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毒舌、刻薄,但内心又极具情怀,待人待事,都怀着厌恶与热爱的双重情感。这是十分少见的作家性格。阅读他的随笔,是在观赏其他小说家的波澜一生,也是在领略毛姆的性格魅力。聪明的作家没有他深刻,深刻的作家不及他有趣,有趣的作家又不如他深沉。毛姆的人格魅力已经值得读者欣赏与阅读,何况还有文学巨匠人生的秘辛,以及毛姆对文字精湛的掌握。
事实上,在毛姆的读书随笔中,对作家一生的考证是十分严谨的,只是聪明的毛姆为了掩盖这略显沉重的考证,在叙述中用起了小说笔法。对于巨匠身处不同人生事件时的心理活动,毛姆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加以精确的表达,最终,一个个鲜活的巨匠形象跃然纸上,亲切如同读者的友人。
当然,轻松流畅的故事讲述并没有干扰毛姆对小说作品发表深刻的洞见。读书随笔自然要回归对作品的审评。作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创作者,毛姆拥有着评论家无法获得的角度与情感,对小说的评鉴深刻而独到,从不盲目吹捧。
对于文字,毛姆有极高的要求。他的随笔侃侃而谈,文笔洗练流畅,从不故作高深,却又如蜘蛛吐丝一般精确。光是阅读他的文字,就已是一场美的体验。
2017年1月1日
罗长利
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只需从中选取三两件事,便能发现毛姆的眼睛喜欢看向哪里。在性格上,毛姆是亲近简·奥斯汀的,因此,简在家信中对邻人、亲戚的揶揄和打趣,都被毛姆看作是与生俱来、无与伦比的辛辣幽默感。甚至在谈起司汤达对简的小说作品的评价时,毛姆也提到,司汤达对简的幽默感的忽视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作家热爱读书,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样,按图索骥,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的作品,并以此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也是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妙事。
在随笔中,毛姆还写到了囚禁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巨大困惑,司汤达颠沛的生平和自卑引起的疑似“性冷淡”,体弱的福楼拜不合道德伦常的沙滩艳遇,等等。毛姆认为,通过作家的生平来关照作家的作品,是一个很有趣的角度,他成功践行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在众多小说作者中,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适合。
对于巨匠的神化行为,毛姆显然并不认同。在他的笔下,狄更斯、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耽溺享乐、佯装气派却负债累累的普通人。他们在小说中探讨、分析人性的弊端,然而在生活中,他们都是人性弱点的俘虏。这其中尤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甚。如果不是他创作出了那些深入骨髓批判人性丑恶的巨著,他的品性和行为简直是艺术作品中的反面典型。也许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具有的人性与道德观念间的巨大落差,才给予他广阔丰饶的创作空间。
最开始,我想用一种更为周正的态度来介绍这部随笔集,然而,轻巧、幽默,外带三分邪诞,这才是毛姆读书随笔的风格。这并不是一部研究文学的专著,很大程度上,它是由文学巨匠的生平逸事构成的故事书。毛姆认为读书是为了乐趣,因此,随笔中他对巨匠生平逸事的选择也带上了浓浓的毛姆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