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生产技术仍将存在,个人定制技术将不断加速,但是史上第一次,我们拥有了比个人规模更大,比大众规模更小的技术。我们拥有了充斥着中产阶级的网络。
这么一来,事物不是越做越大,就是趋于个人化。这种两极分化的压力遏制了地域的生命力。现代人的思路是,这个东西要不是大家都喜欢的,就应该只对我有吸引力。对大众社会与个人崇拜这两种趋势而言,中间市场一直是难以琢磨的诡异地带。那时候,从经济和技术能力来看,没有什么能够满足五千人的需求。大众传媒或个人芯片都无法受用于城镇或街区。
在价值链中,每个中间环节都会为产品增值,证明最终产品的溢价是值得的。公司互相竞争,挤入价值链中,然后试图越来越多地控制链条上的环节。电脑与网络通讯出现初期产生的效果是,他们颠覆了传统的价值链,引起行业的警觉。未来主义者保罗·萨夫(Paul Sao)把新经济体催生的多种互动称为“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的转移。
准备好迎接随时突袭的“网络闪客”。电子空间催生了这样一批用户:他们瞬间来袭,瞬间撤离。在“深蓝”与加里·卡斯帕罗夫那场著名的象棋比赛过程中,IBM网站迎来了五百万访问者。而比赛一结束,观战者全部作鸟兽散。在199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夜,五千万用户同时登录了CNN网站,到第二天网站访问量就跌回了平常水平。这些网络闪客可能在同一天围堵在你的门口,第二天就四散一空。一浪接一浪的用户从一个热点转移到下一个热点。但是,即便物理空间也要为闪客的出现做好准备。当他们出现时,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在网络空间中,“规模”将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新型组织通常呈扁平状延展并扩散,核心相互嵌套,中部膨胀。与其改变规模,公司更可能改变形态。在工业时代早起,规模分化,呈现两个极端,一端是“世界”或者“大众”,另一端是“个人”。工业革命强调,生产规模越大,效率越高。大众社会与大众消费由此形成。对大规模的追求贯穿整个社会。如果一个生意做好了,就值得扩展到全球。摩天大厦、大型工厂、巨型水电站与桥梁彰显了人类的野心。那个年代,通讯工具也大展拳脚。纸质印刷品与无线电信号肩负着信息传递的任务,从单一源头教育并调动了上亿民众,其重要意义可以与任何钢铁制品媲美。最能彰显“大规模”之威力的莫过于电视。一个小小的电波能够跨越上千里的距离,同步扩散到千万人的终端上。
网络经济推动中间市场的形成。它输送技术,促成中间市场(工业时代无法实现)。
但是大公司的“大”在未来或许拥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艰难的中间市场是一个普遍问题。我们能够通过目录和索引,直观了解一本书中的观点。我们也能通过卡片目录,了解图书馆中几百万本书中的观点。但是我们没有任何工具,帮助我们洞悉艰难的中间市场,例如某个专业领域中一万名专家的观点,或者一千本书中的观点。如果你想了解美国内战这个话题,你去哪找到全部文献中关键词、核心话题或核心观点的清单呢?
技术对于公司的规模有很大影响。电梯的发明使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上千名员工得以在紧密的物理环境中共同办公。高楼大厦开启了中央集权公司制的黄金时代。电话普及到每个工位上,这方便了中央集权的公司将分支机构开设到临近的城市与州,公司的员工规模越来越大。在巅峰时期,1967年通用汽车所有工厂和行政楼中共有85万名雇员。
电脑与网络技术扭转了公司规模的增长趋势。在技术的支持下,过去8个人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7个人完成。对技术严重依赖的公司得以减少雇员数量。微软这样庞大的公司也仅仅雇佣了两万名员工。如果说利用一点点网络技术的公司得以缩减规模,那么以此类推,大量使用网络技术的公司能够不断缩减规模,直到剩下一名员工。一些统计数据肯定了这一趋势:目前美国拥有1400百万人自由职业者,830万独立合约工,260万临时工。因此,总计2500万的美国人都以个人为单位工作。照这个趋势下去,几十年后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老板,美国也将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国度。
不论已经成名或者尚未成名的乐队都在尝试着音乐界经历的颠覆。从录制音乐,存放入库,长途跋涉地运到另一个地方,摆放到货架上,然后绞尽脑汁地夺取音乐店中最惹人注意的展位,这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似乎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失去意义,因为网络能够将音乐直接并快速地送至粉丝手中。在万能的网络中,没有中介就意味着没有烦恼。
