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网 历代文学
收录来自古今中外 20 多个朝代,近 60个 国家的作者超 3万 人,诗词曲赋、文言文等作品数近 60万 个,名句超 10万 条,著作超 2万 部。

水仙子·虾须帘控紫铜钩

刘庭信 元朝

虾须帘控紫铜钩,凤髓茶闲碧玉瓯,龙涎香冷泥金兽。绕雕栏倚画楼,怕春归绿惨红愁。雾濛濛丁香枝上,云淡淡桃花洞口,雨丝丝梅子墙头。


创作背景/简介

诗有香奁体,词有花间派,散曲也多有涉闺阁绮情者。然而能类于两者的却不多见,这是因为难以协调“味俚”(此为散曲本色)与“辞雅”(此为散曲变格)矛盾的缘故。本曲则两全其美,既有绮艳又有曲味,可作为一则典型视之。


注释/注解

①虾须帘:带有流苏的精美帘子。

②凤髓茶:指名贵的香茶。

③泥金兽:以金粉饰面的兽形香炉。


翻译

紫铜钩高挂起门帘,碧玉瓯冷了茶烟,香炉中龙涎香烧尽了,也久久没有再点。闺中女子时而徘徊在雕栏旁,时而倚定在画楼间,怕的是芳菲凋谢,逝去了春天。枝上的丁香蒙着薄雾,洞口的桃花遮着淡云,墙头的梅子前,掠飞着雨丝风片。


赏析

前三句的鼎足对镂金错彩,是对贵族小姐生活情状的描写。作品列示了六种物品,无不精雕细琢,典雅华贵,字里行间流露出一派冷寂,暗示了女主人公孤独苦闷的处境。“绕雕栏倚画楼”,继续铺展这种优裕环境下的清愁,“怕春归绿惨红愁”,则晰示了她的内心世界。绿惨红愁是暮春景象的特征,而“惨”、“愁”同时又是人物的心理感受。对百花凋谢、绿叶成荫惨愁于心,且“怕春归”,又充分显示了女子的多愁善感。这种多愁善感显然不在于“春归”的本身,而是借惜春叹春来隐喻人生的青春及爱情生活。这就使我们联想起贾府中的林黛玉,而曲中小姐的爱情命运也似同潇湘妃子相近。曲末的三句,含蓄地表现出这一点。

末三句又成一组鼎足对,是女子所见“绿惨红愁”的具象化,而又句句有象征意味。先看“丁香枝上”,丁香花蕾结而不绽,在诗词中多以喻情思的愁结,如五代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璟《浣溪沙》:“丁香空结雨中愁”。曲中以“雾濛濛”管领,就更是郁结难舒。再看“桃花洞口”,汉刘晨、阮肇有“刘阮游天台”的传说,他俩在进入仙境前,曾先有桃花屏绝。《桃花源记》中渔人问津桃源,也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故元曲中常以“桃花洞口”喻情乡的入口。“云淡淡桃花洞口”,那就是可望不可即了。至于“梅子墙头”,《诗经·召南》有《摽有梅》篇,以梅子的成熟喻求偶的迫切性,故“梅子”在文人作品中常含风情意味,如李清照《点绛唇》中少女“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即是。曲中谓“雨丝丝梅子墙头”,则是一派凄风苦雨的惨况,梅子落尽,也是无人摽的。这三句意象固然朦胧隐晦,却不难体会其喻义。大体说来,这位小姐的芳心郁结着难以把握的愁情,她的爱情理想可望而不可即,总之是姻事遭受了磨难阻碍,那“梅子墙头”的“雨丝丝”,简直可以作为她的泪水来看待。

这首小令在艺术上表现了高超的功力。两组鼎足对,对仗极为工整,“虾”、“凤”、“龙”,“铜”、“玉”、“金”,“雾”、“云”、“雨”,“丁香”、“桃花”、“梅子”的同门对尤令人叹服。作品不仅在绮美的辞藻上,而且在婉约朦胧的风情上都带有花间词的雅丽,而“雾濛濛”、“云淡淡”、“雨丝丝”又表现出小曲的清婉。借助丽词清句表现人物的悲苦心理与悲剧命运,更使人掩卷而怅悒不已。


“刘庭信” 的其它作品列表

作品类型 数量 代表作品
16
21