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成语由来 作者:王彤伟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P

上一章 下一章

小李第一年高考落榜,于是他破釜沉舟,复习一年之后,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解释皮里:内心。阳秋:相传孔子编订《春秋》经,在言辞中寄寓了深刻的褒贬之义,这里借指评论。东晋简文帝皇后名春,后人避讳,以“阳”代“春”。指口头不加评论,内心有所褒贬。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近义苦尽甘来

皮里阳秋

秦末天下豪杰雄起,秦军围攻赵王于巨鹿。赵王向楚怀王求救,怀王派遣宋义为主帅、项羽为副帅,率军二十万救赵。行军到山东曹县后,宋义听说秦兵强大,便停止不前。项羽请求进军,宋义也不准。项羽怒杀宋义,名声传遍各个诸侯国。接着,他派当阳君黥布、蒲将军前去救援,以解巨鹿之困。当阳君、蒲将军和秦军交战不利,于是项羽率领全部人马渡过漳河,把所有的渡船都沉入河中,把做饭的炊具都砸烂,把所住的房屋也都烧毁,只随身带三天的口粮,以此向士卒表明一定要拼死战斗,不存生还之心。结果楚兵以一当十,与秦军九次激战,大败秦军。在强大的战斗力面前,秦军内部倒戈。随即项羽率领楚军到达巨鹿,经过多次激战,断绝了秦军的粮道,打垮了秦军主帅章邯。项羽从此威震各诸侯国,诸侯们都臣服于他。

否极泰来

反义乐极生悲

花木兰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当时北方以游牧为生的柔然国不断南侵,北魏被迫不断征兵进行防卫和征伐。在征兵的名册中,花木兰的父亲名列其中,但是父亲年事已高,而弟弟年又太幼,木兰只得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早晨告别爹娘,随军开拔,晚上就住在了黄河岸边。在苍茫的暮色中,在黄河的轰鸣和战马的嘶叫中,木兰做好了奋战报国的准备。随后的十年中,花木兰身经百战,喋血疆场,取得了无数的战功。战后皇帝想要赏赐她,封她为官,但她拒绝了赏赐,也不愿为官,在战友的陪伴下回到了故乡。令人惊叹的是,十年来生死与共的战友直到这时才知道,勇敢坚强的花木兰原来是个女儿身。《木兰诗》的作者由衷地感叹道:雄兔脚毛蓬松,雌兔眼睛眯缝,但两只兔子趴在地上奔跑时,又怎能辨别出雌雄呢?

例句

近义错综复杂

例句

解释指不用智谋而单凭个人胆量的勇气。

近义视若无睹

例句

春秋时期吴越战争中,越国被打败,屈辱求和。越王勾践五年(公元前492年),勾践和大臣文种、范蠡按照协议到吴国去做奴仆,大臣们都到浙江边上去送行。文种、范蠡劝慰勾践说:“古人云:‘处境如果不困厄,那么志向就不会远大;形体如果不忧愁,那么考虑就不会深远。’圣明的帝王、贤能的君主都会遭遇到灾难,蒙受到耻辱,他们身体被拘禁名望却很崇高,身体受屈辱声誉却很荣耀,他们处在卑下的地位而不消沉,处在危险的时刻却能安然处之。”又说到:“五帝尽管德行深厚,但还是遭受了洪水泛滥的忧患。周文王遭受欺凌和屈辱,身遭囚禁痛哭流涕,推演《易》而创六十四卦,时间过了一定的期限,厄运到极点就转向了通达。诸侯都来救援文王,他的命运出现吉祥的征兆,最终起兵讨伐仇人而夺得天下。现在大王虽然处在危难困厄之中,但谁能知道它就一定不是通达得志的征兆呢?”