网络逻辑从多角度支持中间市场。第一,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志同道合者可以更高效地找到并连接两种兴趣。一旦连接上,低廉的传输成本有助于使已有联系更加紧密。第二,对称的信息收发、文本视频音频传输、3D空间、存档,隐私控制,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之前较单薄的虚拟社区体验,并提升社区凝聚力。第三,网络中随处可见的虚拟货币意味着,经济活动可能在任何利基市场形成。过去育狗员之间互换知识,把所有信息汇集在一个社区中就能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第四,网络经济淡化了边境的概念,这意味着,理论上讲,60亿人口都可能成为萌芽状态中社区的成长空间。按照收益递增法则(law of increasing returns),小规模的生意得以成长到中型规模。过去任何一个受粉丝追捧的概念,今天就对应了一个网站。未来,每一种令人们狂热的事物都能吸引一万名粉丝。
工业经济——网络经济技术刺激了中介的扩散。大量的小公司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利基市场。
从大众传媒到“混乱”传媒
“二战”后,“唯我主义”在大众广告与个人崇拜的浪潮中悄然兴起。人们对心理分析、自我意识、个人表现与自尊心的热衷,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信息时代刚刚萌芽,人们就显示出对个人主义的追捧。随着个人电脑、私人教练、私人顾问等的兴起,人们开始期待个性化定制一切事物。
一个地点由四个维度界定。两个物件如果相邻,则代表它们在四个坐标中相近,它们分别是:上-下,左-右,前-后(x,y,z)以及时间。物理地点如此丰富多彩(尽管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完全意识到这点),但它限制了不同事物在其中产生的关联。一个地方的人只能与固定数目,并且少量临近自己的人进行互动。一个事物只能接触相对较近的其他事物。
网络去哪,中介就会跟随到哪。而且,节点越多,中间人就越多。
◎不可同日而语的“大规模”
空间(space)这个在英语中常见的后缀,是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缩写,指代使人身临其境的电子空间。但是这个词的源头更为深远。空间的技术性概念源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科学家利用空间来形容复杂的系统。极端复杂的空间拥有独特的动态。因此,空间一词在形容模糊或无限的网络构造时尤为适宜。由上亿实体和中介(目前网络已经包括了十万多个摄像头)组成的网络在“高维数”中运作,正如数学家所说的,它呼应了崭新的动态。随着电子环境的不断延展,地域的影响力减弱,空间的影响力增加。经济渗透进各个网络媒介,传统的交易市场转换成为概念性的虚拟市场(marketspace)。
电子社区促进了中型社区的兴起。网络不同于无线电广播或电脑芯片,它使能量从一个人传递到他的朋友,继而传递到他朋友的朋友,他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网络架构师得以寻找、培养,说服并管理数量中等、志趣相投的粉丝和社区,并使它们发扬光大。换种说法就是利基市场。基于邮政系统的杂志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一直服务于利基市场。但是,一些新型关系随着宽带网络而创建,它们无法借助邮政系统与杂志实现,例如即时回复、对称带宽、真正的平等沟通、归档、筛查,集体记忆等等。
随之而来的将是“分众利基市场”(demassied niches):利基生产、利基消费、利基娱乐、利基教育、利基世界。社区、同类小组、俱乐部、特殊兴趣小组、党派、次文化、部落教派。再没有什么是乌托邦世界。我们现在拥有了以网络为中心的另类传播媒介,它取代了诸如无线电视的大规模技术。
◎高强度聚合
《连线》杂志从1993年开始,开发首个商业网站,“无限的货架空间”就成为经常被作者使用的短语,与这个短语紧密相连的是“绕过编辑”,以显示出编辑是多余的中间环节,作者和读者用不着忍受中间人无耻的删节。未经加工的作品能够从作者流向读者,一字不漏,原汁原味。然而,我们第一版原型就令我们确信,网站不能这样运作。我们的网站从发布到今天,一直遵循了一个特殊原则,那就是,在网络经济中,中介至关重要。网络空间的包容特性——网站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证明网络经济恰恰需要中介。网络技术不但不会遏制中介,反而会促进他们的生成。网络正是中介的摇篮。
