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成语由来 作者:王彤伟 近现代)

章节目录树

K

上一章 下一章

战国时期,燕国封宋国人荣蚠(fén)为高阳君,让他率兵攻打赵国。赵国上下都非常担心,希望能从齐国引进安平君这个人才,以抵挡燕国的进攻。为此,赵王割让了三座城市和五十七个居民点给齐国。赵国老将赵奢看到国家花这么大的代价,从齐国引进这样的人才,非常担心,就对国家的执政官平原君说:“国家哪里会缺人缺到这种地步!你们为什么不任命我来抵御燕国的进攻呢?我曾经在燕国担任过上谷太守,那里的地形要塞我非常了解。我敢说,在百天之内,天下诸侯的兵还没有聚集起来的时候,我就已经攻占燕国全境了。”

解释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祭遵为人廉洁谨慎,约束自己,以公事为重。皇上赏赐给他的东西,他总是全部分给士兵,以至于自己家中没有什么私财。他身穿皮衣裤,盖布被子,夫人的衣裙也不绣花边。光武帝刘秀因此非常器重他。祭遵死后,刘秀非常悲痛,亲自前往送葬,赠予谥号“成侯”。

解释揖盗:向盗贼行礼作揖。打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入坏人,自招祸患。

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克己复礼

在《抱朴子·微旨》中葛洪说:“憎恶行善,喜好杀伐,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违背正道,残害下属,欺迷上司,背叛主人,得到恩惠而不感激,贪赃枉法,收受贿赂,黑白颠倒,以权谋私,滥施刑法,破坏别人的家庭,抢夺别人的财宝,谋害别人的生命,夺取别人的地位,侵凌贤能之士,诛杀投降之人,诽谤神仙圣人,打伤修道之士,射杀飞禽,毁伤生命萌芽,教唆他人作恶,隐藏别人优点,身处险境却悠然自得,窃取他人的功劳,破坏别人的好事,抢夺别人喜欢的东西,拆散别人的亲情骨肉,好强争胜,借多还少,放水放火淹烧他人,利用法术暗害别人,欺负弱小,以次充好,巧取豪夺,拦路抢劫,品行不端,作风不正,吹牛诈骗,传播他人隐私,借钱不还,有钱不借,贪欲无限,拒绝诚信,不顺从天命,不尊敬师长,嘲笑他人行善,毁坏他人庄稼,损坏他人器物,让人吃不干净的饭食,短斤少两,鱼目混珠,骗人钱财等等,其中任何一条行为都是一种罪过。根据后果的轻重,掌管生命的神仙会扣除作恶者的寿命,如果扣完就会死掉。”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东吴的创始人孙策遭敌人刺杀,临死时,把国家托付给弟弟孙权,但孙权哭泣不止。于是老臣张昭对孙权说:“孝廉(对孙权的尊称),现在难道是哭的时候吗?丧礼由周公所立,但连他的儿子伯禽也没有遵守,不是他想违背父训,而是当时的事实使他不能墨守成规。何况现在奸诈不轨之人竞相争斗,豺狼一样的人到处都是,东吴立足未稳,危机四伏。您却想为兄长致哀,顾全礼制,这就相当于打开门向强盗行礼作揖,不能被称为仁义。”

例句

口若悬河

出处东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近义经年累月

反义表里如一

反义假公济私

近义引狼入室

例句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

近义垂死挣扎

例句

局长对侦察员们说:“困兽犹斗,我们要警惕敌人狗急跳墙。”

解释说话像河水下泻,滔滔不绝。本来是个褒义词,形容能言善辩。后来常用为贬义,形容人夸夸其谈,不着边际。

克己奉公

例句

就是追求人格的完善,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约束。“克己复礼”就是对追求“仁”的做法的凝练和总结,是儒家奉为圭臬(niè)的一项准则。

反义钩心斗角

当时东吴地盘尚小,只占据了会稽等六郡,而且六郡中一些偏远险要的地区还没有完全臣服。同时,英雄豪杰和儒士谋臣们正在决定是否效命东吴。就连国内的君臣之间都还没有建立起相互信赖的牢固关系。孙权从大局着眼,听从张昭的建议,立即换掉身上的丧服,上马外出,巡视检阅各个部队,稳定了东吴动荡的局势。