近义背水一战

旁若无人

有些男女青年太开放了,竟敢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亲热。

荆轲虽然同喜欢喝酒的人们交往,但是他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看书。他游历各诸侯国的时候,都是跟当地德高望重、贤能英雄的名士结交。到燕国后,燕国的隐士田光先生对他也非常友好,知道他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后来,田光向燕国的太子丹推荐荆轲。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但最终没有成功。

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喜欢读书和击剑。他周游列国,一开始并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到达燕国以后,他和一个杀狗的屠夫以及一个擅长击筑(古代一种形状像筝的弦乐器)的高渐离成了好朋友。荆轲喜欢喝酒,每天都同屠夫以及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畅快时,高渐离弹击着筑,荆轲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彼此都非常高兴。可是过一会儿,又相对着哭泣,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匹夫之勇

项羽一声怒吼能吓退千军,但他不能任用贤能、运筹帷幄,所以只能算匹夫之勇。

解释扑朔:指雄兔脚毛蓬松。迷离:指雌兔眼睛眯缝。雌雄兔子本来各有不同的特征,但在奔跑时却难辨其雌雄。也有人认为,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或兔子奔跑迅速貌。后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例句

例句

出处《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迷离

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努力,终于一举战胜吴国,吴王夫差自杀,勾践得以称霸诸侯。

解释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加人口,笼络人心,卧薪尝胆,准备复仇。几年之后,时机成熟,全国百姓斗志高昂,大家纷纷说:“越国的人民爱戴您就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们想为父母报仇,臣子们想为君主报仇,哪能不尽心尽力?现在我们请求对吴作战。”勾践于是决定进行复仇战争,他召集民众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怕自己的人数不够,而怕自己人的志向操行缺少受辱报耻的勇气。现在夫差已经有战士十万三千人,都穿着犀牛皮做的高级铠甲,但是他不担心这些士兵没有操行,反而仍担心自己人数不足。我现在就要帮助老天消灭他。”勾践同时宣布作战纪律:“我不需要个人逞能的那种勇敢,我需要大家共同进退。进击时要想到奖赏,败退时要想到惩罚,这样就会得到必有的赏赐;如果前进时不听命令,败退时不知耻辱,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由于军队号令严明,斗志昂扬,勾践这次对吴复仇节节胜利。最终,夫差求和不成自杀,吴国就此灭亡。

解释否、泰:《易》的两个卦名。天地相交、万物相通谓之“泰”;不交、闭塞谓之“否”。后常以“否泰”指世事的盛衰,命运的顺逆。比喻厄运终结而好运到来。

褚裒(póu),字季野,东晋名士,死后追赠侍中、太傅。褚季野性格沉稳,当时善于品评人物的桓茂伦认为他内心有决断,但口里不说出来,于是评论道:“褚季野皮里阳秋。”《世说新语》里和褚季野相关的记载不少:太傅褚季野刚到江南时,曾经到吴郡去,到了金昌亭,吴地的豪门大族正在亭中聚会宴饮。褚季野虽然名气很大,但当时那些富豪匆忙中没认出他,就吩咐手下人多给他倒茶水,少摆粽子,茶一喝完就添上,让他始终吃不上粽子。直到喝完茶,褚季野才和大家作揖谈话。他不慌不忙地说:“我是褚季野。”于是满座的人惊慌地散开,个个进退两难。

解释即便有人在旁边也视若无睹,就像没人一样。形容自行其是而不顾别人的态度或反应。后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出处《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出处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在人的一生中,否极泰来的事时有发生。

褚季野从章安县令升任太尉郗鉴的记室参军,当时他名声已经很大,可是这个官位还很低,很多人见到他还不认识。诸季野坐着商船往东去,和几位为长官送行的官吏到钱唐亭投宿。当时,吴兴人沈充任钱唐县令,正好要送客过浙江。客人到后,亭吏就赶出褚季野,让他移住到牛棚里。晚上江水涨潮,沈县令睡不着,起来四处走动,就问牛屋里是什么人。亭吏说:“昨天有个北方佬来亭中寄宿,因为有你们这些尊贵的客人,就暂且把他挪到那里。”县令这时已有几分酒意,便远远地向牛棚问道:“北方佬想吃饼吗?你姓什么?可以出来聊聊。”褚季野于是拱手答道:“我是河南褚季野。”褚季野的大名远近久仰,县令于是大为惶恐。又不敢再随便让他搬地方,便在牛棚里呈上名片拜见他,并且另外宰杀牲畜,准备酒食。当着褚季野的面鞭责亭吏,想用这些做法来道歉。褚季野和县令对饮,言谈、脸色没有什么异样,好像对这一切都没在意似的。后来沈县令一直把他送出了县界。

这些传说尽管扑朔迷离,却唤起了我的希望。

破釜沉舟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