网络经济从地区到空间。
人们占据场所,但经济将占据越来越多的空间。
在新的混乱媒体中,谣言、阴谋,妄言满天飞,这些始终都是社区的缺陷。网络的中间市场需要了解如何对抗网络的不可预知性以及偏执的脆弱性。如果能对这些缺点加以利用,广播仍能在网络经济中蓬勃共生。有时候,向大批公众发送即时的信号很有必要。广播通路仍然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内容也可能被直接推送给用户。
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是中介
发生在任何时间与地点的交易成本越来越低,因此那一片充满价值的金属可以被嵌入到任何流程或产品中。由于每个芯片的成本低廉,原本容纳一个中介的成本空间现在能容纳多个芯片。交易成本降低到微不足道的程度,碎片化的价值可以被加在任何流程或产品中。
在工业化过程中被遗漏的是中产阶级。过去,所有人都处于中间市场,所有事都发生在中间市场。中产阶级的规模曾经以地理意义上的城镇(以万记),社区(以千记)以及街区(以百计)而扩大。中间市场在地理环境中适得其所。
通讯技术的发明使有机体成为不可思议的物体,就像网络使基于地点的公司变成不可思议的空间。
像香蕉这样的产品,如果想跳过这条产业链,或许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其他价格更高,而且没有那么笨重的食品则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购买。城里的美食爱好者可以直接联系农夫,购买例如特级咖啡,正宗枫糖糖浆或者有机牛肉这类产品,只须利用邮局或快递服务送货,免除了中间涉及的批发或零售渠道。美食家可以利用网站或直接邮寄目录直接从种植者手中购买产品,将传统中介置之度外。
新经济体中的虚拟市场能够容纳比老式交易市场多得多的中介。激增的中介组成一个夸大的中间市场。随着网不断扩散,中间领域里相互交叠的兴趣也不断扩散。实际上,与其说超级中间市场表示一个尺寸,它更像一个形状。
总有一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邮箱。等到那天来临时,我可不希望一天收到六十亿封邮件,被告知每个人心中所想。到那时候,世界上一半人口可能在做生意,其中一半可能是初创企业。我可不想收到广告,因此我会在邮箱和发件人之间引入中间人,用以整理、引导并筛选收到的邮件。如果我想联系住在新疆的MohammedJhang老先生,告知他我最新研究的关节炎疗法,那么我就需要借助中介找到他,并穿过它的层层邮箱筛选。为了增加我的成功几率,我或许需要更多的中介,比如广告商,彩票,定位中介,引诱他进入公共场所,或许是赛鸽场,也可能是他常去的电影院,从而令他注意到我的研究成果。当然,谁都可以搜索“针对关节炎的新型基因疗法”,然后找到32000个结果。但是你需要中介来担保疗效。你需要中介来比较不同疗程的价格。
随着商业行为向知识与信息转移,去中介化迎来了经济中的成熟时机。那么,数字时代的产物,例如音乐CD和新闻报道,为何要舍近求远,而不直接把产品投递到消费者手中?最近马特·德拉吉的走红使人们确信,网络逐渐摒弃了中间环节。德拉吉原本是一名在好莱坞播报八卦新闻的无名小卒,后来他将独家的内部消息从家里电脑发送给越来越多跟随他的读者,收获了全国性的读者群以及全国闻名的个人品牌。
在过去你很难找到。今天,万维网(www)的符号一下子闪过脑海。在万维网中,我们看到创立中间市场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所有相关文件的超链接进行筛选和分类,制作中等规模知识库的索引。
工业经济使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近在咫尺。如果你想吃香蕉,你需要借助许多中介机构,把水果从洪都拉斯的种植园转移到你的厨房中。连接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是一系列编辑、银行家、印刷厂、批发商、零售商以及书店。连接病患与优质医疗服务之间的是医生、护士、保险公司以及医院员工。在你和你朝思暮想的车子之间是一系列矿工、熔炼工、工程师、制造商、铁路调车场、展示中心以及销售人员。每一个中介都将产品或服务传递到下一步。一些完成产品的制造(例如汽车工程师),一些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医院员工),还有一些简单地运送产品(例如运香蕉的船)。在商业理论中,这条路线被称为价值链。
网络经济调动起了“爱好者部落”与“信息达人”的力量。业余爱好者扎进网络,探索彗星、发现化石、跟踪候鸟的迁徙,做得比专业人士还像样。通过分享兴趣与小窍门,业余爱好者利用学校还未传授的最新语言开发软件。这些自行发起的、不为人知的社区在网络上得到解放,成为新型权威。
