存论4种6世间有想论16种2世间半常半无常论4种7世间无想论8种3世间有边无边论4种8世间非有想非无想论8种4异问异答论(诡辩论)4种9众生断灭无余论7种5无因而有论2种10现在生中涅槃论5种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另外,佛性是生灭的本体,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是生灭的作用,一体五用,生灭也就是永存的东西,生就是从本体上起作用,灭就是收回作用回归本体。如果允许它再生,则是有生命的事物,说明它没有断灭;如果不允许它再生,则永远归于寂灭,它便等同于没有生命的事物。如果全象这样,则一切事物都会被涅槃所禁止、压伏,连生的可能性也没有了,那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至高无上的大涅槃,圆满清明又洁净。凡愚称之为死亡,外道称其为断灭。声闻缘觉修行者,以为万事无所作。这些有情诸心计,六十二见是本意。谤佛妄立虚假名,责问何为真实义?唯有上等器量人,,通达万物无取舍,懂得五蕴分步法,以及蕴中的有私,所现外境众物象,包括声音和相状,全是虚假和梦幻;不起凡圣分别见,不作涅槃死灭解,二端三界全切断;常应众生起作用,但却不生有用念;分别世间一切物,但却不起分别念;任凭大火烧海底,不管风吹山相击,真如常在寂灭乐,涅槃境界相如是。我今勉强以言说,为了使你却邪见,不可按照语言解,才能算你有所悟。”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偈诗中的“六十二见”,这是佛教所说的外道的六十二种错误见解。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志道听了之后立刻大悟,兴奋踊跃,致视讯民而退。
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预料之外的干扰呢?因为世界是无序地变化,这些变化都对你的心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而你的心受影响之后,你的行为也必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心为什么受到波动呢?因为人有私心,有了私心就会有所顾虑,有顾虑就有了烦恼,有烦恼(有漏)就是有痛苦,所以说有漏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