解释约束自己,以公事为重。

解释嘴上说得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隐藏着害人的刀剑之心。比喻嘴甜心毒,用来形容口是心非、阴险狡猾的伪君子。

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解释脍炙: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美味佳肴。本指美味佳肴人人喜爱。后用来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大众所称道。

反义坐以待毙

他不擅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小圈子集会时则口若悬河。

郭象闲居在家时,以写文论道的方式自得其乐。后来征召为司徒的佐官,逐渐升迁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黄门侍郎。东海王司马越把他引纳为自己的太傅(辅导太子的官)、主簿(魏晋时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特受亲信和倚重。郭象担任要职后,手握重权,在朝廷内外声威显赫、气势逼人,使得当时舆论哗然,到处都是让他下台的声音。

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晚年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炼丹采药,从事著述,直至去世。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理论家、医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过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撰著丰富、内容精玄、成绩卓著。不过,他的作品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和《神仙传》。

近义公而忘私

祭遵是东汉著名将领。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祭遵家境殷富,却十分节俭,不穿华美的衣服。母亲去世后,祭遵亲自背土,垒造坟茔,得到人们的尊敬。

困兽犹斗

口蜜腹剑

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开门揖盗

近义夸夸其谈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出处《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赵奢又接着说:“假如安平君很愚蠢,他就挡不住燕国荣蚠的进攻;假如安平君非常聪明,他就不会真的与燕国作战,因为如果赵国战胜燕国变得强大,齐国就不能再称霸了。这两种情况,安平君必居其一。在我看来,如果安平君得以指挥强大的赵国军队,他一定会耗费时日,拖延战争,使赵国百姓的力量完全消耗在战壕营垒之中。等到燕赵两国的实力由于交战相互削弱了,安平君就会率兵回国。他的做法,一定会使两国军队耗尽力量,情况没有比这更明确的了。”平原君没有接受赵奢的建议。最终,安平君果然只攻占了三个小城市,和赵奢说的一模一样。

解释刻:契刻,刻记号。求:寻找。本指在船体上刻上记号以方便找寻坠水的剑。后用来比喻拘泥成法,固执而不知变通。

你俩只要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就可以消除误会。

例句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乎?”

近义坦诚相待

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例句

例句

如果把我公司的商业秘密透露给他,就无异于开门揖盗!

刻舟求剑

李林甫在唐玄宗时官运亨通,但他为人阴险狡诈,嫉妒贤能,表面和善,心底却不善良。等他做了宰相后,对凡是才能声望、功勋业绩超过自己的,还有那些被皇帝厚待,势力地位即将接近自己的,就一定想尽办法,千方百计陷害他们。他尤其嫉妒文人学士,惯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假装与人家关系友善,表面上说一些好听的话,背地里却施计陷害。时间久了,人们终于发现了他的伪善面目,于是说他“嘴里是蜜,心里是剑”。

近义百读不厌

例句

解释开诚:敞开诚心。布公:宣示公正。指以诚相待,坦白无私

解释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出处《孟子·尽心下》:“曾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解释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

反义随机应变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口是心非

例句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在邲地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战争以晋军大败而告终。晋军从邲地撤回后,主帅荀林父向国君请求死罪,晋景公打算答应他。大臣士贞子劝谏说:“城濮之战的时候,我军大获全胜,晋国举国欢腾,但晋文公还面带忧虑之色。大家就问文公:‘既然击败了强敌,为何反而愁闷?’文公说:‘楚军的丞相兼主帅子玉还活着,忧愁就不能算是完结了。被围困的野兽尚且要挣扎搏斗一番,何况一国的宰相呢?’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文公便喜形于色,说:‘没有人来和我作对了。’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都没能强盛。现在上天可能是要警示我们晋国,所以吃了败仗。但是如果杀了荀林父,这等于是增加了楚国的胜利,恐怕会让咱们晋国好久都不能强盛啊。荀林父前进时想的是竭尽忠诚,后退时想的是弥补过失,这样一个尽忠为国的人,怎么能杀掉呢?他的这次失败,就像日蚀月蚀一样,怎么会损害日月的光明呢?”晋景公认为这番话很有道理,就命令荀林父官复原位。