在网络的虚拟市场中,价值顺着网络移动
空间并不受远近程度的限制。空间的优势不在于非地理的虚拟性,而是更多地根植于它们无限地吸纳连接与关系的能力。通过信息通路,网络空间能够将各种节点、纬度、关系与互动彼此相连,而并不局限于那些物理空间上相邻的事物。
在通讯媒体中,可以最清楚地看清楚中间层面临的问题。假如说,你想要每天与一万人沟通。除非你希望与一个地理范围内的小组交流,比如一个小城镇,或者某城市的一部分,你别无它选。你可以向一百万人广播,吸引其中一万人的注意力,你也可以从你认识的人入手,逐个联系他们。但是这两个方法都不省事。零售商管这个现象叫“困难的中间市场”,因为向一万名兴趣相仿地域相异的用户提供服务并非易事。零售商渴望吸引中间市场,因为他们意识到,你无法仅仅依靠单纯的金钱交易吸引消费者。你需要交易市场中的其他要素,例如交流、闲逛、调情或者看看路人。总之,在你拥有业务前,你需要一个人数不多不少,人与人互相交流的社区。
广播能够引起公众注意,网络能够发现社区,两者相辅相成。网络能使任何规模极端化;规模大的会变得更大,规模小的会变得更小。在不久的将来,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会向着两个极端发展,达到前所未见的程度。比如,一些银行会发展成庞然大物,与此同时一些银行会缩小到一张卡片的大小,为上百万人随身携带并使用。中部市场也会扩大,曾经以地域为界,难以触及的市场将重新焕发生机。
地理已死!
网络的唯一界限是边界。自旋星系网络会自行产生推力,将内部物质推向外沿。在这种结构中,内部几乎不存在任何物质,因此。。。与其抗拒这种向心力,公司更应考虑将工作外包给网络中其他公司。事实上,抗拒这种力量的最佳方法是,外包看似最核心的业务。例如,一些航空公司将空运运输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尽管搭载货物的飞机来自本公司。拒绝外包核心业务的原因众多,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忽略了网络经济的向心力。
然而目前来看,去中介化趋势比实际上显得突出,并投射下来一片阴影。零售商陷入一片恐慌。如果每个人都能上网,直接对比冰箱制造商提供的不同售价,那么商店还能捞到什么好处?如果每个人都能直接从制片厂订购影片,那么当地的录音店还有何用?如果每个人都能在线点播五千种节目,那么NBC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再中介化
通报完坏消息,好消息是,那些千里之外的竞争者永远不会比八分之一秒更近。对于人生中许多事情来说,那可是无法逾越的距离。比如,一个吻,一场体育比赛,或者嗅一朵花的香气。制作多人在线科幻游戏的初创企业意识到,光纤传输所致的延迟会导致游戏即时性的缺失。这个显而易见的鸿沟在某些场景下不会产生影响,比如说网上订书,或者查看天气预报,但是生命中许多细节的亲密性与自发性可以毁于八分之一秒。因此,在真实情境下面对面的接触无可取代。随着网络通讯速度的加快,空中旅行也会陡增。因此,城市将以无延迟的特性永存,那里不存在八分之一秒延迟的问题。
要想建一个购物中心,你首先需要一个社区。社区比商业重要。
对于那些高声疾呼电子化和远程通讯的人来说,这一声明已经显得俗套。随着跨国界廉价通讯技术的普及,距离、地产,地理已经显得无关紧要。但事实上,这一言论只对了一半。
此外,网络的组合数学效应为中介提供了机会。按照定义,每个节点都应该位于两个节点之间。网络中成员之间连接越多,可成为中介的节点就越多。网络中的任何对象都充当了其他对象的中介。
地理以及地产将一直存在,保持真实。城市愈加繁荣,例如荒地或者迷人依山小镇的特殊地区只会一直增值。
网络中节点与链接所形成的空间将创造新的社会组织,新形式的公司,它们规模各异,组织结构一反常态。我们即将迈入一个新世界,在这里任何商业形态都将成为可能。
许多经典的价值链中充斥着中介,它们负责分销完整的产品或服务。举个香蕉批发商的例子。尽管它们经营的是实体产品的生意,常常需要以高成本把香蕉储存到库房,但它们对消费者产生的主要价值是信息价值。理论上说,将包装好的、小批量的香蕉直接运送到家中能够跳过中介,从而降低成本。你只要每周向位于洪都拉斯的种植园订购一小捆香蕉,他们就可以直接把香蕉寄给你。但是,要想高效率地做到这一点,能够实现以下目的网络技术必不可少:a)找到你中意的种植园b)在适当时间找到合适的香蕉c)如果首选种植园的香蕉还未成熟,就需要转向另一家合作种植园d)跟踪你的小型应付账款e)与上百万种例外和事故的可能性打交道,因为在这么复杂的系统中,任何事都可能发生。
