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黄铁鹰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推荐序l 海底捞的机制--宁高宁

上一章 下一章

铁鹰让我写序时我答应得很随意,可把他的书稿看了几章后我觉得这个序很难写,因为铁鹰在海底捞发现的东西是大多企业没有的。中国成千上万家餐厅,成功者各种原因都有,像海底捞这样一家时间不长的火锅店,在人上、信念上下这么大工夫的不多。

铁鹰是做过商人的学者,或者说他本来就是学者式商人。他总能抓住管理学中的本质东西,他总善于把管理学所有技巧性的理论一直追溯到人性本质的深度来拷问,他不喜欢把它的观察局限在金壁辉煌的董事会议室,他更喜欢问老板与雇员的关系是什么,企业中每个人的感觉是什么。到一家餐厅他更喜欢看厨房,到一家工厂他更喜欢看车间,他最喜欢与一般员工聊天,而员工也喜欢与他聊,他总能从制度设计角度为企业的成败找到“人”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往往是对的。

铁鹰从海底捞发掘出来的是这三者的结合,而且这其中铁鹰更着重了精神的东西,我知道这是铁鹰的特长,也是他的信仰。我有个预感,这本书里对基于人性和心理为前提的精神因素的提炼,会帮助提升中国企业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有三件事都不是铁鹰告诉我的,但我觉得与这本书很有关应该写在这里,一是听说铁鹰为了调研海底捞派了北大学生去餐厅打工做卧底,几个月才拿到这些第一手资料。二是听说海底捞也送火锅外卖到家里,人家吃完了,服务人员连垃圾也收走。三是在偶然机会下遇到要出这本书的策划——《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编辑,他说宁总你的序写了吗?快写吧,我们编辑部的人看了书稿都哭了!

他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与学界商界的人都不同,这几年他在北大不仅是很受欢迎的教授,不仅开创了校园与企业结合的许多先例,他也把他的观察思考更系统化、整体化、精神化了。他的许多发现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了企业管理实践的永续蓬勃和创新,也是因为他的发现和角度,我们才有了关于海底捞餐厅的这本书。

海底捞就在它的员工中建立了这样一种让人人痴迷的宗教。这种信仰是在海底捞的封闭环境中形成的,与企业外的社会一般做法不同。海底捞因为重新定义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当然也改变了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原来可能是矛盾的三方成为一体的了。这样一个新的信仰和信任的关系就形成了,你把每个人当做好人,每个人就真变成了好人,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变得更美好,世界就真的更美好了。海底捞做了这样一个不是没有风险的尝试,但却很成功。我不认识海底捞的老板,我想他定是一位心中有大爱的人,因为我觉得只有有大爱的人,才会有智慧把组织作这样的改造。

企业中有样看不见但处处能感受到的东西,可以叫它理念、文化或信仰,也有人叫它企业宗教。这样东西不需要,也不可能孤立地去建造,每家企业都有,有好有坏,因为它是企业管理中所有行为的结果。

为了搞清海底捞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和夫人曾在北京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悄悄到海底捞排队候餐,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群态度不同的员工,他们乐观、主动,还带着强烈的自豪感,他们笑着的眼神中传达出诚恳和欢迎你来的意思,走起来很快像小跑,想让你满意的意图很强。从它的价钱,到它的莱品,到那幢楼里其他餐厅都冷清只有海底捞要排一小时队,我突然觉得铁鹰这次抓住了一个很特别的研究对象,因为这个对象身上有种特质很稀缺、很宝贵,它可能是未来企业中越来越重要的东西。

大部分企业不缺制度,制度也能起很大作用,可仅有制度会造成机械和被动;大部分企业都有奖罚,金钱当然起很大作用,可仅有奖罚会造成交换和隔膜;很多企业都有理念、愿景及使命,可仅有这些可以挂在墙上的东西会造成形式感和空洞,只有把这三者适当地放在一起了,企业才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