解释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比喻处于绝境还要挣扎抵抗。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诸葛亮一生勤勤恳恳,为了治理蜀国和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给他写的传记最后评论说:“诸葛亮作为相国,安抚百姓,明示礼法和规矩,规定官吏的权限和职责,听从君主的裁断,袒露诚心,推行公正。对于竭尽忠诚,有益于当世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一定奖赏;对于违反法令、懒惰无礼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一定惩罚;对于认罪并坦白真情的人,即使罪行严重也一定赦免;对于不说实话、巧言伪饰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一定严惩。无论做了多么小的好事,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做了多么小的坏事,也没有不贬斥的。他对各项事务都很熟悉,能抓住其根本,能根据人的名声考察他的实质,瞧不起那些虚伪的人。最终使得蜀国全境之内,人人都敬畏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但没有怨恨之人。这都是因为他心存公平,对该不该做的事规定得十分清楚的缘故。”

开诚布公

祭遵有胆有识,不畏强权,主持正义。有一次,他担任军中执法,有个伺候光武帝刘秀的小郎官犯了法。祭遵毫不客气,当场处死了他。刘秀知道后,十分恼怒,下令逮捕祭遵,加以惩处。主簿陈副劝阻说:“您常想让军容整肃,现在祭遵执法毫无避忌和袒护,正是帮助您整肃诸军的好机会。”刘秀于是赦免了祭遵,并任命他为刺奸将军。这事以后,刘秀常对将领们说:“你们要当心祭遵!他连我喜爱的郎官都杀了,也一定不会袒护你们。”又有一次,祭遵奉命征讨敌人,战斗中敌人的箭射穿了祭遵的嘴,血流不止。众将见祭遵受伤,边战边退。祭遵见状,不顾伤痛,大声呵止。士兵们勇气倍增,大破敌兵。

曾参的父亲曾晳喜欢吃羊枣(一种果实名,成熟后颜色发黑,就像羊屎蛋一样,故名)。他死了以后,曾参怕想起死去的父亲,所以不忍吃羊枣。公孙丑问道:“美味佳肴和羊枣相比哪样好吃?”孟子说:“当然是佳肴啊!”公孙丑说:“既然这样,那么曾参为什么只吃佳肴却不吃羊枣呢?”孟子说:“佳肴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而羊枣只是个别人喜欢吃的。就像父母之名应该避讳,姓却不用避讳,因为姓是大家都相同的,而名却是个人所独有的。”

《吕氏春秋·察今》中讲到治国之道要与时俱进,时代变了,治国之法也应该随之而变。天下有七十一个圣人,他们的治国之道都不相同,并不是他们存心求异,而是因为时代和形势各不相同。文中举例说:楚国有个人横渡长江,他的佩剑从船上掉到了水里,于是马上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到了水里。”当船停下来后,他从自己刻的记号那里跳入水中找剑。他没有想到,船已经走了这么远,而掉到水里的剑并没有前行。假如像他这样去找剑,不也有点太荒唐了吗?又举例说:一个人过长江时,看见有人正抱着婴儿打算把他扔到江中。婴儿大声啼哭,这人就问原因,回答说:“他的父亲善于游泳。”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难道他的儿子就善于游泳吗?所以,只有因时变法的君主,才是贤明的君主。

反义争分夺秒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绔,布被,夫人裳不加缘。”

例句

脍炙人口

刻舟求剑只会让机会擦身而过,只有不断主动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近义口是心非

郭子玄即西晋时玄学家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他小的时候就很有文才和思想,喜欢研究老庄学说,善于清谈,曾经为《庄子》一书作注解,流传至今。当时的太尉王衍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就如同高挂在天上的黄河在往下泻水,灌注大地而不见枯竭。”

孔子的学生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得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于仁了。成就‘仁’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而不在于依赖其他人。”

近义守株待兔

反义笨嘴拙舌

颜渊接着问:“请问‘仁’的具体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听后,认真地说:“我虽然天资愚钝,也要奉行这些教导。”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之一,对个人来,追求“仁”

后来,她被这旷日持久的事态也弄得麻木了。

反义味同嚼蜡

旷日持久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