默片爱好者与陨石收藏家迅速地在网上聚集,因为网络空间将他们粘合成为一个中间市场,最后被商人或销售人员瞄准。埃及学者或癌症患者能够创造一个中型市场(既不算微不足道,也不算巨大),散播知识与新点子。在大众市场,像少数部落或克林贡语使用者的利基社区并无立足之处,但是网络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赖以生存的空间。然而,无线电广播电视和大规模印刷并不会就此消失。全民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信息可以像涟漪一般,穿过网络中地位平等的节点,但这也正是网络的主要不足。信息只能通过非直接渗透传递,传递方式很像一条八卦新闻。这样一来,如果想要同时向各个部门散播消息,网络就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正当批发商心急如焚的时候,艺人与内容制作者却沾沾自喜。网络提供了对抗权威的办法,使新小说、新专辑、新产品的发行不再受到有限的货架空间的限制。网络意味着无限的货架空间,于是每个人都拥有了成名的可能。
然而,空间不同于地点。空间是一个电子化创造出的环境。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发生于此。与地点不同的是,空间拥有无限纬度。不同对象(包括人,事物,中介,碎片,节点等等)可以以上千种方式、上千种方向相邻。一个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人可以同时与上千万人交流,或者在一个游戏中与两万其他玩家互动,这些都是物理环境中不可能实现的。一辆汽车可以通过上百种方式与几公里外拥堵中的汽车、环境监控系统、卫星定位天线、收费站或者汽车厂家的发动机能效中心相连。在物理环境中,一辆车只能与前后保险杠相邻的车互动。
工业时代的技术无法实现上述设想,因此批发商系统替代了网络信息。本地的农产品摊贩收集订货信息,然后将收集到的请求转送给农民合作社的中介,它们继而将订货信息分送种植园。你的个人订货信息淹没在众多订货信息的汪洋中,在系统中全然无法体现。香蕉要想回到你手上,只需沿着链条的反方向移动。消费者信息不完善时只能被储存在仓库中。
在高纬度新型空间的范畴中,网络经济展现出以下特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产生于普及,大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小公司得以出现,中型公司的数目也增加了。
大/中/小稀有/充足社区规模的服务和商品,即中介曾被忽略,它们通过网络技术而具有经济价值。
◎同侪权威
然而,网络的作用是双方向的。网络技术不但推动了自由职业者的兴起,它同时助力了超大型组织的形成。对美国来说,成为自由职业者国度与成为大集团国度的可能性均等。到目前为止,真正的“大规模”还未实现。然而,尚未开垦的全球市场仍有许多发展空间。拥有即时通讯工具后,人们就掌握了地点转换的超能力,因此我们将很快见证超大型公司的产生,其规模之大使过去的通用汽车都相形见绌。未来将出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咨询公司,例如安盛咨询(2001年更名为埃森哲公司——译者注)或者安永的咨询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雇用上百万名员工。
银行业在置换中介方面打响了头炮。他们相当英明地发现,随着信息技术渗透进银行业,行业监管越来越宽松,人们似乎不再需要银行了,至少不需要那些官僚化的大型中介组织。你可以轻松地在西尔斯百货获得贷款,利用共同基金获得高额利息,从自动取款机获得更便捷的服务。许多银行业者哭喊,银行体系正经历着“去中介化”,尤其是社区银行,每周都有一家银行的分行关门。
未来主义者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er)说得好,“大众社会的时代已经结束”,他又随口一说,“批量生产、大众消费、大众教育、大民主、大杀伤力武器或大众传媒将不复存在。”
爱开玩笑的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喜欢吓唬被冲昏头脑的美国CEO,“想想亚洲、拉美、东欧吧!那里的人聪明、反应快、又廉价,而且他们离你这么近,只需八分之一秒就能联系上,他们是你最可怕的噩梦!”八分之一秒是任何信号从地球一端抵达另一端所需的最长时间。在那些地方,饥饿的竞争者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完成任何你能做到的事,而且他们中大多数是八分之一秒之遥。简言之,彼得斯断言距离已成为伪命题,全球化趋势势在必行。
地域仍然重要,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这样的。但是,新经济在“空间”,而非地域中运作,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商业交易将向新空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